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卦史記105:長平之戰的始作俑者

八卦史記105:長平之戰的始作俑者

李大嘴 大嘴讀史

「紙上談兵」的趙括因為長平之戰聞名於世,不過不是什麼好名聲。

四十萬趙國士兵被挖坑埋了,戰後的趙國基本上只剩下一口氣,但秦國軍隊傷亡過半,損失也很大,貌似交戰雙方都沒有做好完全的準備。那麼,這場決定戰國格局的大戰究竟為什麼會爆發呢?

答案出人意料,長平之戰的始作俑者是一個名叫馮亭的地廳級幹部,上黨太守,既不是秦國人,也不是趙國人,而是一個韓國人。

公元前262年,戰神白起攻打韓國,奪取了一個名叫野王城的地方,一個城池而已,在白起的戰績中算不上什麼,但野王城的戰略地位極高。

野王城落入秦國之手後,韓國的上黨郡與本土的聯繫被切斷,成了一塊飛地。韓國人無力奪回野王城,也就意味著上黨遲早是秦國的囊中之物。

經過了痛苦的思考,軟塌塌的韓國人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把上黨割讓給秦國。

消息傳到上黨,時任上黨太守靳黈(tǒu)堅決不肯,決心與上黨共存亡。韓王無奈,派馮亭去接任靳黈的位置,但韓王沒想到的是,馮亭比靳黈更激進。

馮亭接任太守之後,知道韓國是指望不上了,但就此把上黨輕易地交給秦國,他也咽不下這口氣。

馮亭想出了一個「驅虎吞狼」的辦法:把上黨郡這個燙手的山芋獻給在一旁看熱鬧的趙國。(哦,那時候,中國還沒有山芋這種東西。)

馮亭派使者來到趙國,對趙孝成王說:「韓國不能保住上黨,已經決定割讓給秦國,但是當地百姓都不願意接受秦國人的統治,而是甘願作趙國子民。現在上黨有城池十七座,臣願意全部奉獻給大王。」

面對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趙孝成王沒法蛋定,找來大臣商議。

趙孝成王的叔叔、平陽君趙豹一眼看破了馮亭的嫁禍之計,說:「聖人甚禍無故之利。」無緣無故的利益都是大禍害,飛來橫財要不得。

同是趙孝成王的叔叔的平原君趙勝卻不這麼看,他說:「出動百萬大軍進攻,過一年也得不到一座城,如今白白地得到十七座城邑,這麼大的便宜,不能丟掉。」

本來就起了貪念的趙孝成王立馬派平原君趙勝去接收上黨,秦國打了半天仗,不可能讓趙國平白得利,將兵鋒指向趙國,秦趙長平大戰的帷幕就此拉開。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對峙了三年之後,趙國崩潰。

至於馮亭,也最終戰死在長平。這個區區的上黨太守,一個地方小官,居然引發了這麼一場最終影響了戰國格局的大戰。

馮亭有不少有名的後代,秦丞相馮去疾、御史大夫馮劫,成語「馮唐易老」中的馮唐也是馮亭的後代。

司馬遷在評論平原君趙勝的時候,說平原君「利令智昏」,聽信了馮亭的「邪說」。

如果趙國拒絕了馮亭的進獻,雖說難以逆轉秦強趙弱的戰略態勢,至少不會這麼迅速地崩潰,在弱勢的局面下找到逆轉的機會也不是不可能。

關鍵還是起了貪心、動了貪念。

就像現在,很多詐騙案例都說明了這個道理:憑空得來的便宜不是那麼好拿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武廟72將系列:李靖 大唐軍神 終極BOSS
武廟72將系列:李廣 滿是硬傷的悲情英雄
八卦史記106:竊符救趙後傳
成人之美換來絕處逢生(八卦史記146)
八卦史記104:任俠好客的孟嘗君其實是個篡臣 惡霸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