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1985年的中國什麼樣?

1985年的中國什麼樣?

展期:至2017年11月15日

地點:融僑藝術空間 (福州融僑中心ART MALL 4F)

主辦機構:融僑集團 融僑中心 ART MALL

出品人:林中小路

策展人:陳旻

2017年10月1日,《昨天的中國——法國攝影師閻雷 行攝中國三十年》個人展覽將在福建福州的融僑藝術空間免費向公眾展出。作為融僑藝術空間開館首展,這是閻雷(Yann Layma)的攝影作品首次在福建展出。閻雷將親臨開幕式並於10月2日舉辦講座和簽售會。

經過近10個月的籌備,策展人陳旻與閻雷在中國福州和法國圖爾來回互訪,共同敲定了展覽的框架內容。本次展覽由融僑集團、福州融僑中心ART MALL主辦,由林中小路出品,將精選50餘張閻雷經典攝影之作,並為當地觀眾著重增加他於福建地區所拍攝照片的篇幅。現場還配合「閻雷在中國紀年表」的圖文閱讀裝置,展現攝影師30年間在中國的行攝旅程,勾畫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的日常生活、經濟起飛和社會巨變,不同地區和民族的風土人情。

閻雷是繼布列松、馬克·呂布和劉香成等攝影大師之後,專註拍攝中國時間最長、地域最廣的西方攝影師。作為進入朝鮮拍攝的西方攝影師第一人,閻雷行攝中國30年,從北京出發,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對福建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曾於1996年在深圳至上海的公路行旅中拍攝了福建土樓、閩南地區、福州平潭和閩北漁村等地。近年來他應邀再訪福建安溪鐵觀音之鄉,並將拍攝成果於今年8月集結成冊付諸出版。

展覽前言

懷舊病與中國夢

從前的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木心

懷舊(Nostalgia),是我們今天常提的一個辭彙,最早來源於瑞士僱傭軍因外地征戰而產生的一種「渴望回家的痛苦」,曾被十七世紀的心理醫生診斷為一種類似憂鬱症的心疾。當鋼鐵風格的摩天大廈和封閉式的小區樓盤逐漸取代了充滿人間煙火味的舊屋老街,今天的中國人也或多或少地染上了「懷舊病」,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回不去的「家」。我們滿足於追尋回憶中昨日的美好,卻無法但也不願回到那個物質條件欠缺的年代。城市的擴張不僅盡數抹除了地表上昨日的生活痕迹,也引發了我們對記憶的迷惑:一種對時間的普遍焦慮感在當下蔓延,甚至滲透到了未來。我們被異化的環境重重包圍,內心渴求著真實和自我的歸屬感。「懷舊」不再是病,它成為了治療城市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心理創傷的一劑猛葯。老照片跟著火了,我們把思舊和懷古之情寄託其中。

在相機並未如今日一般普及的80和90年代,沒有任何中國攝影師有條件且有計劃地去記錄中國和中國的變化。我們應該感謝閻雷17歲那年所做的那場「中國夢」,激發了他學習中文的熱情,讓他在23歲之際踏上了中國的土地,並在接下來的30多年裡將足跡遍布這個國度的每個角落。中國成了閻雷的第二個家,而他也成為了拍攝中國的專家。閻雷說,拍攝中國已經成為了他的畢生使命。

閻雷的鏡頭不撒謊。他忠實地履行著紀實攝影的原則:最大限度地凝固「真相」,呈現「真實」,將審美與藝術形式置於其後,以見微知著的方式記錄時代和人物。比大多數中國人還了解中國,閻雷是改革開放30年巨變最細緻的觀察者和最忠實的見證者。他的攝影滿載我們的記憶,駛向未來。今天的他步履不停,熱情不息,繼續著見證和記錄我們這個時代的旅程。

——策展人 陳旻

1985,北京,長安街

1985,北京

1996,福建,泉州,惠安縣,崇武鎮

1996,福建,泉州,安溪縣,鐵觀音廠

1993,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

關於閻雷

閻雷(Yann Layma),自由攝影師,1962年生於法國。1984年,他被獲准自由進出巴黎愛麗舍宮,為當時的總統密特朗拍攝,記錄了他一年的政壇生活,成為法國唯一獲此殊榮的攝影師。1985年,閻雷以自由攝影師的身份首次來到中國,也是第一個進入朝鮮拍攝的西方攝影師。他長年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供稿。他的大型攝影集《中國》於2004年在全世界6個國家同步發行,印量達幾十萬冊,這也使他成為在西方影響最大的中國題材攝影師。2005年,閻雷因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貢獻,被法國國會授予騎士勳章。閻雷始終對中國情有獨鍾,曾連續拍攝了60餘個關於中國的攝影報道,出版了4本關於中國的攝影著作。近年他陸續在中國推出了《昨天的中國》、《迷蝶》和《安溪人》三本攝影畫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國際 的精彩文章:

聚焦攝影的本來與未來——北京國際攝影周作品搶先看
潘永強:《老工業轉型的日子》
金元:《在消逝里生長》
聚焦攝影的本來與未來——北京國際攝影周10月開展

TAG:影像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