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說素材:關於古代功法的介紹說明
(爆侃網文訊)古代功法指我國有文字記載以來到清朝末年的各種氣功功法。
古代功法散見於古代的哲學、醫學、道經佛經、史書、文學作品、武術等典籍之中。迄今為止,已明確的古代功法就有一千餘種,這些功法大都經歷了數千年的實踐,在傳習過程中又不斷改進、完善,所以功法嚴謹,功效也可信。但是,由於功法比較複雜,最好在老師指點下習練,以防出偏時由老師及時糾正。
古代功法雖然豐富多彩,但基本可分為導引按橋蹺、吐納練息、存思觀想、意守虛靜。周天五大類。
導引按蹺類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了兩件重要的氣功文獻,其-就是繪製在絲帛上的《導引圖》。其主人是漢代一位貴婦人,她不但生前習練導引,死後還要將導引圖作為陪葬品帶往陰間,可見她對導引術的痴迷程度。
導引按蹺屬於動功,是中華民族具有代表性和繼承性的功法。
從導引和按蹺的特點看,兩者沒有明顯的區別,前者重在「搖肢體,動肢節」,後者則是推拿的古稱。導引又稱:「道引」或「宣導法」,相傳為上古時代的氣功養生家彭祖所創,是一種強身治病的方法。導引時配合「吹噓呼吸,吐故納新」,很受古代「養形之人」的喜愛,同時,也為醫家所應用,道教產生後,吸收導引為修鍊長生不死之軀的方法之一。此外,導引也為廣大民間人士所喜愛。按蹺出於《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中央地區,地勢平坦多濕,是自然界中物產最為豐富的地方。那裡人們食物的種類很多,並不感覺煩勞。所以人們發生的疾患,多是瘺厥寒熱等病。在治療上,應該使用導引按蹺。」「按與蹺是推拿中的兩種手法。唐代的王冰注釋「按,謂仰按皮肉;蹺,謂捷舉手足」,也有人說,蹺系指穴位。如《類經,論治類》說:「按,捏按也;蹺,即陽蹺,陰蹺之義。蓋謂推拿溪谷蹺穴以除疾病也。」導引、按蹺的原則要求動作舒緩,屈伸有節。
導引按蹺在長期的發展中產生了許多功法,其中最著名的有五禽戲、人段錦、易筋經、二十四節氣導引法,《養性延命錄》導引法、天竺按摩法、五臟導引法,太清導引法,彭祖導引法,老子導引法、赤松子導引法、延年九轉法、純陽子兜腎功,寧先生導引法。十二段錦、十六段錦、逍遙子導引法、,四時頤養導引法、十二段動功、靈劍子導引法、子午導引法等。
儒家功
儒家功就是儒家的學者以及信徒修練的一種功法。關於儒家功的內容與方法,主要見於孔子的《論語》、孟子的《孟子》和荀況的《荀子》等儒家經典著作中。
儒家功將正常的生活、道德修養和練功融合為一體,練功的目的是更積極地入世和更好地治國,不像佛家和道家那樣為了出世,這是儒家功最突出的特點。《大學》中有明確記載:"古之欲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則格物,格物而後知至。"
儒家功如果按照佛家的看法,還沒有脫離"我執"的束縛,但儒家練功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入世,所以這種功法本身就是對於絕對自由的一種約束。
儒家功和道家功、佛家功相比,非常簡單,主要是以守靜的心齋、坐忘為代表。孔子的弟子顏回曾經問他什麼是心齋,孔子答道:"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神),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可以看出,孔子所主張的心齋是通過意念專一、呼吸細長、耳之不聞、唯心能覺,進而達到神氣合一,進入清靜純一的境界。孔子認為心齋這種功法是修身的關鍵,不但可以使人不出戶而知天下,還能使人延年益壽。有了這種認識,孔子在任何環境中都能自己保持一種寧靜豁達的心態。根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在63歲的時候,有兩次被魯國驅逐。在宋國時,司馬桓砍倒大樹對他進行恐嚇威脅。後來到了衛國,又被錯抓入獄。在陳國和蔡國之間,又被楚軍包圍,圍困達七日之多,結果餓得弟子們有氣無力,但孔子卻毫不計較,"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孔子的意志力比一般人要強好多。
