阿里巴巴的「達摩院」和別人家的「研究院」有什麼不同
在2017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宣布成立承載「NASA計劃」的實體組織——「達摩院」,進行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與通常其他高科技公司命名「研究院」不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把這個研究院起名叫做了「達摩院」,英文名就叫DAMO。
▲ 阿里巴巴達摩院正式成立
歷史上叫研究院、實驗室的研發部門,現在被叫做「達摩院」
在IT發展的歷史中,湧現出了貝爾實驗室、微軟研究院、IBM研究院、英特爾研究院,這些耳熟能詳的「研究院」,今天阿里巴巴把自己的研發部門,給想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達摩院,馬雲覺得,不一定要和其他家一樣,叫習慣了,也就聽著順耳了。
馬雲更是自信的把英文名也想好了,就用漢語拼音來拼寫「DAMO」,根本就不用考慮用什麼英文單詞來表達。
▲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馬雲
在一個文科生馬雲看來,在公司剛剛成立七八年的時候,是堅決反對公司有任何研究室、實驗室的。今天的阿里巴巴敢成立「達摩院」是因為阿里巴巴已經完成了十八歲成人禮,要負起擔當精神。
今天的阿里也跟以前不一樣了,過去阿里巴巴只是一家電商公司,今天的阿里巴巴,電商只是阿里巴巴20%的東西,阿里巴巴以電商出名,以電商作為切入口,但本質上阿里巴巴不是一家電商公司,九年以前已經把阿里巴巴定位成為一家數據驅動的公司,九年間阿里巴巴成為當今少數幾個能夠處理豐富數據源的公司。
馬雲認為,一家沒有能夠立足的公司,考慮研發是一場災難,Research for fun,不可能走久;Research for profit,更不可能走久。今天就規模效應來講,阿里巴巴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商。
有趣的是,華爾街在雲棲大會召開的節骨眼上,送來了一份意想不到的厚禮:美國東部時間美國東部時間10月10日上午11時21分,阿里巴巴股價上漲1.22%,報184.32美元/股,市值達到4721億美元。與此同時,亞馬遜股價下跌0.87%,報982.35美元/股,市值為4719億美元,阿里巴巴的市值超過了亞馬遜。
同樣作為回報,市值超過亞馬遜的阿里巴巴也反過來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了對未來的投資上。
達摩院所進行的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在未來3年將投資1000億元。
財報顯示,阿里2017財年技術投入為170億元,已經超過百度同期的101.5億、騰訊118億和京東54億,居中國互聯網公司之首。
名字不一樣,使命也不同
除了名字和別家不一樣,馬雲也希望達摩院做的事情和別家不同。
到今天來看,對於阿里巴巴來說,「賺錢」是最不難的事情,阿里巴巴現在有錢了,要考慮的是未來,馬雲說,把自己定位為一家創造未來的公司,就必須為未來考慮問題,達摩院的定位也是為其服務的。
達摩院不應該是Research
for fun(為快樂研究),也不應該Research for profit(為利潤研究),而是Research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為解決問題研究並帶來利潤和快樂)。
For fun走得太遠,for profit走得太近,都走不長。一個企業做得多大,在於企業解決多大的社會問題。解決的社會問題越大,責任就越大,利益也就來得更多。這是阿里巴巴思考的邏輯。
今天,阿里巴巴的規模已經等於全世界第二十一大經濟體,擁有五億多的月活躍用戶,有巨大的數據,無數的消費者,每天的麻煩遠遠超過大家想像。但是這些麻煩都是科學家們的機會。阿里巴巴缺的不是工程師,缺的是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心理學家、計算機專家等等。它要孕育的是一個社會,而不是一個Company。
阿里巴巴未來二十年的目標是打造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不是狂妄,而是世界需要這麼一個經濟體,也一定會有這麼一個經濟體。今天的阿里巴巴有錢,有資源,有人才,有影響力,還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數據寶庫。這些資源、人才、數據不應該只為阿里所用,應該為世界所用,為未來所用。
阿里巴巴建立這個經濟體要完成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讓世界經濟更加Inclusive,第二讓世界經濟更加Sustainable,第三讓世界經濟更加Happy和Healthy。達到這三個目標將為世界解決一億就業機會,服務跨國界的二十億人,為一千萬家企業創造盈利的平台。
豪華陣容的「達摩院」
作為一家應該是時候挺身而出的公司,阿里巴巴今天所宣布成立的「達摩院」,陣容可謂「星光熠熠」,首批公布的學術諮詢委員會十人中有三位中國兩院院士、五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包括世界人工智慧泰斗Michael
