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盡滄桑的「千古重鎮」

歷盡滄桑的「千古重鎮」

天高雲淡,田野泛金。從新民市公主屯鎮沿鄉間柏油路向東行駛,在遼河北岸和秀水河東岸的一處地勢較高的丘陵之上,一座巍峨古樸的古塔驀然躍入眼帘。一打聽方知,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有著近千年歷史的遼濱塔。塔下,就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遼濱塔村

遼濱古城 千古繁華的軍事重鎮

走進遼濱塔村,在兩戶村民的房後,一個四五米高的土堆拔地而起,四周長滿荒草。公主屯鎮原黨委副書記、退休後專門從事遼濱古文化歷史發掘的付德奎介紹說,這個土堆,便是遼濱塔古城西北角城牆遺址。

據史料記載,遼濱塔古城遺址城牆為夯土築成,高10多米,東西南北各長300多米,面積約11萬平方米,有南北兩個城門。遼濱塔古城地處遼河與秀水河交匯之處,是古代著名的渡口和交通要道,既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市井繁榮、商賈發達的繁華城邑。

遼濱塔古鎮始建於西漢,當時是遼東郡的遼陽縣城,迄今1800多年;東晉時改稱武厲城,為軍事要塞;隋朝佔領後,大修此城,改稱通定鎮;唐代時為頗利城,設「襄平守捉」(節度使)治所,安東都護府一度遷至此處。遼代初年,在此間設置了「遼濱縣」治所,屬遼州統轄;後又在此設置了「遼州」治所(相當於省軍區司令部)。當時的遼濱城,已發展成為水陸暢通、商賈繁榮的都市。金代皇統三年(1143年)撤遼州,改遼濱縣,隸屬瀋州(瀋陽)。在金末的「貞佑之戰」中,遼濱古城遭到毀廢。

據介紹,因遭到屠城,在遼濱塔古城被毀的300多年時間裡,城裡一直沒人居住,成為「死城」。清初,努爾哈赤從吉林長白山地區,將大批女真人遷移至遼濱塔地區居住,又重新恢復建立了遼濱塔村。至今,遼濱塔村村民仍以滿族為主,主要為關姓、吳姓以及白姓、李姓等八旗後裔。

清朝時期,當地的滿族村民重修遼濱塔古城牆,用土築城,城牆寬5米,上面能走馬車。至1958年後,周邊村民發現城牆土壤中磷的含量非常高,適於種莊稼,於是紛紛購買城牆土,兩三塊錢一車,整整拉了十年多,致使遼濱塔古城徹底被毀。

遼濱古塔 重新修復再現雄姿

藍天白雲下,遼濱古塔巍然屹立在遼濱塔村南部的小山丘頂部,靜靜守望著南面的遼河和西面的秀水河。

站在遼濱塔下仰望,只見塔身有八角十三層密檐,青磚砌築,高42米、底部直徑12.5米、塔基高約10米,塔身八面各有一佛龕,每個佛龕內,均有一尊磚雕佛像端坐於蓮花座上。佛像雙手合於胸前,慧眼遠眺,神態怡然,頭頂高懸銅鏡。每尊佛像兩旁,均有脅侍拱手而立,神情虔誠而莊嚴;兩位飛天盤旋於坐佛頭頂,舞姿婆娑。塔身八個角的稜柱下,各有一大力金剛扶膝蹲踞;兩側均有十八羅漢護衛,各個手持兵器,威風凜凜。各檐角均懸有「驚雀鈴」,微風拂過,鈴聲叮咚,清脆悅耳,響徹數里之外。塔剎高聳,上掛「飛毛銅」鏡,陽光下金光閃閃。

當地一位年長的村民說,早年村裡曾流傳一首詩:「遼濱夕照映霞天,低雲蒼穹看倪端。乳燕盤旋塔中戲,銅鈴驚飛走角檐。」由此可見遼濱塔當年風采。

關於遼濱塔傳說很多,主要有:因遼河多年泛濫,修塔以鎮遼河,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修塔供佛,普度眾生。

1993-1997年,瀋陽市政府出資,歷經4年對遼濱古塔進行維修,使千年古塔再現昔日雄姿。據介紹,維修時,除發掘出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外,考古人員還在遼濱塔中宮一木函內,發現了5顆五色「舍利子」。根據出土文物式樣,考古人員們推斷,遼濱塔為遼代舍利塔,距今近千年。此後,從天宮挖掘出一甬石碑,驗證了考古人員的判斷,向人們揭開了遼濱塔的身世之謎。