孟子在繼承孔子守靜的理論後,又進一步提出了內觀養心養氣的功法。孟子的功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求放心或存夜氣。求放心就是把為外物迷惑的心收斂起來,養夜氣是把人在子夜到清晨未與外界事物接交時的清明之氣存養起來。孟子認為這是保養真氣的好方法。第二階段是思誠和養浩然之氣。思誠就是悟道,至於養浩然之氣,就是一種"至大至剛"的宇宙元氣。
孔子和孟子之後,儒家的學者們基本上都繼承了孔孟先聖的靜坐功法。到了宋朝,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家,將靜坐看做同讀書、做學問同等重要的事。但是,儒家的靜坐一直沒有詳細的理論和具體的功法,到了明朝時期,儒士高攀龍參考了程朱的理學思想,又吸取佛、道兩家的功法精華,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了一整套的靜坐理論。
關於靜坐方法,高攀龍說:"靜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默默靜坐。"所以,高攀龍的這種儒家靜坐法,雖然很平淡樸實,但也是一種大眾化的靜坐法。
在孔子之後,儒家學者和弟子們在儒家功法方面都沒有超過先聖孔子,其實,儒家的功法是一種為入世做準備,或者對強身健體起促進作用的功法。儒家功的目的並不是追求多高多深的功法和境界,而是靜心養性,培養意志力和忍耐力。所以,就功法的優劣來說,儒家功或許在其他功之下,但在對世俗社會的影響方面,則是任何其他功法所無法比擬的。
道家功
?
道家功以道教典籍《道藏》所記述的功法為主,是道家學者和道教門徒習練的主要功法。在我國氣功各個流派當中,道家功是最有民族特色的一種,是我國氣功的優秀代表,也是唯一能和佛家功法相媲美的流派。
道家功把長生不老作為追求的主要目的,一般分為正一和全真兩大派別。兩大派別又分成許多小的宗派。兩大派之外還有很多的小派別,各派在功理、功法方面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不管怎樣,各派在修練功法時都是以煉養陰陽、性命雙修作為第一要義,以返樸歸真,天人合一作為最高境界,以延年益壽和長生不老作為追求的最終目的。
道家功以老子、莊子為祖師,《道德經》中明確提出:"虛其心,實其腹","專氣致柔,能歸嬰兒乎"。於是後來道教創立後,便遵照這些理論創造了胎息法。到了唐朝,司馬承幀提出了"存想",就是上存我之神、想我之身,以達到入靜的境界。同時還要用意念導氣運行進行修鍊,這是以後"金液還丹"、"大小周天"等功法的創始階段。
道家功的理論體系,沒有佛教那麼嚴謹,也不像佛教那樣對氣功名詞、概念進行全面解釋。還有,道家功理方面用隱語較多,致使許多名詞的概念、含義混淆不清。從晉代之後,一些道教學家在進行理論改革時大量借鑒了佛教的功法理論,從而使道家功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比較完善的理論體系。
道家功初期的功法比較簡單,除可始祖老子創立並提倡的守一法之外,就是莊子創立的心齋、坐忘、踵息、吹噓呼吸和熊經鳥伸之類的仿生導引功。
東漢末年道教成立後,出於宗教目的吸收了許多古老的養生術和"仙術",在總結各派氣功的基礎上創立了一些具有道教特色的功法後,道家低俗作品請刪除熟起來,成為我國古代氣功史上的一條主要流派。
在功法方面,道家功有守一、吐納、導引、行氣、存神、坐忘、心齋、還精、辟穀、踵息、胎息、內丹、太極拳、八卦掌等等,其中的守一、導引、胎息、存神、內丹最有代表性。
守一法:所謂守一,即指意守一處,是一種通過反觀內省,達到調和形神的內修功夫。守一法始於先秦,〈〈道德經〉中有的"抱元守一"、〈〈莊子〉的"我守其一,以處其和","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這都是道家守一法的開始。
老子提出,守一可以有效地入靜,入靜又可以保養人體的真氣,不但能使人長生,還能"體內達外",獲取道的真諦,所以應該"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道教將老、庄奉為本教的始祖爺,同時也繼承了道家守一法。在《太平經》中有明確的思想:"守一之法,為萬神根本"。"人有一身,與精神常合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故聖人教其守一,言當守一身也。"《太平經》還指出,守一之法百日為小靜,二百日為中靜,三百日為大靜,大靜成功後"此神可睹"。
