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說長牛行情會從2017年底開始?

為什麼說長牛行情會從2017年底開始?

今天我們就聊點開心的,也是標題所言,為什麼筆者認為長牛行情會從Q4開始。

筆者不喜歡追漲殺跌,所以喜歡冷門股。這是性格使然,匹配這種不賺錢性格的,也是一種大勢研判,自上而下的選股方法。

摩根大通(JPMorgan)最近一份報告指出,債務在今年第二季度末相當於GDP的268%,終結了超過五年來借款穩步增加(這是中國為了抗擊2008年金融危機而出台的空前貨幣和金融刺激方案的後遺症)的趨勢。

這是筆者闡述整套長牛邏輯的引子。 上述新聞具體來講是:

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在香港表示,儘管規模小,但第二季度的債務下降值得注意。

「構成方面的變化,家庭債務增加……而公司債務下降,說明債務重組取得一些進展。」他寫道。 這裡重點注意的是「家庭債務增加」。

再來一組數據印證: 在8月12日公布的7月金融數據中,新增人民幣貸款4636億元,較去年同期少增1.01萬億元,其中,幾乎全部是住戶貸款尤其是個人住房貸款(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4773億元)。

再稍早之前的月份,定量分析上略有不同,但是整體的定性分析來說,趨勢已經很明顯: 個人住房貸款對其他債務形成了一定的置換作用,同時擴大直接融資比例的深入推進,也在降低企業貸款的衝動。持續跟進過北京為代表的大城市房地產走勢的話,很容觀察到一個趨勢就是「鎖定存量房、增加交易成本、控制房價過快上漲」。

現在的貸款利率和其他政策,整體翻譯成股票期貨市場的語言就是:提高保證金比例、限制漲跌幅、熔斷制度等等。本質上就是對高估的市場降降溫。

除了7月份,我們可以回顧下整個2017年上半年的情況。

再看一下最新的8月份數據,8月份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9萬億元,同比多增1433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635億元,新增佔比60.8%。

要知道,在2017年的開局時分,央行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情況是這樣的:2016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2.65萬億元,同比多增9257億元,再度刷新歷史紀錄。全年企業的新增貸款規模則同比減少了1.28萬億元,而多為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項目增加5.68萬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額的比重接近45%。

債務規模縮減出現拐點,整體是符合去槓桿的趨勢的。 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似乎能維持在一個高位,問題就來了。企業正常的融資需求如何解決。 我們還是從大勢先分析,先看按照傳統的貸款需求,企業需要多少錢? 這個很簡單,2016年企業新增貸款規模同比減少了1.28萬億。

當然,這裡面如果再區分短期長期的話,會剔除掉一部分金額。筆者這裡的分析其實只是做定性分析,不做定量預估。所以簡單估算一下,如果持續降低槓桿,企業的新增貸款缺口在數千億規模。

這個缺口是生造的詞,更精確的說法是「可能需要從貸款轉移到其他直接融資方式的金額」。 我們回顧一下2017年的IPO情況,2017年上半年滬深股市IPO達到246宗,高於2016年同期的61宗的水平,增長303%。

算上滬深股市之外的IPO,整體數據則是下圖:

IPO部分全年募資3000億問題似乎不是很大。

再看債券市場,綜合2017年1-6月份來看,我國債券市場共發行3,344隻信用債券,累計發行規模為35,889.85億元,比2016年1-6月份的發行數量和規模分別下降29.69%和33.53%。

在去槓桿的背景下,同時伴隨著監管趨嚴降風險 定性來看,債券市場的規模下降,也許會傳導到IPO的提速。 再看一下力量雖小,但是蓬勃發展的新三板募資。

據全國股轉系統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中掛牌公司通過股票發行實際募集金額為626.75億元。 目前的掛牌加上IPO,充其量也就3500億規模,信用債規模還在下降,那企業的錢從哪裡來?

筆者的想法是:IPO提速。 IPO常態化這個提法已經沒人會質疑了,現在的市場不相信的是IPO提速。 而筆者堅信,IPO提速跟長線慢牛是伴生的。

證監會對於市場的呵護,猶如嚴父教子。 從二級市場上的嚴查內幕交易,限制大股東減持等等,再到發審環節的嚴格審查,就在筆者發文的今天,還看到新聞: 證監會發行部發布發行監管問答,進一步強化保薦機構管理層對保薦項目簽字責任的監管要求。

證監會指出,保薦機構從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和再融資時,應以保薦項目風控為核心,建立健全保薦業務的內控制度。保薦機構董事長、總經理應當在保薦項目首次申報文件,包括招股說明書、發行保薦書、保薦機構盡職調查報告等文件中籤字確認,並在招股說明書中出具聲明。(證券時報)

