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下崗諾獎得主的吐槽:美國明星科學家真的太多了嗎?

下崗諾獎得主的吐槽:美國明星科學家真的太多了嗎?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布蘭迪斯大學退休教授傑弗里·霍爾。

撰文|賈偉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這兩天有一篇關於201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布蘭迪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退休教授傑弗里·霍爾(Jeffrey Hall)吐槽學術明星的公眾號文章在很多圈子裡引起熱議,文章大意是說:接到今年的諾貝爾獎電話的時候,霍爾有恍如隔世的感覺,因為他老人家早已遠離學術界,在緬因州鄉下的家裡賦閑十年了。霍爾研究的是生物鐘工作機理,他在200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幾年後卻因為經費短缺而被迫關閉實驗室。當年霍爾在接受 Current Biology 的採訪時, 吐槽說那些不斷在高影響期刊上發表文章並贏得大量的研究經費的科學明星們,未必有真才實學(Some of these 『stars』 have not really earned their status)。有些學術明星在他面前吹噓說幾乎從不向Nature,Cell,或者 Science 之外的期刊投稿,而且幾乎總能在這三大期刊發表。「關鍵是,這些文章並不總是那麼好,」霍爾批評說:「這些明星僱傭大量勞力從事研究工作,卻不能給予實質的指導。而那些真正在第一線做研究的,則面臨巨大壓力……」

我覺得老頭兒的吐槽很可愛,跟著說幾個感想。

首先,道有道法,行有行規。有人說,讓美國科學院院士(後來的諾獎得主)早早下崗回家,只有在美國才會發生,因為諾獎實在太多了。我覺得不是這樣的,美國學術界玩得轉(拿得到錢)玩得好(發得了大文章)的人太多了,而且這些能人年紀越來越輕,推陳出新的速度越來越快,讓你走人是因為你跟不上趟了,這就是行規!老先生曾經擁有過,瀟洒地玩過一把學術,就夠了。現在坐在家裡看球賽,居然還被諾獎砸到,屬於意外之喜啊!常言說得好: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硬是要往下接的話,後面還有兩句:後浪風光能幾時,轉眼還不是一樣。因此,大可不必對那些後來居上的學術明星們羨慕嫉妒恨。

其次,在學術圈裡混,經費比文章更重要。這個我曾經在以前的博文中強調過,只是很多人還不明白。美國大學實驗室除了耗材和各種測試費完全出自教授的經費以外,所有人員的工資和福利包括教授本人工資中很大的一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話)都需要由教授申請到的經費來支付, 所以說經費是剛性需求,不能短缺! 霍爾的境遇證明了這麼一個鐵律!我們單位兩年前一位美國科學院院士下崗回家去了,我參與了對他的考評和去職決定,主要問題是productivity(產能)不行了,不可能拿到錢了。所以我們說「不發表就滅亡」(publish or perish),這個「perish」在實際操作上是一個慢動作,時間單位是用年來表達的;而沒有基金的話就等於實驗室斷了糧草,全部人員馬上就要面臨下崗,這是個快動作,其時間單位是用月甚至天來計算的!

最後,說一個聯想。關於霍爾教授吐槽的公眾號後面有一則留言我覺得不錯,在這裡貼出來。「很多人吐槽沒有用,其實領軍人物對於一種文化的建立非常重要,即所謂奠基者效應。我認為國內恰恰需要鼓勵小科學的文化。如果國內一味任由影響因子為王,那以後能存活下來的,只是少數AI(Actual Investigators,指實驗第一線的勞力)主導的學術工廠。歷史上因為土地兼并而顛覆的王朝有很多,而今學術的發展無非在重複歷史的老路而已。」

我贊同這段話中的觀點。有一本書叫《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和貧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書中用了近500頁的篇幅,反覆論證了一個觀點:一個社會若能採用廣納型制度(inclusive institutions),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儘可能多的人分享,建立制衡並鼓勵多元思想,社會就會邁向繁榮富裕;反之,在榨取性機制下(extractive institutions),權力和利益由少數人(精英階層)把持,則整個系統必然走向衰敗,即便是短期內出現大幅增長,長久而言必定難以持續。

科技界其實也是如此,如果科技資源過多地集中於所謂的「明星」科學家手上,這個頂端的學術精英階層為了保護自身利益,會利用各種權力阻礙競爭,去犧牲多數人的利益,短期內可能在某些領域達到一定的高度,形成學術「山頭」或「山包」,但代價是犧牲科學共同體的整體創新能力,長久而言,也阻礙了科技自身的發展和進步。

霍爾的擔憂的確是個問題,但總體來說這個問題在美國並不是太大。美國的科技界還算是一個廣納型的機制,其人才隊伍的「厚度」又提供了後浪推倒前浪的有生力量,學術精英在主要領域很難形成完全的資源壟斷,對社會整體創新能力的負面影響不太大。而在中國,近年來崛起的科技精英階層在強大的行政保障能力下,通過科技資源的控制和科學方向的主導,對本來就不是很「厚實」的科技隊伍和社會整體創新能力所施加的影響將是巨大而深遠的。

(本文來自賈偉科學網博客,獲作者授權轉載)

製版編輯:艾略特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他未能兌現「扛個諾獎回來」,卻成為三位諾獎得主的投資人
重磅醫藥政策來臨,行業人士怎麼評論
張天蓉專欄:數學家的相親模式,你或許可以用到
10月11日,清華聽腦科學與人工智慧課程精彩繼續 | 報名
Hi!你的壓力大嗎?|世界精神衛生日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