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接力傳承核雕技藝,義務教授殘障人士
對於核雕這項傳統技藝,很多市民並不陌生。張店一對父子是核雕愛好者,他們表示,想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喜歡核雕的人,並且已經免費教了三年。他們還想義務教授殘障人士學習雕刻,幫助他們創業。
近日,記者在張店一家文化藝術商場見到了這對從事核雕技藝的父子———逯良海和逯雷。父親逯良海告訴記者,他今年60歲,老家在沂源,說起跟核雕結緣還要從1973年說起,當年他只有16 歲,跟著一位木匠師傅學木器製作,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木材。
「我喜歡做手工,閑著的時候就想找點事做。」逯良海說,他開始用一些木頭的下腳料刻東西,師傅看到後,就教了他木雕技術,慢慢地,他們師徒就試著在桃核上雕刻圖案。半年後,逯良海完成了第一件作品,是用桃核雕刻的一隻小提籃,直到現在他還保留著。
愛上核雕後,每年鮮桃上市,逯良海都會尋找質地和外觀較好的桃核練習核雕。雕刻的圖案逐漸增多,雕刻手法也更加熟練,從生活物件到神話人物,他經常將刻出的物件當做禮物送給親友。
「每當親戚家添了小孩,我都會送上我刻的小禮物。」逯良海說,看著親友們很喜歡,他也覺得開心。
兒子傳承父親核雕技藝,記者注意到,逯良海在桃核上雕刻時,需要藉助放大鏡才能完成。他坦言,自己年齡大了,眼力和精力都走下坡路。他刻半小時,就要停下來休息,否則眼睛受不了。
逯良海的兒子逯雷受其影響,從小就對手工雕刻感興趣,就這樣,兒子傳承了他的核雕技藝,一邊學習核雕,一邊讀書。後來,逯雷考上了美術類高校。
「我小時候很調皮,只要爸爸拿出桃核刻東西,我就安靜下來。」逯雷說,他今年35 歲,大學畢業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他在工作之餘,最喜歡的就是陪父親一起研究核雕。
目前,逯雷的核雕作品已遠遠多過父親,核雕技藝也超過父親,這讓父親很欣慰。
「爸爸的作品比較溫和,刻的神話人物較多,我的作品則是想像力佔主導,作品中會體現出我雕刻時的心境。」逯雷說,核雕在山東雖然並不罕見,但他覺得這門傳統技藝最難的還是如何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學核雕,不能憑一時心血來潮,貴在堅持,還要對雕刻有自己的思想和美感。」逯雷稱,從三年前開始,他就跟父親決定,要對喜歡核雕並且有悟性的市民進行免費教授。跟著他們父子學習核雕的至少有80人,但最終堅持下來學有所成的還不足10人。
「對於一般人來說,只要堅持用心學,一年後就能學會核雕。」逯良海告訴記者,核雕初學者在實踐中會覺得眼睛累得看不清東西,低頭導致脖子酸痛,在雕刻中誤傷手是很常見的,如果吃不了苦,沒有毅力 ,是很難學成這門 技藝的。
採訪中,逯雷表示,他去東北地區參觀考察核雕市場時,發現當地有很多殘障人士在從事這門技藝。於是他就想也在淄博組建一個公益團隊,希望頭腦和雙手靈活的殘障人士來跟他學習核雕,他會義務教授。
如常分享
子承父業,傳遞的不僅是一門手藝,更多的是一份對殘疾同胞的愛心。愛心在助人時最美,生命在互助中堅強,殘疾只是折翼的天使,助殘可以讓愛心延續。
那些能被「父子」遇見的殘疾人是幸運的,每一位殘疾人欠缺的不是與命運抗爭的勇氣,而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當他們擁有了機會之後,你會發現,即使殘缺的軀體,也擋不住遠大的志向!
※如何做一名合格HR?
※在寂靜無聲的舞台上「我是千手觀音」
※下身癱瘓卻被評為最美女神!
※辯論:是否應該對那些侮辱殘疾人的人定罪?
※無光、無聲、無語世界的天使——海倫·凱勒
TAG:如常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