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音樂節20年 古典音樂市場漸入佳境
從1998年開始,北京演出市場上出現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名牌。從此,古典音樂寂寞的演出市場開始活躍起來。每年一到金秋時節,名家名團雲集,古典音樂經典作品輪番上演,國際新潮的音樂形式不斷展現在北京觀眾面前。「北京國際音樂節」在推動中國古典音樂演出市場的發展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每年都有值得期待的音樂會
在第20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式上,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張樹榮這樣說:「20年前想邀請一個國外一流的交響樂團來北京演出非常困難,但因為有了北京國際音樂節,有了這個音樂節對古典音樂演出市場的推動,每年的名團名家接踵而來。想看古典音樂的大師,想聽著名交響樂團的演奏,已經不再是一種奢求。」的確,20年前,想看到世界著名音樂家和樂團的演奏比較難。記得1996年「中國交響樂年」中邀請了維也納愛樂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和費城交響樂團來北京演出,將北京的古典音樂市場掀起了一個不小的高潮,而後,北京國際音樂節於1998年正式亮相,帶來的不僅是世界著名交響樂團,還有眾多的世界著名音樂家。北京的古典音樂市場有了一個長期的期盼,連續20年不間斷,讓北京觀眾每年金秋都能享受到古典音樂的饕餮大餐。
據了解,在這20年中,馬林斯基劇院基洛夫交響樂團、布達佩斯節日樂團、聖彼得堡愛樂樂團、捷克愛樂樂團、巴黎管弦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田野里的聖馬丁樂團、英國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英國哈雷管弦樂團、加拿大蒙特利爾交響樂團、北德廣播交響樂團、西德廣播交響樂團、柏林廣播交響樂團、英國BBC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法國圖盧茲國家交響樂團等都是第一次來北京演出,而有些樂團通過北京國際音樂節的演出又多次來到北京演出。柏林愛樂樂團時隔28年後再次來北京演出也是亮相北京國際音樂節。另外,至少有29位世界知名音樂家把首演獻給了北京國際音樂節。歌唱家卡雷拉斯、鋼琴家阿格里奇、鋼琴家波利尼、小提琴家克萊默、長笛演奏家詹姆斯·高爾威、鋼琴家蒂伯戴、歌唱家凱瑟琳·巴特爾、歌唱家安妮·索菲·馮·奧特,更有大批世界著名指揮家也把自己中國首秀獻給了北京國際音樂節。他們看到了中國古典音樂演出市場的發展,很快就成了北京舞台的常客。
可以說,現在的北京古典音樂市場,乃至中國的古典音樂市場與20年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北京的古典音樂演出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名團、名家和大型歌劇的演出已經成為常態。北京的古典音樂演出市場已經初步形成國際大都市的演出市場態勢,並在不斷向前發展。
職業化管理團隊是市場發展的基礎
20年前的第一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那個時候,市場運作團隊還剛剛起步,大家對於市場運作和樂團、音樂家的接待都沒有什麼經驗,難免有忙亂的時刻。而現在,這支隊伍已成為中國演出市場最職業化的運作團隊。他們在余隆的帶領下,借鑒國外音樂節運作的先進經驗,勇於創新實踐,形成了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音樂節職業化的管理模式。從音樂節的節目設置,到與藝術家經紀人的談判,再到音樂節的舉辦、藝術家的接待、面對觀眾的售票等等,都形成了一整套運作模式,其中在節目策划上已經能夠延續到兩年以後。
