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先進的幼兒園教育是讓孩子「自主」!

世界先進的幼兒園教育是讓孩子「自主」!

為0-6歲早期教育工作者的卓越而奮進

以前寫了一篇文章《聰明的家長,一定不要把孩子送進靜坐的幼兒園》,今天要說說孩子的「自主」問題。

老子在《道德經》中有一段說「自我」的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俗語說,人貴有自知之明。

自知的能力,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中叫「內省智能」,這是一種反思能力,「吃一塹,長一智」的人這種能力高。

在心理學中,自我是一個人格系統,由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部分構成,這三部分是一個統一體,自我認識合理的人,有積極的自我體驗,也有很強的自我控制能力。三者之中,自我認識是基礎。

人貴有自知之明,之所以貴,是因為自知實際上很難!

人生活在環境之中,與環境發生作用,在與環境發生作用的過程中,要認識環境,認識環境是相對容易的,因為認識的對象就在我們身外,認識主體與認識客體彼此分開;而自我認識要難的多,等於我們要把自己拿出來,站在局外人旁觀的角度來審視我和我相與作用的環境。打個比方,我們可以一把抓住一隻小狗的頭髮將小狗拎起來,這很容易,但要你抓住自己的頭髮把自己拎起來,試試看,難不難,認識自己之難就因為認識的和被認識的都是一個人:自己。

孩子通過本體感覺(自己感覺自己,比如孩子吃手,手能感覺到舌頭,同時舌頭也有感覺到手),大概在6個月左右,萌芽了自我意識,從此,人的一生都在不斷的發展這種自知的能力。這種自知能力的發展有三個關節點:3歲左右,9歲左右,12歲左右,這三個時期都是自我意識發展最關鍵的時期。

整個0-6歲,是自我產生與發展的第一個關鍵期。這個時期自我得到充分的發展,以後的自我發展就有了基礎。

一個人的一生,自我發展的好不好,關鍵是看他這一生中有沒有「自主」活動的機會。而這種自主的機會來的越早,對其以後的發展越有利。

精神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最偉大的學說之一就是提出了他的人格「三我」結構。每個人的人格由三個我組成:本我,自我,超我。在這三我之中,只有自我是面向周圍的環境與環境發生作用的。

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自我是從本我中分化出來的,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自我」本來就是本我的一部分,兒童在本我支配的活動中,產生意識,於是本我的一部分就變成自我。

所以,要想發展兒童的自我,必須先滿足兒童本我的活動。

兒童在成長的開始,確實是由本我支配著的,他餓了,不管是誰的,拿起來就吃,看到一潭水汪,本能地就要去踩。

如果我們限制了兒童本能的行為,那麼,我們連孩子自我的發展也限制住了。

我們先不討論兒童本我的行為是善還是惡的問題。我們只從兒童自我發展的規律說起,三歲之前,兒童所有的行為大都由本能支配,也就是由本我支配,在家庭中,父母也會對孩子有足夠的包容心。如果我們的父母能夠對孩子在本能支配下的自主行為給予充分的滿足,孩子的自我就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基礎。比如,孩子6-8個多的時候就出現自主進食的行為,這是孩子發展的自然本能,家長是讓孩子自己吃呢,還是堅持喂孩子吃,孩子表現出要獨立的行為時,家長是給以支持呢,還是禁止?

弗洛伊德的弟子,艾里克森在他的人生八階段理論提出,2-4歲是兒童發展獨立性的關鍵期,要解決「自主感」與「羞怯與懷疑」的矛盾。如果養育者能滿足孩子獨立做事的需要,孩子的「自主感」就會得到發展,如是包辦代替,或者是不分青紅皂白的限制,孩子的獨立性就得不到發展,影響了以後主動感與勤奮感的建立。這樣的孩子別說三十而立,就是四十歲也立不起來。

當孩子的本我需要與現實社會發生矛盾的時候,自我的力量就顯現出來了,教育也就因此而產生。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教育者(家長與老師)將社會要求以超我的形式給予兒童,讓兒童將社會行為規範與價值觀內化為超我。於是「管教」孩子的教育出現了。這本無可厚非,但過度的管教,連孩子本我中好的一面也壓制住了,孩子的自我因而得不到發展,就得不償失了。

從教育角度上來說,蒙台梭利的教育觀與兒童自我發展的規律不謀而合。蒙台梭利認為,教育就是給兒童準備一個有利於他成長的環境,讓兒童在這個有準備的環境中,自由選擇。有準備的環境杜絕孩子向「惡」的方面發展,自由選擇恰恰是滿足孩子孩子本我的發展,因為,在自由選擇的環境里,孩子選擇的一定是符合其本能需要的。

所以,兒童教育的最大問題是,由於我們給孩子準備的環境不好,孩子憑本能做出了不符合教育者需要的行為時,教育者去制止!《學記》中說「禁於未發,謂之預」,要準備環境讓孩子不出現錯誤行為,而不是孩子出現錯誤行為去制止。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我們的幼兒園教育,3-6歲的孩子正是發展自主性最佳年齡,這個年齡應該儘力滿足兒童獨立自主的所有需要和努力。幼兒自主性的發展就是於他們獨立自主的活動中。如果一個幼兒在園一天,所有活動都不能自己做主,都由老師來安排,如果老師一天安排的活動正好符合孩子的本能需要倒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但老師安排的活動會儘可能滿足每個孩子本能的需要嗎?不言而喻,那是不可能的,因而,幼兒在園一天,給孩子自主活動的機會就顯得非常重要。特別是有一些孩子,3歲在家裡就沒有發起自主的機會,如果幼兒園裡再不給孩子自主的機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要獨立就很困難了。

孩子在一個自由選擇的環境中,憑本能選擇自己的活動,其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都得到很好的發展,這樣的孩子有自制力,長大後有責任心,能擔當。

幼兒園教育的實際中出現了一個名詞:高控。就是幼兒的一切活動都由老師來控制,連上個廁所都要排隊,不管孩子需要上廁所還是不上。這種「高控」就是超我限制本我最極端的表現,「高控」下的孩子,本我發展不起來,也限制了自我的發展,因為沒有機會發展自我。

世界最先進的幼兒園教育,現在都開始注重尊重孩子本能需要和行為的發展,給孩子更多的自由,中國的很多地方,幼兒園還處於「高控」教育思想之下,不知道,如果家長明白兒童自我發展的真相,心中會怎麼想?而「高控」的幼兒園教育者限制了孩子自我的發展,還自以為是,不去反思,不能不說是專業水平低下的表現!

作者李子江,來源幼教思考者,編輯一傑韓銳

一傑近期精品課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傑早期教育 的精彩文章:

這個中秋去哪兒賞月?和誰一起賞月?
孩子在幼兒園總被別人欺負,家長如何正確處理?
當孩子要「抱抱」時,他實際在要求什麼?
周淑惠:探究性學習——教育的本質與高品質幼兒教育的特點及發展策略

TAG:一傑早期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