I. Jordan、分散式計算大家李凱、人類基因組計劃負責人George M.
Church等。作為最高學術諮詢機構,學術委員會對研究方向、重點發展領域、重大任務和目標等學術問題提供諮詢建議。
在委員會成員名單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兩位全球「泰斗」:Michael
I. Jordan是人工智慧領域全球兩位根目錄人物之一,門下英雄輩出,如深度學習領域的領軍人物蒙特利爾大學教授Yoshua
Bengio、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斯坦福大學教授Percy Liang等都是其弟子。George M. Church則是
「人類基因組計劃」領軍人物,用新方法開創了「個人基因組」研究的時代。
在中國科學界,同樣覆蓋了多位前沿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數字媒體研究所所長、系統晶元研究所所長高文,青鳥系統主要創始人、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浙江大學校長、之江實驗室副理事長吳朝暉,「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納米技術領域權威學者黃如。此外,全球科學界的開拓性人物包括提出分散式存儲設計思想的科學家李凱、哥倫比亞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主任,定義了計算思維的周以真、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Henry
M. Levy。
馬雲表示,解決社會問題是阿里巴巴始終貫徹的技術研發邏輯,阿里巴巴已經不是一家普通的商業公司,我們在這個國家、在這個時代擔當有巨大的責任。阿里巴巴必須是一家創造未來的公司,要成為國家和社會乃至於世界創新的發動機。
身為文科生的馬雲對達摩院下了三個原則:「達摩院要活得比阿里巴巴長,有一天即使阿里巴巴不在了,達摩院還要繼續存在,今天阿里巴巴已經活了18年,我們還有84年要走,達摩院至少得活85年。
就在昨天,2017杭州?雲棲大會召開前日的座談會上,還有十三位頂級科學家前往阿里巴巴總部座談,包括中國唯一的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中國量子力學第一人潘建偉院士、定義了「計算思維」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周以真、全球人臉識別技術「開拓者」和「探路者」湯曉鷗教授等。姚期智院士也表示:「一家公司要做長遠的科研非常不容易。世界上很少有公司能夠做到。
阿里巴巴能夠有此決心,不只是做跟阿里巴巴商業相關的東西,非常高瞻遠矚。」
「達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演算法、網路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交互、晶元技術、感測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
目前,「達摩院」已經開始在全球各地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包括亞洲達摩院、美洲達摩院、歐洲達摩院,並在北京、杭州、新加坡、以色列、聖馬特奧、貝爾維尤、莫斯科等地設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實驗室,初期計劃引入100名頂尖科學家和研究人員。
別人家的研究院
馬雲在雲棲大會的演講中,也反覆提到了微軟研究院、Google研究院、貝爾實驗室,最初阿里巴巴內部希望啟動研究院項目的初衷,也是從這些企業身上看到的啟發。高科技公司成立研究院,是發展到足夠規模,為支撐企業內部研發,推動產業、行業發展的產物。貝爾實驗室、IBM研究院、微軟研究院、英特爾研究院、Google研究院等誕生了大把的影響高科技發展的發明專利,培養了眾多人才。翻看這些研究的成長歷史,就像看到了一部高科技發展的縮影,以及未來的展現。
九十年初,微軟前任首席技術官麥爾伏德向比爾蓋茨諫言,將研究院開到中國來。37歲的語音識別專家李開復受命成為首任院長。三年後,最初的微軟中國研究院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後來更吸引到了張亞勤的加入。
一張略微發黃的合照記錄下中關村丹棱街的偉大時刻,在往後的十幾年裡,這批人的光熱輻射至大半個中國科技圈,裡面留下了中國高科技圈裡一漲漲熟悉的臉龐:張宏江、李開復、沈向洋、張亞勤、李勁、王堅。
▲ 張宏江、李開復、沈向洋、張亞勤、李勁、王堅等科技大拿合影
在大洋彼岸,1925年,當時AT&T總裁華特·基佛德(Walter
Gifford)收購了西方電子(Western
Electric)公司的研究部門,成立了一個叫做「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的獨立實體。在這裡產生了晶體管、unix系統和C語言、太陽能電池,行動電話、磁帶、答錄機也都是從這裡誕生的。培養了約翰·巴丁、威廉·肖克利、華特·布拉頓、克勞德·香農、阿諾·彭齊亞斯、羅伯特·威爾遜、喬治·埃爾伍德·史密斯、威拉德·博伊爾等圈子裡有影響力的人才,這裡走出了7位諾貝爾獎得主。
「面向今天中國的人才,中國的技術,中國的資本,中國的擔當,我們擁有足夠的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達摩院未來必須要超越英特爾,必須超越微軟,必須超越IBM這樣的研究院,因為我們生於二十一世紀,我們是有機會和後發優勢的。」馬雲如是說。」
※阿里技術投入居中國互聯網公司之首,未來三年將投1000億元
※爆款濾鏡工具PRISMA:把AI應用到藝術領域,然後拓展toB商業模式
※當我們在討論奢飾品行業時,人工智慧可以做什麼?
※英偉達為什麼這麼紅:說說GPU計算背後的故事
※pi Ventures:我們只投AI,我們投一個創業公司的標準是這樣的
TAG:CNET科技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