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師職稱改革信息已確定,推出6大措施,尤其是第一項

教師職稱改革信息已確定,推出6大措施,尤其是第一項

教師是人類社會最具重要性的職業之一。它肩負著人類傳承與進步的重大使命,他受社會的委託對受教育者進行專門的教育。在社會發展中,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對學生來說,又是學生智力的開發者和個性的塑造者。因此人們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崇高稱號給予人民教師。

教師職稱改革信息已確定,推出6大措施,尤其是第一項

教師由於其工作的特殊性一直受到大家方方面面的關注,尤其是中小學教師的工資更是備受人們的關注,而教師職稱工資在教師工資組成中佔有很大的比重,這也是教師之間工資差異的主要原因,要知道一位從教10年高級職稱的教師工資甚至要比一位從教30年的初級職稱的教師工資高上5000元左右,這個差異使得教師們爭先恐後的評職稱而非致力於教學研究。

所以教師職稱評定改革一定是教師隊伍改革的重要舉措,甚至於很多人提出取消教師職稱制度才是上策,但是目前沒有更好的衡量教師實力的制度,職稱就一定還是要評。

教師職稱改革信息已確定,推出6大措施,尤其是第一項

日前,人社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17年度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提出了推進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①師德有問題的實行「一票否決制」。

② 不將論文作為限制性條件。

③要加大對一線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的傾斜力度,評審通過的正高級教師中,擔任學校和教研機構行政領導職務的原則上不超過30%。

④推動部屬高校附屬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入軌。

⑤ 嚴格落實退休人員不得評職稱的規定。

⑥嚴厲查處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中的違紀違規行為。

教師職稱改革信息已確定,推出6大措施,尤其是第一項

同時,還提出了推動部屬高校附屬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入軌,部屬高校附屬中小學按照國家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要求開展教師職稱評審。原則上不改變現有管理模式,行政隸屬關係和人事管理許可權在高校的,可由高校組織實施,也可委託地方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開展評審。行政隸屬關係和人事管理許可權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納入地方統一實施。

學校是國家人才培養的搖籃,而教師的素質又直接決定了學生的素質,如果能讓教師心無旁騖的鑽研教學,對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此次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製度改革,你有什麼看法呢?

教師招聘備考之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這一節是教師招聘考試的重點內容,理解上需要同學們在掌握了細節的知識點的基礎之上能夠形成一個整體的框架,從宏觀上進行把握。當我們在之前的學習中了解了課程是什麼之後就要進入到具體的實踐操作層面,具體的去設計這個課程。在課程設計這個章節最重點的內容是課程設計的模式以及課程設計的三個層次,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

關於課程設計這一概念一般都是選擇題的形式出現重點知道課程設計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有結構地產生課程計劃、課程標準以及教材等系統化的活動。

教師職稱改革信息已確定,推出6大措施,尤其是第一項

課程設計的模式本章節一共介紹了兩個

第一個是目標模式,關於目標模式的知識點需要掌握以下內容:

1、目標模式是以目標為課程設計的基礎和核心。

2、奠基者是博比特,在《課程》中建立了「活動分析」、「職業分析」方法,並用分析關的著作。同時在《怎樣編製課程》一書進一步提出了以目標佔據支配地位的課程研製三步驟:(1)確定目標(2)選擇經驗(3)組織經驗,這一主張,成了現代目標模式的雛形。

3、1949年,泰勒出版《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泰勒被譽為「現代課程之父」「課程評價之父」、泰勒原理:目標、內容、方法、評價。

4、優點:條理清晰,具體的行為目標非常便於操作和評價;缺點:以明確而具體的行為目標作為課程設計的核心這種模式的適用範圍有限,只能適用於外在的行動,如機能的培養而對一些高級的心理機能如創造性的培養則比較困難。

第二個模式是過程模式,關於過程模式需要掌握以下知識點

1、過程模式是由英國著名課程論專家斯騰豪斯系統確立起來的。

2、過程模式的本質含義在於鼓勵教師對課程實踐的反思和發揮創造。

3、斯騰豪斯明確指出,教師的身份是「和學生一起學習的學習者」

4、它倡導過程原則,強調過程本身的價值,在課程開發的過程模式中,教師具有充分的自主權。

接下來是課程設計的三個層次,在考試中也會靈活轉換提問方式比如:課程設計的內容、課程設計的文本表現形式。

(一)課程計劃又叫教學計劃,需要掌握如下知識點

1、含義:課程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2、構成:一般是多選題的形式。包括教學科目的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製與學周安排。其中教學科目的設置是首要問題。

(二)課程標準

1、概念: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

2、地位:學科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的分學科展開,它體現了國家對每門學科教學的統一要求,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也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3、課程標準的內容

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附錄。

(三)教材和教科書(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

1.教科書的編排要求

首先,教科書的編排形式要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符合衛生學、教育學、心理學和美學的要求。

其次,教科書的內容闡述,要層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簡練、精確、生動、流暢;篇幅要詳略得當。

再次,標題和結論要用不同的字體或符號標出,使之鮮明、醒目;封面、圖表、插圖等,要力求清晰、美觀;字體大小要適宜,裝訂要堅固,規格大小、厚薄要合適,便於攜帶。

2.教材編排的兩種模式

我國中小學教科書的組織結構一般採用螺旋式上升與直線式編寫兩種基本方式。

(1)直線式教科書結構,就是指把一門學科的課程內容或其中一個課題的內容按照知識本身的邏輯結構來展開呈現在教科書中,使各種知識在內容上均不重複的編排形式。

(2)螺旋式教科書結構,就是把同一課題內容按深度、廣度的不同層次安排在教科書的不同階段重複出現,使得每一次重複都將原有的知識、方法、經驗進一步加深拓廣,逐級深化。

3.教材設計的一般原則

(1)方向性原則;(2)完整性原則;(3)適切性原則。

以上介紹了課程設計,更多教師招聘備考資料,請查看筆試技巧頻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