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常說故宮的地磚是金磚,難道真的是用金子造的嗎?
用磚鋪地,不是修建紫禁城時創建的傳統,據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人們在建造房屋時,就開始用磚鋪設道路。到了明代修建紫禁城時,皇帝不惜重金也要打造恢宏壯麗的宮殿,現在人們都說紫禁城的地磚都是金磚。其實紫禁城鋪地的不是金子打造的磚,但也不是一般的磚,而是一種看上去光潤似墨玉、踏上去不滑不澀的方磚。
明代在營建紫禁城時,鋪地所用的細磚都是蘇州等五府燒造的,因為蘇州等地位於大運河旁,土質細膩,含膠體物質多,可塑性大,澄漿容易,製成的磚質地密實,而且,製成之後,可就近利用運河水運到北京。
GIF/121K
明代,朱棣遷都北京時,準備大修宮殿 ,當時蘇州的陸慕磚窯被工部看中,由於質量優良,博得了永樂皇帝的稱讚,賜名窯場為御窯。有資料記載,在光緒三十四年,江蘇蘇州的御窯村還有御灶二十四座。
這種磚的製作工藝非常的複雜,根據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中的記載,此磚要經過二十多道複雜的工序,按照正確的順序才能鑄成。首先是選取「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的泥土作為原料,經「汲水滋土,人逐數牛錯趾,踏成稠泥」,叫做練泥。泥練好後,填滿木框中,「平板蓋面,兩人足立其上,研轉而堅固之」,然後將磚坯陰乾,入窯燒制。此磚製作起來複雜,燒制時的工序也是極為複雜。據明代時,在蘇州主持制磚的工部郎中張向之所寫的《造磚圖說》中,可以看到此磚入窯燒制的情況:入窯後要以糠草熏1月,片柴燒1月,棵柴燒1月,松枝柴燒40天,凡130日而出窯。還沒結束,出窯後還要在特製的桐油中浸泡百日,這樣才能製作完成一批金磚。當時,金磚主要有1尺7寸、2尺、2尺2寸等三種型號。
此磚在鋪設過程中,要求更為嚴格。首先進行砍磨加工,以使墁好後表面嚴絲合縫,即所謂的「磨磚對縫」。然後抄平鋪泥、彈線、試鋪,最後按試鋪要求墁好、刮平,浸以生桐油,才算完成。根據清代官書《工程做法》上規定,砍磨2尺金磚每一工只能砍3塊。而墁地時每瓦工1人、壯工2人,每天只能墁5塊,可見,鋪設工程的細緻程度。
據說當年建造故宮的時候,大概用了8000多萬塊磚,想想這該是怎樣一個浩大的工程,這樣一座宮殿又是何等的恢弘壯麗。故宮建成後的金碧輝煌讓百姓們望塵莫及,難怪坊間會有『紫禁城的磚是用金子做的』這樣的傳言。
※對《聊齋志異》寫作有很大影響的《耳談》一書中有一個雷人的對對子故事,乘馬對騎豬
※信口雌黃的雌黃,原來古時是用來塗改錯字的,但毒性大
※竇娥冤里的鮮血為什麼稱作碧血
※唐朝傢具的發展歷程
※西漢時期一則女子嫌棄丈夫沒本事,但丈夫後來功成名就打臉的小故事
TAG:輕羅小扇撲流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