守一法雖然簡單,卻是道家意守功最基本的方法,後世一切以意守為主的功法,或多或少都包含了"守一"的基本內容。
內丹:在唐代以前,道教主要是以外丹來實現肉體的不死和飛升。唐代之後,外丹衰落而內丹逐漸興起,鍊氣結丹成了道教教士主要修練功法以及追求的最高目標。
道教的內丹功把鍊氣結丹分為四個修鍊階段:A、築基。即練好身體,達到精足、氣滿、神旺的"三全"境界,為煉丹創造基本的條件。B、煉精化氣。即將精與氣合煉而成氣,達到"三歸二"。C、鍊氣化神,即將氣與神合煉,使氣歸神,達到"二歸一"。D、煉神還虛,即"練一還無"達到與道合真的最高境界。道教傳說內丹術練到這種境界,就能在體內產生形狀大如雞蛋、光輝燦爛的金丹。內丹功是道家功中最高級、最嚴謹的功法。
胎息:道家功中有很多注意呼吸鍛煉的動靜相兼的功法,其中胎息法就是道教教士們最喜歡習練的功法之一,從史料記載來看,許多著名道士都練過這種功。
胎息即閉息。相傳道家的胎息功源於仿生龜息氣功,到漢代才演變為胎息。《後漢書·王真傳》中說:"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李賢的注說:"習閉氣而吞之,名曰胎息,習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胎息屬於道家的密宗,是一種極緩慢而深沉的呼吸,所以也稱為潛呼吸。因為這種功法的技術性非常強,所以沒有師父傳授是不能獨自修鍊的。據說胎息功練成之後"謂之大定",可以達到食氣和辟穀的神奇境界。
佛家功
佛家功特彆強調對心性的修鍊,功法則以禪修為代表。在對氣功流派進行對比時常有這樣的特點總結:"儒家執中,道家守中,佛家守空",所以,"空"字集中體現了佛家功的特點。
佛家功在進行禪修時要求結跏趺坐,結跏趺坐又叫做"雙盤",就是我們現在旅遊時看到的佛像、菩薩像的打坐形式,即將左腳放在右腿上,右腳放在左腿上,或者相反也可以,但是兩腳的腳心必須向上,我們一般人現在要做到有點難度。
打坐的方式主要有吉樣式和降魔式兩種。《慧琳音義》卷八中解釋說:先用右趾押左股,再以左趾押右股。手也是左手在上,這叫做降魔坐。各禪宗流派都是用這種打坐方式。至於吉祥坐,就是先用左趾押右股,後用右趾押左股,讓雙腳掌仰於二股之上,手也是右押左,然後安仰在跏趺之上,叫做吉祥坐。在結跏趺坐時要求"閉目,以舌柱齶,定心令住,不使分散",此時一般用自然呼吸法,主要在於以此來調息調心、誘導入靜,所以,佛家禪修重在求精神超脫,但不重視修命。
佛家功以修禪為本,不過,由於佛教的流派教多,所以功法也有很多區別。修禪一般分成小乘法和大乘法兩種。小乘追求的是個人的自我解脫,把"灰身滅智",證得"阿羅漢"作為最高目標,修習時注重三十七道品的宗教道德修養。阿羅漢即羅漢,這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其功法可以分為準備階段、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神通六個階段:
在準備階段,主要是解決練功者身心方面的一些缺陷,以便為日後提高功力打好基礎。用的方法叫做不凈觀法,主要包括四種:不凈觀、慈悲法、思維法、數息法,針對不同的對象區別對待使用。
其中數息法又分為數息、隨息、止息、觀息四個階段。此法後來被天台宗發展成為六妙法門和止觀法門,不凈觀具有較強的止念除欲功能,是一種很重要的入手功法。
初禪的目標是排除一切慾念而生"喜"。"喜"的出現是完成第二個階段的標誌。二禪的目的是除喜。除喜即能生"樂"。在佛教概念中,"樂"和"喜"不同,喜是從心裡高興,樂是渾身上下都高興。樂的出現,標誌著二禪的修習已經完成。
三禪修習的過程主要是除"樂",無所謂苦、無所謂樂的出現是完成三禪的標誌。
四禪的修習目的是讓不苦不樂即極樂境界的情緒完全穩定下來,實現完全的如如不動的靜定。
四禪完成後便具備了神通、神變的基礎。但要運用和發揮自如,還必須有一個較長的掌握、學習、提高的過程,即"十遍行"、"十遍行"即地遍、風遍、水遍、火遍、青遍、赤遍、靈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虛空遍等十種功法。這種功法具有提高定力的特點,而定力至極時,參以某些意念就可以實現更高層次的神通。據說這種功法的功效很大,能顯現各種功能,對開發智力作用很大。其實這就是一種排除雜念,提高記憶力的方式,並沒有什麼神奇的地方,我們常說的專心致志就是這種意思,不過佛教的功法更系統化一些。
