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喝對水,藥效能翻倍!吃藥前一定要先看
你一定聽說過:
生病了得吃藥喝水,
這當然是沒錯的
但吃藥時怎麼喝水
能讓葯發揮最大的效果
你留意過嗎?
多數人是簡單用一杯溫開水送服,有些人則喜歡乾咽、或把藥片嚼碎了服用。
其實該不該喝水、喝多少水,根據吃的葯不同,方法是不一樣的,喝對水能讓藥品更好地發揮效用哦!
吃藥時該不該喝水?
大多數藥品在口服時,是應該用溫開水送服的。
水能潤滑食道、加速藥物在胃裡的溶解、促進吸收,另外還能減少食物和胃酸對藥物的破壞,緩解藥物對胃腸的刺激。
吃藥時該先喝水還是先吃藥?
- 服用膠囊時,有些人喜歡先把膠囊放嘴裡,再用熱水沖服,這樣因口腔較干,膠囊容易黏在嘴裡不易吞咽。
- 而用熱水送服膠囊會使其快速溶化,膠囊皮容易黏在喉嚨或食道里,嚴重時可能出現潰瘍。
因此,服用膠囊前,最好先喝少量溫水,不要選擇過熱的水或果汁等。服膠囊後如果感到喉內有異物,這說明服藥時用水量不夠,只需再加量連續喝水就可以讓膠囊順利服下去。
吃藥時該喝多少水?
一般的口服劑型,例如大部分片劑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用水太多會稀釋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於藥物的吸收。
但是對於一些特殊藥物,為減弱其毒性,避免對器官特別是對腎臟的損傷,要求服用藥物後每日必須飲水2000毫升以上。比如:
在服用抗痛風葯後,應大量飲水(一日應2000—2500毫升),以降低黃嘌呤結石以及腎內尿酸沉積的風險。
服用排尿結石的葯後,也需大量飲水,保持一日尿量2500—3000毫升,以沖洗尿道、稀釋尿液,從而降低尿液中鹽類的濃度和尿鹽沉澱的機會。
吃藥時有特殊的喝水姿勢?
有一些藥品在服用時,對怎麼喝水有特殊的要求,要注意哦!
糖漿和含片
止咳糖漿、含片類藥物服用後會黏附在咽部,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從而起到消炎、止咳作用。
如果喝過多水,會把咽部藥物有效成分衝掉,使局部藥物濃度降低,影響藥效。一般要求服完止咳糖漿、含片至少5分鐘內不要喝水,最好在服藥半小時後再喝水。
胃 葯
胃藥如鋁碳酸鎂、氫氧化鋁混懸凝膠等,服藥時不宜多喝水,一般只需50毫升水沖服即可,且服藥後半小時內不宜喝水。
因為此類藥物進入胃腸道中會變成無數不溶解的細小顆粒,像粉末一樣蓋在受損胃腸黏膜上,喝水過多或服藥後馬上喝水,會使覆蓋在受損胃腸黏膜上的藥物顆粒減少,保護膜稀釋變薄,從而影響療效。
口崩片
口崩片是一种放在舌面30秒內即能自動崩解成無數微粒的新型藥物製劑。它崩解速度快、吸收迅速等,適合一些特殊病人如老年痴呆症、癲癇病人等和孩子服用。
服用口崩片前後一般不需喝水,尤其是經口腔黏膜吸收的急救藥品或須迅速起效的藥品,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硫酸沙丁胺醇等口崩片在含服後切忌立即喝水,否則會將口腔中的藥物沖入胃裡,影響療效。
中藥及中成藥
在吃中藥時,還講究用白開水、酒、淡鹽水、蜂蜜水、米湯、紅糖水、蔥白湯、薑湯等作「藥引子」送服。
「藥引子」是中醫藥的獨特概念,是指某些藥物能引導其他藥物的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起「嚮導」作用,有些還能起到增強療效、解毒、矯味、保護胃腸的作用。
不同的藥物,用不同的「藥引子」送服,能加強藥效,促進康復:
清熱葯 宜用米湯送服
清熱藥味苦,性寒,如用水來送服,可能傷害脾胃。米湯湯味香甜,性味甘平,有益氣、養陰、潤燥功能,用米湯作為藥引送服,不僅能護胃,還能提高藥效。米湯最好是大鍋中熬出的米湯,要達到黏稠的程度才有效。
除了清熱葯外,作用較猛的瀉藥,如大黃、芒硝等,也適合用米湯送服,否則會直接刺激胃黏膜,易導致胃部不適,甚至引起腹痛。
同時,外感發熱服用解表葯,如麻黃湯、桂枝湯、感冒沖劑等,用米湯沖泡,可幫助發汗、護胃氣,對身體康復很有好處。
六味地黃丸用淡鹽水送服
六味地黃丸由六味中藥組成,有滋陰補腎功效,常用於治療腎陰不足、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盜汗遺精等病症,多為蜜丸。
食鹽也是一味中藥,因其味咸,可引葯入腎,有助於增強六味地黃丸的藥效。
從另一方面講,鹽的寒性,可給腎陰虛、虛火的病人清火。其他宜用淡鹽水送服的中成藥還有大補陰丸、左歸丸等,以治療腎虛的藥物為主。
生病了,一定要好好照顧身體
連喝水也要注意
藥效發揮得最好,病好得就快
對吧?
※不鏽鋼餐具使用不當 竟會導致慢性中毒!
※A型,B 型,O型,AB型,你的血型容易得什麼病?99%准!
※腎病如何預防和保養
※腿腳腫了,千萬不要忽視,你可能得了這種腎病
※吃激素越吃越差,激素如此「害人」,腎病患者到底該怎麼辦?
TAG:北京壬九馨康田豐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