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跑步會引發關節痛嗎?

跑步會引發關節痛嗎?

關節疼痛主要是由於關節炎或關節病引起。關節疼痛牽涉範圍非常廣泛並且種類繁多,一起來看看跑步引起關節痛的原因有哪些!

跑步導致關節痛的原因

1、突然運動鍛煉導致

平時根本沒有運動,突然進行強度比較大的跑步鍛煉,關節部位沒有一個適應過程,一時承受不了過大的壓力,就會產生疼痛感。

2、熱身不夠充分

在跑步之前沒有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身體的關節、韌帶、肌肉等都沒有活動開,不能適應跑步狀態,也容易導致關節韌帶的拉傷,從而出現關節疼痛的現象。

3、運動強度過大

跑步時間過長或是強度過大,導致關節部位的活動量也相對增加,使得關節周圍的肌肉等軟組織出現勞損,關節摩損過度從而引起疼痛。

4、姿勢不正確

跑步時的姿勢不正確也會導致身體關節受到衝擊受傷而引發疼痛,像落地姿勢不對,跨步幅度過大等都會增加對膝關節的衝擊,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以下這些姿勢容易造成關節損傷。

(1)步幅過大

人們在剛開始跑步健身時,總喜歡增加步幅來提高鍛煉效果,其實增大步幅勢必造成騰空時間長、重心起伏大、落地力量重,這樣對人體的震動會增大。在跑步機上鍛煉時更要根據自身能力選擇合適的速度,超出自身能力範圍的步幅和步頻,可能會增大運動風險的幾率。

(2)全腳掌著地

很多人在跑步時習慣全腳掌著地,其實這種落地方法並不正確,由於落地時沒有緩衝和過渡,很容易「蹲腳」,而且還容易震傷頸椎,在柏油馬路等硬地上跑步就更是如此,長此以往還容易引發脛骨骨膜炎。

(3)跑步太重太快

跑步是影響力很大的運動。跑步由許多蹬踏地板的重擊組成,你必須以緩慢的節奏、情況的步伐起步,然後逐漸發力,一周一周、一月一月提高量。人類總是傾向於一開始就測試自己的最大限度,但太多、太重、太快只會導致酸痛和傷病,你必須給身體足夠的時間適應跑步的環境與壓力。

如何正確跑步?

1、身體挺直

從脖頸到腹部的身體軀幹應保持自然直立,不要彎腰駝背或刻意挺直,左右搖晃幅度不宜過大。這一姿勢有助於保持呼吸順暢、身體平衡和步幅協調。

2、頭肩穩定

跑步過程中,頭部和肩部應保持穩定,切忌搖頭晃腦。兩眼應注視前方,肩部適當放鬆。

3、前後擺臂

跑步時候,自然擺臂十分重要,手的左右擺動幅度不應超過身體正中線,上下擺動不能高過胸部。擺臂過程中,手指、手腕和手臂都應保持放鬆,肘關節彎曲90度左右,靠近身體兩側。

4、輕輕握拳

跑步時,雙手應自然輕握。握拳過緊會造成前臂肌肉緊繃,進而阻礙肩部正常動作。跑步時,手上千萬別握著手機、MP3或飲料瓶,否則會導致身體搖擺,無法保持正確的直立姿勢,增加損傷幾率。

5、步伐短小

步伐一旦過大,跑步時就會有伸腳向前夠的感覺,這樣會產生破壞性的壓力,極易造成運動傷。日常跑步過程中,步伐不必太大,每次落腳點位於身體前方33厘米左右為宜。突然加大步伐容易導致跟腱受傷。落地後腳趾應有「抓地感」,身體同時前傾,以減緩腳部與地面的衝擊力。衝擊力越小,腳踝及其關節受傷的危險就越小。

6、邁向正前方

跑步時,最好避免腿部側向動作。側面擺動腿部不僅多餘,而且還容易導致膝關節受傷。正確姿勢應該是大腿邁向正前方。

7、小幅度扭胯

跑步過程中,胯部扭動幅度約為5度至7度。扭胯幅度超過10度則容易導致髂脛帶綜合征(膝外側痛)或大腿後群肌拉傷等問題。

8、每分鐘180步

多項研究證實,日常跑步鍛煉時,每分鐘大約180步的速度最理想。否則身體與地面的衝擊力就會增大,導致膝關節疼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生 的精彩文章:

馬拉松前一周的8個Tips,收藏!
被譽為「扶陽第一葯」的它,該如何鑒別「排病反應」與「中毒反應」?
少吃多運動能減肥?只能讓你變得更胖
出車禍後他聽到圍觀者議論就暈過去了:撞成這樣確定沒救了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要生個男孩子?好希望理由是重男輕女這麼簡單

TAG:家庭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