這種長久的呵護,是習慣於追漲殺跌,勇敢打板的散戶和散戶化的機構暫時不能明白的。 在經濟增速一定的前提下,市場上永遠是賺少跌多。有了各種規範的行為興風作浪,散戶長期看來必然是凶多吉少。 關於監管趨嚴的新聞,相信根本不需要筆者列舉。

感慨這麼多,看一下IPO和上證指數的關係。

在A股歷史上,共有9次暫停IPO後的9次重啟,對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第一次:1994年7月~1994年12月,空窗期:5個月;

第二次:1995年1月~1995年6月,空窗期:5個月;

第三次:1995年7月~1996年1月,空窗期:6個月;

第四次:2001年7月~2001年11月,空窗期:3個月;

第五次:2004年8月~2005年1月,空窗期:5個月;

第六次:2005年5月~2006年6月,空窗期:1年;

第七次:2008年12月~2009年6月,空窗期:8個月;

第八次:2012年10月~2014年1月,空窗期:15個月。

第九次:2015年7月-2015年11月,空窗期:4個月

第一次重啟:延續下跌

1994年12月新股發行重新啟動後,大盤繼續探底,並在次年的1月19日達到前期下探至571.36。期間最大跌幅達到17.82%

第二次重啟:小幅下跌

1995年6月重啟新股發行後,6月12日大盤已經跌破700點,至7月初,大盤已經跌至610.33點,期間最大跌幅為13.92%。

第三次重啟:大幅上漲

1996年1月3日重啟後,1月19日探底512.83點後,一路上行,展開一輪大牛市,在當年年底飆升至1258.69點,並於2001年6月14日達到2245.44高點,期間最大漲幅達到257.02%。

第四次重啟:震蕩下跌

2001年11月2日後,市場經歷三年的震蕩期,並於2003年11月13日達到1307.40低點。本輪IPO啟動期間內,市場震蕩下行,跌幅達到21.86%。

第五次重啟:延續單邊下跌

2005年1月23日後,新股恢複發行。期間大盤延續單邊下跌趨勢,跌幅達到13.15%,並於2005年5月24日達到1057.54低點。

第六次重啟:大漲大跌

2006年6月5日,新老劃斷第一股中工國際招股,雖然導致了短期市場的回落,大盤從1700點附近最低回落到1512.52點,但隨後很快就創出新高,此後更是一路上漲到6124.04點。隨後,全球股市暴跌,至2008年12月6日新一次暫停時,上證綜指已經跌至1800點附近。

第七次重啟:大幅下跌

儘管本輪重啟周,大盤延續上漲趨勢,到2009年8月4日達到3478.01高點,但此後持續三年的震蕩下跌,到2012年12月達到1949.46的低點。重啟期間,市場下跌幅度超過30%。

第八次重啟:探底反轉

2014年1月IPO重啟以來,滬指震蕩走低後,一度創出1974的調整新低,隨後大幅上漲,一路走高,開啟一波罕見的牛市行情。滬指最高到5178點。

第九次的事情,我們已經看得很清楚了。不管市場嘴上如何討厭IPO,但歷史數據告訴大家,IPO不是洪水猛獸。更多的是延續市場的本來趨勢。從周K線來看,2016年至今難道不是完美的慢牛嗎?

最後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長牛內在因素。筆者從估值、分紅率和資金來源三個維度來分析。

估值:

估值部分不敢說是歷史大底,但是從10年區間來看,暴跌的空間並不大。

而且,估值是投資人對未來的信心,中國經濟的強勁內生動力正在恢復增長,這是大趨勢。筆者寫過金磚會議內容越來越深化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分紅率:

與美國股票市場的全歷史分紅數據進行對比,A股的股息率確實還處於比較低的位置。

我們統計了1871年至2017年標普500的歷年股息率,其均值為4.38%,中值為4.32%。相比較而言上證綜指的歷年股息率均值為1.31%,中值為1.27%;滬深300的歷年股息率均值為2.04%,中值為2.17%。

但為了與我國股市形成對應,只截取標普500歷史數據中1991至今的部分,可以看到隨著標普500股息率的整體下移和A股股息率的逐漸上升,近幾年A股與標普500的股息率已經基本相當,甚至在2005年和2012年至2014年實現了超越。我國股市整體的股息率並不低,尤其與標普500更具對標意義的滬深300的股息率更高。

資金來源:

證監會7月24日~25日召開的年中監管工作會議在提到下一步工作安排時明確了三大重點:長期資金入市、IPO常態化、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其中,「長期資金入市」被放在了第一點,這也是監管層一直希望推動的重要工作。

在這些大勢前提之下,筆者認為,IPO提速反哺實體經濟,將企業貸款需求通過限制落後企業貸款、加速優質企業上市的方式消化。IPO是船,是一艘肩負經濟振興的大船,而指數則是載船之水。

現在天時地利人和,指數慢牛力保IPO,IPO反哺企業盈利提升指數內在價值。

這難道不是A股的戴維斯雙擊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火聊理財 的精彩文章:

TAG:星火聊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