塔碑左邊寫有「乾統十年正月初一起到塔尖四百五寸」,右邊寫有「天慶四年八月一日了畢」。即從公元1110年正月初一起施工到公元1114年八月初一竣工,歷時四年零七個月。另據出土的塔上銅鈴銘文有「瀋州遼濱縣主簿溫迪軍」字樣,證明遼濱古塔在金代進行過維修。

遼濱塔塔身中部供奉佛像的部位呈白色,留下明顯的風沙侵蝕痕迹。據說,這部分塔身保持了歷史原貌,沒有修繕。

塔碑左邊寫有「乾統十年正月初一起到塔尖四百五寸」,右邊寫有「天慶四年八月一日了畢」。即從公元1110年正月初一起施工到公元1114年八月初一竣工,歷時四年零七個月。另據出土的塔上銅鈴銘文有「瀋州遼濱縣主簿溫迪軍」字樣,證明遼濱古塔在金代進行過維修。

遼濱塔塔身中部供奉佛像的部位呈白色,留下明顯的風沙侵蝕痕迹。據說,這部分塔身保持了歷史原貌,沒有修繕。

遼濱古廟群 重建法王寺

有塔必先有寺。在遼濱塔下,如今有一座法王寺,規模宏大,遊客眾多。據當地村民介紹,這座寺廟是後建的,原址不在這裡。

據瀋陽市考古隊考證,該寺建於遼初,當時坐落在古塔北側,佔地十五畝,設三層大殿,磚、石、木、瓦結構。古寺、古塔在金代進行過維修。另據本村已故多年的百歲老人曾經敘述,清朝道光年間,也對古廟進行過維修。九·一八事變後,當時寺廟住持李惠贏及眾僧將法王寺改名「護國法王寺」。此後,李惠贏帶眾僧40餘人投奔瀋陽大西廟。1948年冬,東北民主聯軍與國民黨軍發生激戰,國民黨軍躲進寺中負隅頑抗,炮火中法王寺被毀。

改革開放後,公主屯鎮政府於1998年向上級申報重修法王寺。2000年,遼寧省政府批准法王寺為宗教活動場所。2001年瀋陽市政府作出批複,並劃撥16669.4平方米用地。從2002年起,法王寺歷經7任住持,經不懈努力,建成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二層配殿,總投資2000多萬元,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

另據史料記載,遼濱塔古城內曾建有孔子廟,城外建有河神廟、關帝廟、娘娘廟等多處廟宇。

挖掘歷史文化 打造名勝景區

站在遼濱塔下向南遠眺,可以清楚地看到遼河北岸大堤和秀水河東岸大堤上植滿鬱鬱蔥蔥的生態林,交匯成一道天然的屏障。

據介紹,目前公主屯鎮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遼濱古鎮開發建設,要依託遼濱古文化資源的挖掘利用,建設以歷史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為特色,集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功能於一體的遼濱塔歷史文化旅遊名勝景區,進而拉動當地種養加一體化的田園綜合體發展,打造循環農業模式。

新城規劃佔地約20平方公里,橫跨秀水河,將其作為景區新城內的景觀帶。在古鎮新城內規劃建設一橫一縱兩條主幹道路,劃分九個區域。其中六個景區:遼州古城區、歷代衙署區、佛教文化區、遼河古渡區、民族風情區、園林休閑區;三個配套功能區:公共服務區、商飲服務區、居民居住區。

目前,遼濱塔村道路整修已經開始,景區書畫、歷史文物展覽館及公主屯鎮文化站馬上修建,遼河古渡即將重現……如今的遼濱塔村,正日益煥發昔日千古重鎮的魅力風采。

鄉村小傳

遼濱塔村位於瀋陽市西北部距新民市29公里。村內(遼濱塔、東塔兩村)常住人口3962人、1272戶,其中滿族人口佔三分之二。區域總面積24000畝,南臨遼河,西臨秀水河,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遼濱古塔屹立在山頂(丘陵)。

2017年6月20日,遼寧省政府批准景區所在的遼濱塔村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景區內遼代古塔被列為省級歷史文物

駕車路線

驅車沿瀋陽繞城高速公路行駛,從三檯子高速口上道,沿沈通高速一路向西,中途轉遼中環線高速,一個多小時後至公主屯出口下道。

從新民市公主屯鎮向東行駛10多分鐘後,隨即到達遼濱塔村。

掃下方的二維碼關注「新民旅遊」

「新哥」帶你任性帶你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旅遊 的精彩文章:

被稱為「東北318」,這條秋日絕美高速,一路穿越到中朝邊境,美到心醉!
史上最全的16個著名古鎮,收藏著一個一個的去!
熱力學的量子革命:信息是物理的但萬物都是信息嗎?
擁有閃光火焰的星球,實際上卻昏暗又孤獨
「小行星撞擊說」可解火星地質特徵之謎

TAG:新民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