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曾表示理解中國對於「薩德」的擔憂,韓新任駐華大使盧英敏到任

曾表示理解中國對於「薩德」的擔憂,韓新任駐華大使盧英敏到任

編輯:明澤黑

韓國新任駐韓大使盧英敏(圖片來自韓聯社)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0月10日,現年60歲的盧英敏赴中國就任韓國駐華大使。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赴華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時,酷愛中國古詩詞的盧英敏用這兩句詩形容自己履新的複雜心情。

8月底,當盧英敏被提名為新任駐華大使之際,韓國輿論評論他是「臨危受命」。盧英敏告訴記者,「鄰居就是親戚」,希望赴任後能儘快促進中韓關係改善。

盧英敏用漢字寫下《春望》的兩句詩句

文在寅「最信任的親信」

在韓國,盧英敏被視為總統文在寅的長期「心腹」。

盧英敏1976年考上韓國名校延世大學。因投身反對軍政府統治的學生運動,他經歷了14年的超長大學生涯,直到1990年才大學畢業。後來,盧英敏又參加了席捲韓國的勞工運動,為此放棄了大學就讀的經營學專業,改學電工。「2000年步入政壇之前,我已經是一名有15年工齡的資深電工技師了。」盧英敏回憶說。

盧武鉉政府時期,盧英敏與時為盧武鉉心腹智囊的文在寅產生交集。相似的人生經歷,讓文在寅與盧英敏一開始就有了惺惺相惜的親近感。2012年,文在寅首次參選總統時,盧英敏出任文在寅競選團隊的秘書室室長。正是從那時起,他被貼上了文在寅「心腹」的標籤。2015年,文在寅曾對媒體公開表示,在遇到重要的疑難政務問題時,他都會「與盧議員商量」。

文在寅二度競選總統期間,盧英敏再次被委以重任,擔任文在寅競選對策委員會的組織本部長,為文在寅登上總統寶座立下汗馬功勞。韓國輿論評價,盧英敏是文在寅「最信任的親信」。

今年8月,韓國總統府青瓦台宣布盧英敏的提名時表示,盧英敏對韓國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和國際關係的方向有準確把握,是合適的駐華大使人選。

「鄰居就是親戚」

盧英敏在專訪中說,駐華大使的任命不僅是對自己的肯定,更體現了「文在寅對中韓關係的重視」。但毋庸諱言,因韓國引入「薩德」反導系統等問題,當前中韓關係處於低潮。盧英敏作為大使,勢必服務於韓國政府的整體外交政策。

他對此表示,作為東北亞地區的近鄰,中韓可以說是命運共同體,有著共同利益。他說,對韓國而言,美國是朋友,中國則是鄰居,韓語中有句俗語叫「鄰居就是親戚」,用來比喻中韓關係十分恰當。

對於如何突破「薩德」困境,盧英敏認為,應該本著求同化異的宗旨努力改善中韓關係。對於兩國民間的對立情緒,兩國應通過首腦會談展現出和解的意願,這樣也有助於疏解兩國民間的對立情緒。同時,兩國間的媒體、學界人士也應該本著有利於中韓友好的共識,剋制各自的言論。

不久前,在接受韓國媒體採訪時,盧英敏曾表示理解中國對於「薩德」的擔憂,還直言在華韓企目前遭遇的經營困境原因複雜,不能簡單歸咎於所謂的「薩德報復」。在保守勢力仍佔主流的韓國政壇,盧英敏的這些涉華言論遭到保守輿論猛烈攻擊。

盧英敏對記者表示,因為理解中國的做法就被批判,這是不對的。

諳熟中國文化喜歡杜甫

除了是總統「最信任的親信」這一因素,諳熟中國文化,也為盧英敏成為駐華大使加了不少分。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專訪開頭,盧英敏便引用自己最喜歡的詩人杜甫名作《春望》中的兩句詩,向記者描述他即將赴任駐華大使的複雜心情。

盧英敏解釋,這首詩在表達杜甫憂國憂民情懷的同時,也反映出他在逆境中對未來和平安定生活的嚮往,這恰恰與自己的心境相似。雖然目前中韓關係面臨一些困難,但他仍抱有積極的信念。

盧英敏是韓國政壇少有的詩人,出版過幾本詩集。他對中國古詩詞情有獨鍾,在專訪中隨口背誦整首《登鸛雀樓》。

他告訴記者,自己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做過不少功課,從政後也曾多次訪問中國。他到訪過北京、廣州、杭州、瀋陽等許多中國城市,親眼見證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給盧英敏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他說,那段歷史給中國民眾帶來的痛苦,自己感同身受。

談及赴任後的計劃,盧英敏信心滿滿:「我希望赴任後能有機會繼續學習中國歷史、文化、哲學,廣交朋友。期待儘快改善中韓關係。」

資料來源:

北京青年報,2017年10月10日,韓新任駐華大使履新抵京 諳熟中國文化喜歡杜甫

參考信息網,2017年10月10日,韓國新任駐華大使:我就是「親華派」中國鄰居是親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不是倫敦不是紐約不是北京,全球最買不起房子的城市原來是……
全美申請人數最多大學排名出爐,都被這些學校霸屏啦!
名副其實的「素食之都」,墨爾本街頭現素食自動販賣機
曾表示理解中國對於「薩德」的擔憂,韓國新任駐華大使盧英敏到任
失聯第 8 天,猶他大學校方確認唐曉琳已不在人世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