大乘宣傳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把成佛度世、建立佛國凈土作為最高目標。在修習方面,大乘提倡以"六度"為主要內容的菩薩行。
六度,就是六種從生死此岸到達涅磐彼岸的方法或途徑。包括1、布施;2、持戒;3、忍、4、精進;5、定;6、智慧。
"布施"是指施與他人財物、體力和智慧等,為他人造福成智而積累功德,直至解脫的一種修行辦法。"持戒"指遵守一切佛教教義所允許的思想、言行,屏棄相反的行為。"忍"則指安於苦難和恥辱。"精進"指在修善斷惡、去染轉凈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用功修鍊。"定"指為獲得佛教智慧或功德、神通而修習的心專一境的功法。"智慧"指以"假有性空"理論去觀察一切現象的特殊觀點和方法。
大乘佛教的教義比小乘的要求寬鬆,適合一般百姓接受、修鍊,所以在我國古代的傳播過程中被廣大百姓以及封建統治者所接受,並形成了眾多中國化的流派,如著名的天台宗、禪宗和密宗。在這些流派當中,修禪的方法也有了各自的突出特點:
五禽戲
五禽戲是漢代的著名神醫華陀創立,是一種模仿五種動物動作和神態的功法。
模仿動物的功法早在漢代之前就有,如《莊子》中就有"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的記載。華佗的功績在於將以前的功法進行了系統的總結,並組合成套路,通過口授身傳進行傳播,讓大家強身健體。五禽戲開始並沒有文字流傳,到了南北朝時期,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用文字記錄了下來。
五禽戲的內容主要包括虎戲、鹿戲、熊戲、猿戲、鳥戲。
虎戲:自然站式,俯身,兩手按地,用力使身軀前聳並配合吸氣。當前聳至極後稍停,然後身軀後縮並呼氣,如此三次。繼而兩手先左後有向前挪動,同時兩腳向後退移,以極力拉伸腰身,接著抬頭面朝天,再低頭向前平視。最後,如虎行般以四肢前爬七步,後退七步。
鹿戲:接上四肢著地勢,吸氣,頭頸向左轉、雙目向右側後視,當左轉至極後稍停,呼氣、頭頸迴轉,當轉至朝地時再吸氣,並繼續向右轉,一如前法。如此左轉三次,右轉兩次,最後回復如起勢。然後,抬左腿向後挺伸,稍停後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後伸三次,右腿二次。
熊戲:仰卧式,兩腿屈膝拱起,兩腳離床面,兩手抱膝下,頭頸用力向上,使肩背離開床面,略停,先以左肩側滾落床面,當左肩一觸床面立即復頭頸用力向上,肩離床面,略停後再以右肩側滾落,復起。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後起身,兩腳著床面成蹲式,兩手分按同側腳旁,接著如熊行走般,抬左腳和右手掌離床面。當左腳、右手掌回落後即抬起右腳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軀亦隨之左右擺動,片刻而止。
猿戲:擇一牢固橫竿,略高於自身,站立手指可觸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雙手抓握橫竿,使兩腳懸空,作引體向上七次。接著先以左腳背勾住橫竿、放下兩手{頭身隨之向下倒懸,略停後換右腳如法勾竿倒懸,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
鳥戲:自然站式。吸氣時蹺起左腿,兩臂側平舉,揚起眉毛,鼓足氣力,如鳥展翅欲飛狀。呼氣時,左腿回落地面,兩臂回落腿側。接著蹺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後坐下。屈右腿,兩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後兩手換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也七次,最後,兩臂如鳥理翅般伸縮各七次。
五禽戲在練習時不宜太累,以出汗為標準,適可而止。
※歷史小說素材:中國古代傢具流派詮釋
※閱文集團擬本周進行上市聆訊 如通過將於下周展開上市路演
※歷史小說素材: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和演變
※科幻小說素材:機器人資料終極大全 二
※《網文快訊》:在網文界 你都不知道什麼是文武雙全
TAG:爆侃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