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不要捉弄寶寶 後果真的很嚴重

不要捉弄寶寶 後果真的很嚴重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過年那幾天,特特媽帶著三歲的特特走親訪友,聰明可愛的特特贏得了長輩們的喜愛和誇獎,大家都爭著抱他和他玩兒,一位爸爸的好友很喜歡特特,他一會兒撓特特痒痒,一會兒又拎著特特的胳膊讓特特的身體轉起來,特特開始高興得咯咯直笑,後來這位叔叔乾脆和特特玩起了頭倒立,抓著特特的雙腳,猛的一提,把特特提到了半空中。特特平時的膽子就很小,被叔叔這麼一拎,嚇得哭了起來。特特媽趕緊過來哄孩子,哄了好一會兒特特的情緒才平穩下來,可是他卻怎麼也不讓那個叔叔抱他,弄得叔叔很尷尬,本來是想讓孩子高興,沒想到卻適得其反。

  這樣的場景我們經常能見到,大人見到可愛的小孩子總想逗孩子玩兒,但是有些時候大人的逗常常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雖然孩子小,表達不出來自己的感受,但是他們的神情卻分明表現出來他們不喜歡這樣。教育專家在她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書中提到,「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經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兒童的情趣中,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製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其中包含著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智慧。「捉弄」孩子,則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是羞辱、擔憂和失落。

  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場景:

  一、很多大人喜歡用小男孩的小雞雞逗孩子,用手做出剪刀的樣子嚇唬孩子要剪掉小雞雞,看到孩子害怕的樣子,大人會高興地笑起來。

  二、總問孩子你是跟爺爺奶奶親還是姥姥姥爺親,跟爸爸親還是媽媽親。家長不應該為了強化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問這樣的問題,這樣的發問只會給孩子埋下投其所好、學會撒謊的種子。

  三、孩子正玩兒得高興,大人卻湊過來打擾孩子,看著孩子著急的樣子,大人會樂得哈哈大笑。

  四、撓痒痒逗樂。有些人喜歡撓痒痒來逗孩子,這種被動的讓寶寶長時間笑的方式非常不可取,幼小的寶寶還沒有自主意識,他可能會很難受,但卻無法表達出來,而且寶寶笑的時間過長,有可能會缺氧,甚至窒息。

  五、給孩子某個東西,不會痛痛快快的給,而是提條件,或者騙孩子東西飛了,孩子急得哭了,大人才會把東西交給孩子。

  六、有時孩子的媽媽離開一下,大人們就會嚇唬孩子,媽媽不要你了,媽媽走了。孩子就會著急四處要媽媽,甚至大哭。

  對於這些常見的場景,教育專家說,成人覺得這很好玩兒,以為不過是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它對孩子來說毫無趣味,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

  寶寶受捉弄後,家長要及時疏導寶寶的負面情緒

  怎樣判斷寶寶受了捉弄?寶寶受了捉弄家長該怎麼辦呢?

  教育專家說,凡遇到孩子被大人捉弄,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這不是小事,在大人眼裡是小事,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大事。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面對事情的反應也不一樣,怎樣判斷寶寶是否受了捉弄呢?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緒和反應來判斷。比如孩子因為被捉弄突然變得不開心,受到驚嚇後害怕某樣事物,出現反抗或退縮行為,甚至哭鬧,當這些負面情緒出現時,家長應該及時幫助寶寶疏導。比如害怕被剪掉小雞雞的小男孩,媽媽可以告訴他,叔叔不會剪寶寶的小雞雞,他在和你開玩笑,如果你害怕,叔叔以後不會和你開這樣的玩笑了。這樣講,既消除了孩子的顧慮,又緩和了氣氛,不會讓朋友尷尬。如果有些人特別喜歡捉弄孩子,那麼家長帶孩子出去的時候要盡量迴避這些人,免得給孩子帶來傷害。

  總結:由以上的我們可以看出,捉弄孩子不僅僅會讓孩子不舒服,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心身健康,因此希望大人們在給孩子玩的時候要掌握一定的度,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開心而傷害到寶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