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余隆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北京國際音樂節建立起了與國際接軌的職業運作團隊工作模式,這在過去中國演出市場是沒有的。北京國際音樂節打造了一個中國音樂管理模式。國際互動的產生、國際音樂的管理制式、合同的簽訂、法律的保障以及國際定價的標準制式。過去都是拍腦袋亂來,要不就瞎忽悠瞎砍價,都不合理。而版權意識是對藝術家的尊重,是很重要的。音樂節是先驅機構和引領機構,建立了一套管理體系,就像一條高速公路,後人能在上面跑車。在音樂節之前,由於對國際音樂演出市場知之甚少,有些演出商為了拿到演出,互相攀比哄抬價格,也有的國外演出商為了在中國賺到更多的錢,一味定高價。而北京國際音樂節是根據國際同行的規則,按照國際慣例給藝術家出價,每一份合同、每一個約定都經得起考驗。從音樂節的管理延伸到樂團的管理,我們在中國愛樂樂團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交響樂團管理體系。而這個樂團管理體系在今天對全國的交響樂團依然有著影響力。從中國愛樂樂團到上海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等等樂團,在音樂季運作上、堅持邀請國際藝術家合作上、堅持高度職業化運作上,都對中國交響樂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是與國際樂團的運作同步的。」
開拓新市場引領新觀念
從第19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始,歌劇製作走向了引進浸沒式、多媒體等表演形式的方向,《唐璜》、《湮滅》、《小狐狸》、《人聲》等讓觀眾看到了新型的歌劇演出形式。開拓歌劇演出市場是北京國際音樂節20年來堅持的市場方向。20年前在中國,國內的歌劇演出僅僅停留在《茶花女》、《卡門》、《圖蘭朵》、《蝴蝶夫人》和《費加羅的婚禮》等幾部歌劇上,也只有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巴伐利亞國際歌劇院和英國皇家歌劇院來過中國演出。北京國際音樂節推出後,歌劇成為音樂節的重頭戲,不僅有自製的歌劇,更有引進的歌劇演出,觀眾幾乎每年都能看到高水準歌劇演出。歌劇劇目從第一屆的《卡門》,到邀請維羅納歌劇院演出《托斯卡》、波蘭華沙歌劇院演出《納布科》,到瓦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的全套演出。從現代歌劇《璐璐》到現在的浸沒式歌劇,北京國際音樂節引領著中國歌劇演出市場向前發展。
余隆認為,只有注重歌劇的演出和製作才能體現古典音樂的高檔次,因為歌劇演出的水準在國際上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化水準。而現代歌劇只有開拓創新才有意義,才與國際先進的歌劇製作水準同步。而歌劇的推廣也促進了演出市場的發展。北京國際音樂節上演出的歌劇很多都是中國觀眾第一次看到,從現代歌劇《璐璐》到瓦格納、理查·施特勞斯、布里頓的歌劇上演,這在過去的北京演出市場是沒有過的。歌劇和交響樂等古典音樂市場的拓展給北京觀眾帶來了福音。經過20年的歷程,北京國際音樂節的上座率逐漸上升,到柏林愛樂樂團、波利尼鋼琴演奏會、捷克愛樂樂團等名團大腕的音樂會時,上座率都是爆棚。而在北京首次演出的瓦格納歌劇四聯劇《尼伯龍根的指環》,連續四個晚上上座率也能達到90%以上。中國古典演出市場在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引領下,20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古典音樂演出市場的推動也讓企業看到了希望。北京國際音樂節每年都會有眾多的中外企業提供贊助,古典音樂市場越發展企業也越來越願意提供贊助,這是相輔相成的。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上,作為創始贊助商,瑞信集團與音樂節攜手相伴19年;雀巢與瑞銀集團對音樂節的贊助,今年也是進入了第18年和第14年。除此之外,還有中信、摩科瑞、太古地產、華夏基金等眾多企業也是合作多年。有了這些企業對中國文化的支持,對中國北京國際音樂節的支持,北京國際音樂節開拓古典音樂市場更有底氣,創新演出形式更有動力。
隨著北京國際音樂節20年的努力,北京古典音樂市場有了極大的發展,未來也有著更光明的前景。
※中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彩電品牌強國
※中國綜合格鬥隊MMA世錦賽實現金牌零突破
※北京新機場周邊高速年底完成拓寬
※中國金茂前9月簽約銷售同比增長49% 完成年度目標65%
TAG:千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