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問題婚姻—>問題兒童—>問題成年人

問題婚姻—>問題兒童—>問題成年人

不罵渣男 不八卦 不媚俗

只溫暖人心 滋養靈魂

有品 有料 有格調

我在 你來嗎?

——心靈地圖空間

眾所周知,這世上幾乎沒有哪對夫妻不吵架,不冷戰的,畢竟舌頭和牙齒之間也難免磕磕絆絆。

所謂遠是親,近是鄰。兩個來自完全不同的生活環境、家庭背景、成長經歷和性格模式的男人和女人,他們有著非常不同的認知模式、觀念和信念、生活習慣、情緒模式、行為習慣和生存策略,在日復一日瑣碎的婚姻生活和一地雞毛的複雜家庭關係面前,彼此之間的激烈碰撞和痛苦磨合,是難以避免的和必要的。

在這個充滿艱辛和磨難的從愛情階段的親密與融合,到婚姻中的對抗和權力鬥爭,再到最後的彼此兼容和接納(婚姻中倖存者們)的過程中,他們之間的感情難免不被摧殘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

所以錢鍾書的《圍城》中這句:婚姻是一座圍城,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簡直成為了千古絕句。而這就是慘淡的現實,真實的人生。

心理諮詢聯繫方式:

而一個心智成熟的人能夠接受和面對現實,並且勇敢無畏地迎接挑戰,克服困難和障礙,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並在這個過程中成長自己,成就對方。

婚姻真正的本質就是一場彼此照見,互相成就的修行之旅。

而生兒育女、養老扶幼、創造和維護家庭共同財產等等僅僅只是婚姻的現實功能而已,是因應了人類繁衍生息和社會穩定發展的客觀需要。

但吵歸吵,鬧歸鬧,婚姻中的雙方作為成年人,請至少保持一個最基本的底線:

不要扯上無辜的孩子,不要讓他們成為自己婚姻的犧牲品。

有句話相當經典,中國式婚姻就是」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細思極恐,但的確如此。

中國式婚姻的結果就是由於夫妻關係緊張或疏遠,父親在家庭中基本相當於不存在,常年在外地工作或者出於各種理由早出晚歸,於是寂寞和焦慮的母親就不得不和孩子尤其是兒子緊密地捆綁在一起,心理學上稱之為「共生」狀態,以抗衡丈夫和公婆,爭奪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話語權,並藉此尋求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安全感和歸屬感,同時滿足自己對親密感的需要。

如此孩子將無法安心地做孩子,而過早地被成人化,承擔著童年不能承受之重。

我在不少心理學工作坊中,驚訝地看到十幾歲的男孩即使在人群中,對媽媽仍然旁若無人地又親又抱,各種黏糊和親昵,在媽媽的胸部和乳房上肆無忌憚地蹭來蹭去 (其實幾歲的孩子就開始有性慾和自慰的行為)。媽媽似乎也因為親密的母子關係而流露出特別幸福和滿足的笑容,旁人也紛紛表達出羨慕之情。

只有我們研究心理學的人,才在心裡默默地嘆息,又一個人格扭曲的「媽寶男」誕生了,不難想像將來他的性生活、婚姻生活和人生的方方面面都將充滿苦難,舉步維艱。

三角關係 (Triangle Relationship)是家庭治療理論家鮑文在1966年提出,在家庭治療界廣泛應用和很有影響力的概念。

在人際系統中最直接的關係是兩個人的關係,但是兩個人的系統是不穩定的。當系統存在焦慮時,第三個人的參與能減少和分散兩個人之間的焦慮以維持關係和系統的穩定。

父母情感不和,往往轉向孩子抱怨配偶,訴說對方的不是,比如你媽媽尖酸刻薄,就是個市井小人,或者你爸爸狼心狗肺,儼然就是白眼狼一隻。於是抱怨者成了「受害者」,而弱小的孩子被迫承擔起「拯救者」的角色而捲入父母的衝突中。

當夫妻雙方激烈爭執和冷戰頻發時,突然發現孩子似乎出現了問題,不管是學業問題,在學校里打架鬧事,或者出現了心理和行為異常問題(咬手指、發獃、自言自語、自殘、暴躁、殘忍)等等,他們終於不再關注雙方的問題而轉向解決孩子的問題。

這種情況下孩子的癥狀可能會穩定或者加重,讓父母無暇顧及彼此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於是雙方角色互換,孩子扮演了「受害者」,父母變為「拯救者」,家庭關係被孩子的問題所掩蓋和維繫,家庭表面的穩定得以維持,父母離異和家庭破裂的可能性得以避免,雖然夫妻之間的問題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

所以心理學界常常把孩子稱為「家庭的拯救者」。

在此,孩子的心理及行為問題的持續和加重是為家庭付出的代價,孩子成為「替罪羊」,承擔了父母的問題。雖然真正的肇事者是父母,但孩子卻被視為家庭中的問題成員,為家庭犧牲了自己。

父母「繞開」了其核心的婚姻問題,視孩子的問題為家庭要務,孩子被帶著一次次看病,一次次吃藥,而我們幾乎可以準確預測,如果父母之間的問題不解決,孩子的治療大多難以見效。

除非這個孩子能夠成長和心智足夠成熟,有一天終於意識到父母是成年人,他們應該對他們自己選擇的配偶和婚姻問題負責,而自己作為子女不必犧牲自我,從而得以從惡性循環的三角關係中擺脫出來,不再與父母的人生糾纏在一起,從而能夠活出自己的人生!

在家庭中,夫妻關係是根本,夫妻問題夫妻解決,請不要轉嫁到無辜和弱小的孩子身上,讓孩子安心地做孩子!

父母尤其需要注意:不要向在家庭中心理能量處於弱勢的孩子抱怨配偶,也不要讓孩子來傳達成年人之間的負面意見,這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和無法承受的心理壓力和焦慮。

請求轉述的一方暗示出對孩子的信任、偏袒和聯盟,孩子則因為擔憂失去另一方家長的愛而左右為難,內心充滿衝突。

在問題婚姻中,會培養出不同的問題兒童。

首先是無助的兒童,即父母打著「為了孩子的最大利益」的旗號號稱幫助孩子,對孩子負責,結果使孩子在一生中一直維持孩子的角色和心理狀態,一輩子依附在父母身邊,心智無法成長和成熟,無法獨立生活和承擔作為成年人的責任。

另一種孩子對父母婚姻中的問題和需要具有高度反應性,為了獲得父母的讚許與接受而深深地捲入到家庭問題之中,他們選擇的是對家庭的過度幫助而不是無助,與年齡不相稱的過度承擔最終也會使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這兩類的問題孩子,比比皆是,他們會由問題孩子逐漸發展為問題成年人。

只有當父母關注的是對自己負責任,並且尊重他們與孩子之間的界限,孩子才會自發性地成長,對自己負責任,並能夠尊重與父母之間的界限。

我相信,大部份家長都真心愛自己的孩子,即使他們愛的能力存在著各種局限和不足。

愛孩子,請先理解、體諒和保護孩子,不要讓孩子為父母自身的軟弱、幼稚、逃避問題和拒絕成長埋單。

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是寶貴的資源,如果能經常保持家庭成員之間的良性互動和關係平衡,給家庭中的每個成員以成長的空間,允許每個人都發展出健康的生命狀態,家庭就會處於積極的發展和變化之中,家庭中的每個成員也將充滿生機和活力。

如此家庭便是和睦友愛之地,是我們人生的幸福之源。

以 生 命 影 響 生 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靈地圖空間 的精彩文章:

結婚十周年紀念日 10th Wedding Anniversary

TAG:心靈地圖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