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你以為你儘力了,其實你是還沒有發現你發展的空間有多大。
初到大學的時候,伴著而來的拘謹與彷徨讓我有點不知所措,不過,師兄師姐們的熱情和友好,讓家的感覺逐漸逐漸地漫上了心頭。
每當對學校或是專業課程,有什麼不了解的時候,師兄師姐們總是耐心地為我們解惑。
甚至有些問題,顯得相當幼稚,師兄師姐們還是照答不誤。
記得有一次,我去校外參加比賽。賽前,我足足準備了半個多月,每天的課後的時間就是我的訓練時間。
我從不感覺到累和苦,因為我的腦袋裡只裝著一個念頭:我要把我最好的一面展現給所有人看!
但最終,我被淘汰了。
雖然我明白付出多少不一定會讓失敗停步,努力與否也不一定換來鮮花與掌聲,但是失敗所帶來的失落與失望,就如同一層接一層的波浪,不斷地翻滾著,也不斷地煎熬著我。
事後,我壓抑不住滿腔的苦悶,便像個受了委屈的小孩那樣,向一位師姐傾吐心腸了。
我們聊了許久,師姐的話有如初冬的一縷縷陽光,很暖心也很受用,我的心情也慢慢得到了平復。
聊到最後,師姐跟我說:沒事,儘力了就好。
我當時非常贊同這句話:「為了這次比賽,我真的儘力了,可以說是無愧於心了,所以我又何必如此煩惱呢?過程不是比結果更重要嗎?」
我們往往把「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這句話當作是擋箭牌,把結果的意義淡化了,也就把失敗的教訓拋之腦後。
美國有一位心理學教授曾提出舒適區理論:舒適區內,閱讀者閱讀毫無難度的讀物,雖處於心理舒適的狀態,但進步緩慢;伸長區中,閱讀者閱讀有一定難度的讀物,感到某種程度的不適,但跳一跳還是夠得著,理解力提升明顯;恐懼區里,閱讀者閱讀難度過大的書,由於超越能力範圍太多,感到嚴重不適,難以卒讀。
理想狀態是伸長區,但絕大多數人都待在舒適區里不肯跳出來。因為他們覺得:已經儘力了,也就夠了,所以也就停止了進步。
醫學界曾斷言:人類百米衝刺紀錄是不可能跑進十秒以內的,因為人類的肌肉纖維承載的運動極限是少於百米十秒的。
幸甚的是,所謂的預言並沒有成為人類繼續挑戰極限的桎梏。如今,牙買加短跑名將博爾特跑出的9秒58,或許讓許多人望塵莫及,不禁慨嘆:這可能就是人類的極限吧!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不過是人類的又一個新起點罷了。
「儘力了就好」經常扮演著定心劑的角色,當他的身影出現得越多的時候,恰恰就是你徘徊不前、面臨瓶頸的時期。
你以為你儘力了,其實你是還沒有發現你發展的空間有多大。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都不知道可以爬到多高,飛到多遠。
當別人在你遇到挫折的時候,安慰你說:「儘力了,就好。」你應該要像個鬥士一樣,勇敢地跳出這個溫柔鄉。
別忘了,你的內心深處,埋藏著一個聲音:我還可以更好!
來源:夕陽聽月
作者:冼浩權
編輯:蔣學英
TAG:掌上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