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陽盛則熱,陰盛則寒,」分清陽虛和陰虛,你就懂得了養生之道

「陽盛則熱,陰盛則寒,」分清陽虛和陰虛,你就懂得了養生之道

人的身體內有兩種能量:一為陰,一為陽。陰陽這兩種能量必須平衡,身體才會健康。一個人如果身體內陰的能量多了,他就會感到寒冷;如果陽的能量多了,他就會感到燥熱。《黃帝內經》說:「陽盛則熱,陰盛則寒。」所以,調陰陽先要從寒熱開始,寒熱平衡了,陰陽也就平衡了。

有些人總愛將養生說的很神秘,說得讓老百姓聽不懂,其實,養生是很簡單的事,只要你是一個知冷知熱的人,你就知道該如何養生。天冷了,多穿一件衣服,天熱了,脫掉一件衣服,這就是養生,也就是在調陰陽,陰陽協調了,就會百病不生。但是,如果你不知冷知熱,讓大自然中陰的能量進入了身體,就會打亂身體內陰陽的平衡,中醫將進入身體內的陰能量稱為「寒邪」,而把進入身體內的陽能量叫做「熱邪」。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受了「寒邪」和「熱邪」,怎麼辦呢?辦法也很簡單,就是用大自然中的能量將寒邪趕出體外,用大自然中寒的能量將熱邪清理掉。寒邪和熱邪離開了身體,身體內陰陽就平衡了。

中醫雖然博大精深,但最終會落實到兩個字上面:一個是寒,一個是熱。寒是什麼?寒就是身體內陰的能量多了,使陰陽失去了平衡。熱是什麼?熱就是身體內陽的能量多了,使陰陽失去了平衡。一陰一陽謂之道,偏陰偏陽謂之疾。在中醫看來健康的狀態就是陰陽平衡,不冷不熱。不健康的狀態有兩種:一是偏陰而寒;一是偏陽而熱。所以,中醫養生說到底,就是調整身體的寒熱狀態;你熱了,我就讓你冷一點;你冷了。我就讓你熱一點。

也許有人會說,你把中醫說的也太簡單了吧,真是這樣嗎?一點不假。真的就是這樣。大家都知道,千百年來,中醫存在著兩大派別:一是溫陽派;一是清涼派。溫陽派側重的就是一個「陽」字;清涼派側重的就是一個「陰」字。溫陽派認為「百病寒為先」,寒是疾病的起源,在此基礎上,溫陽派便想方設法糾正身體寒的狀態,使用一些溫陽的藥物,比如乾薑、附子等,來振奮陽氣,使身體達到陰陽平衡。

清涼派則認為熱是很多疾病的起因,熱會灼傷人體的津液,為了保護津液,他們創立了清熱解毒的方法,使用一些比如生石膏、大青葉、大黃等涼葯,以此來糾正身體熱的狀態。雖然這些理論最初大多起源於外感病的治療領域,但是也逐漸影響了內傷疾病的治療。

不難看出,中醫其實就像一個太極圖。溫陽派因為一個溫字,它便成了太極圖中的陽;清涼派因一個涼字,它便成了太極圖中的陰。在中醫的歷史上,這兩派不斷地爭論,也在爭論中不斷進步,它們分別從兩個側面豐富了中醫的理論,共同演繹了燦爛的中醫文化。我曾經寫過那麼多的古代中醫大家,最深的感受就是:雖然這些醫家從理論上總是屬於某一派別的,但是一旦遇到患者,他們的出手是靈動的。當遇到寒證的患者,他們一定會開出溫熱之葯;如果遇到熱證的患者,他們也一定開出清涼之葯,所以他們才成為高明的醫生。因為這一陰一陽,就是我們中醫的根本,只有分清陰陽,才能「克敵制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陰虛 的精彩文章:

陰虛陽虛陰陽兩虛到底怎麼調理?看完後他舒心地笑了……
腎虛不要一概而論 了解陰虛還是陽虛讓你更好的保健
腎陽虛、腎陰虛吃什麼?葯補還是食補?
長期熬夜更易變成陰虛體質 如何調理?
為什麼你陰虛越來越嚴重?一篇文章就明白了!

TAG:陰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