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的故事和科學價值
這兩天一條科學熱點都被大家刷到了——這就是「中國天眼發現6顆脈衝星」。原本我不想湊熱鬧,但想想,畢竟這是FAST首秀成績單,再加上不斷有讀者私信我,快快解讀。所以本期我們就來看看,主流新聞沒說的/說不清的那些姿勢。
先說說FAST為啥能被捧成「中國天眼」?
中國天眼,全名叫「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人家要的就是快!)這是根據英文全稱 the 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首字母簡稱來的。
這個長得像口大鍋的巨無霸,整個直徑500米(精確值是488米),裝有4450塊面板,約有30個足球場大,繞著大鍋沿兒走一圈足足要40分鐘!
所以,人家敢說自己是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再具體點說,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為啥要搞這麼大?為啥敢說最靈敏?
要知道,射電望遠鏡就跟接收衛星信號的天線鍋一個樣,越大越好!因為面積越大,接收能力就越強!
這口巨鍋造價1.8億美元,歷時5年建成,正式啟用不過1年時間。
因為FAST需要有一個絕對安靜的環境,不僅選址在雲貴高原在大山裡(黔南州),還把方圓5公里半徑設為無線電靜默區。所以呢,搬遷安置移民又花掉2.69億美元。
這種高昂代價換來的是監聽奇蹟。
FAST要比之前建成的美國阿雷西博天文台Arecibo 300米望遠鏡、號稱「地面最大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口徑望遠鏡,無論是靈敏度,還是綜合性能上,都有大幅提高。
到底高到什麼程度?
比如說,宇宙大爆炸產生的氫原子是怎麼活動的,FAST有能力監聽到;
宇宙里一些有機分子發出的電磁波,人家也能監聽到;
要是碰上智慧生命體、外星人信號啥的,那就更不在話下了。
所以,圈裡人都叫它「中國天眼」。
說完FAST超牛本事,再說說此次發現的「脈衝星」。
什麼叫脈衝星?
脈衝星,就是一種能夠高速自轉的中子星,但不是所有中子星都是脈衝星。
著名的「上帝之手」(PSR B1509-58),其實就是一顆典型的脈衝星。
那什麼又是中子星?
簡單來說,宇宙間所有恆星的最終歸宿都逃不過三種: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1.44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就會變成白矮星(這也是我們太陽的歸宿);
1.5~3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最終就會坍縮成中子星,這種星球密度極大,大到連原子核都能被壓破,最終只剩下中子,所以得名中子星。中子星上一顆方糖大小的物質,質量足足有10億噸!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把整個珠穆朗瑪峰壓縮成一塊方糖那麼小!
>3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最終將會變成黑洞。
可以說,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宇宙密度最大的天體,跟黑洞一起被天文學家譽為——人類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之一!
奇巧的是,高速自轉的中子星——脈衝星,也是在1960年代被發現的。不過,更有料的是,最初發現時竟然以為是外星人信號呢!
到底咋回事?
整整50年前,1967年11月,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休伊什教授,安排碩士生喬瑟琳·貝爾看管射電望遠鏡接收的信號,其實就是一堆長長的紙帶。
做事嚴謹的她偶然發現:一些脈衝信號非常有規律地發送,每1.337秒一個周期,就跟人體脈搏跳動一樣。
於是,她馬上報告給休伊什教授。這位天文學家亢奮得心臟都要跳出來了——難道傳說中的「外星小綠人」真的被我發現了?!要知道整個20世紀60年代,西方都瀰漫著太空競賽和外星科幻的味道。這種聯想也是很自然的。
好在科學家都比較能沉得住氣,在接下來不到半年時間裡,師生二人又陸續發現了數個這樣的脈衝信號。
再後來,終於搞明白這種奇怪的「呼叫信號」,並不是什麼外星人信號,而是來自於一種只在理論上推導出來的特殊星體——脈衝星,所發射出的脈衝信號。
此處必須插播一下:197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只頒給了教授一人,因為他被提名時完全無視學生貝爾的貢獻,由此成為科學史上一大丑聞。
直到1993年,諾貝爾獎委員會特意邀請貝爾,參加了兩位美國天文學家因發現脈衝雙星而獲獎的頒獎儀式。這算是一種補償?還是故意刺激?
好在40年來,貝爾除了諾獎之外,榮獲了十幾項世界級科學大獎。
插曲過後,繼續說——
GIF/930K
脈衝星,就跟燈塔上的探照燈似的,很有規律地向太空掃射。如果掃到地球,恰好被人類截獲的話,這就是所謂的脈衝星信號。
FAST新近發現的6顆脈衝星,其實背後就是這個原理。
不過,這6顆新脈衝星都在銀河系內,而目前人類已發現在銀河系內多達2700多顆。中國在這一領域才剛剛起步。
已公布的兩顆J1859-0131和J1931-01,分別距離我們1.6萬光年和4100光年,自轉周期分別是1.83秒和0.59秒。
要知道研究脈衝星——這種極端物理環境,極端奇葩,才更有研究價值。
20世紀80年代,天文學家開始發現毫秒脈衝星,自轉周期只有毫秒級。
10年前即2007年,歐空局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快的脈衝星,每秒自轉1122圈!
相比之下,FAST新發現0.59秒和1.83秒轉一圈的,就不算啥了。
GIF/164K
為啥要盯住自轉周期呢?
研究脈衝星到底有啥意義?
其實這兩個問題都是一個答案。
剛才說了,自轉周期極其穩定的脈衝星,就像是宇宙中的精確時鐘,自轉周期越短,也就意味著可以提供更準確的時鐘信號,自然研究價值也就越大。
這對未來的深空導航——星際航行的無人飛船和載人航天探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前瞻性意義。
還有,脈衝星是極端物理條件下的天體,密度極高、磁場超強,在天體物理學家眼裡是再理想不過的天然實驗室,可以延伸出很多個宇宙探測課題,比如探測引力波、黑洞等。
不管怎樣,這是國家科學重器FAST的首秀成果,必須的,尤其是在剛衝出起跑線的時候。
當然,這也是對「中國天眼之父」最好的告慰。
今年9月15日,FAST工程最主要的締造者南仁東去世。FAST就像他親手帶大的孩子一樣,當孩子捧回優異成績單時,老爺子卻已經走了。
※黑暗料理竟然能吃出星光燦爛?
※黑暗料理吃出星光燦爛?
※SpaceX第三次完美演繹「一箭十星」
※太空快遞一哥SpaceX准又快,今年第三次完美演繹一箭十星
※我們頭上到底有多少顆人造衛星?
TAG:三體引力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