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點擊上方藍字或長按右邊二維碼加關注 |
第一個:四神方
周老帶來的第一個養神穴方叫做四神方,因為方中有四個帶神字的穴位而起名。四神方是周老所有治神方中的基礎方,是非常重要的鎮靜安神的穴方,適合所有人養生保健、預防疾病。
功效:
鎮靜安神主治:
情志疾病、疼痛類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兒科系統疾病等。
四神方的穴位組成
百會穴 —— 安神鎮靜
神庭穴 —— 醒腦安神
本神穴 —— 補腦促智
神門穴 —— 養血安神
四神聰 —— 寧神定志
四神方的穴位較多,一般人找起來會覺得比較困難,於是趙主任教給大家如果取穴不準,自己在家用四神方來進行保健的簡單方法。
工具:
寬齒梳,齒間距寬質地硬的梳子用起來效果會好一些。具體方法:
方法1:
用梳子在百會穴的位置前後左右各自按壓20下;在髮際線往上0.5寸的位置以神庭穴為中心用梳子左右按壓20下,力度要稍微大一些。方法2:
沿著前正中線,以我們能夠耐受的力度從前往後梳頭,20下左右,每天可以多做幾次。第二個:督脈十三針
周老的第二個養神穴方是督脈十三針,臨床用於治療中風後遺症以及一些重症情志病的患者。這是一個重鎮安神的穴方。
功效:
強筋壯骨、填精補髓督脈十三針在臨床上應用時一般是使用火針點刺的方法,講求穩、准、紅、快。
但是非專業人士無法自己在家使用這個方法,針對這一情況,周老又給大家介紹了一個跟督脈十三針有相似功效,適合自己在家按揉的養生穴位———絕骨穴。
絕骨穴位置:
外踝最高點以上三寸,兩個骨頭之間的位置。按揉法:
專家告訴我們,這個穴位是保健穴,所以是以補益為主,以我們自己能夠承受的力度順時針按揉,每天可以按多次,每次一分鐘左右。第三個:五臟俞加膈俞
周老的第三個養神穴方是五臟俞加膈俞,周老強調五臟藏神,五臟虛弱會導致神不安,而神不安又會使五臟虛弱加重,形成惡性循環。
哪些疾病容易引起五臟虧虛?
腫瘤、腦血管病、重大精神刺激。年邁體弱、慢性疾病病程日長。
因此,通過艾灸五臟俞加膈俞能夠達到補益五臟,安神寧志的作用,既治病又養生。
心俞
—— 養心益氣肺俞
—— 補肺益氣肝俞
—— 養血柔肝脾俞
—— 健脾益氣腎俞
—— 滋腎填精膈俞
—— 理氣活血但是,
微信搜索zyk38142804,
這種艾灸五臟俞加膈俞的方法操作起來也很困難,所以趙主任教給了大家另外一個方便快捷,適合自己在家使用的補益五髒的方法—按揉耳穴。按揉法:
沿著對耳輪的內側按揉耳朵的兩個腔,每天三次每次五分鐘就可以。第四個:四關方
周老的最後一個穴方是四關方,有疏肝解郁作用。
功效:
疏肝解郁主治:
急躁易怒、頭痛頭暈、耳鳴目眩、失眠焦慮、高血壓、中風昏迷、急性耳聾耳鳴、失眠多夢、疼痛類疾病、面癱、黃疸等。四關方包含的是兩個穴位,合谷穴和太沖穴。專家教我們簡便取穴,兩手大拇指交叉,大拇指碰到的位置就是合谷穴;太沖穴在腳部第一趾骨與第二趾骨交界的前方凹陷處。
按揉方法:
對於這兩個穴位,按揉的時候不太講求方向性,但是要講求力度。以自己能耐受的力度一天按揉兩次,每次按揉一分鐘即可。護眼秘訣:
周老的護眼秘訣也是通過按揉四關方養肝血,從而達到清肝明目的效果。除了四關方以外,周老還跟大家分享了另外一個自己養生保健的重要穴位———養老穴。養老穴的位置:
先找到手上尺側最高的點,然後輕輕地轉一下手,摸到兩個骨頭間的縫隙處,這就是養老穴。養老穴的功效:
充盈陽氣、養血明目、舒筋活絡專家告訴我們,養老穴是老年人日常保健的一個要穴,眼睛不好、耳朵不好、腿腳不好的的老人平時都可以按揉這個養老穴,順時針按揉300下。
三個調理穴位
周老還推薦了他平時常用的三個調理穴位,以及一個他堅持了50年,每日必做的養生穴。三個調理穴位都是周老的經驗針灸方里選出來的,分別具有「理氣化痰」、「補中益氣」、「平肝潛陽」的作用。
周老獨創中醫「針灸六治」:治神、治痰、治痛、治風、治聾、治動。
針灸祛痰四方
周老的「針灸六治」中,治神和治痰是統領其他四治的。在治痰之中,周老有個「針灸祛痰四方」,分別是化痰方,消痰方,滌痰方,豁痰方。
祛痰四方臨床應用廣泛,包括中風、眩暈、癲癇、更年期綜合征、神經官能症、淋巴結核、多動症、抽動症等內、外、婦、兒科等諸多疑難雜症。
專家告訴我們,痰生百病食生火,一切頑疾怪病均責之於痰,痰是人體一個很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祛痰非常關鍵。
在這個方子中周老推薦豐隆穴。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雲「痰多宜向豐隆尋」,是常用的化痰要穴。
豐隆穴的位置:
腿部外膝眼與外踝的連線中點橫線,與脛骨脊旁開兩個橫直的交點處就是豐隆穴所在的位置。按揉方向:
周老告訴我們,順時針按揉豐隆穴叫補,逆時針按為瀉。大家可以先根據自己的癥狀來判斷自己需要補還是需要瀉,再選擇按的方向。按壓力度:
按壓的力度分為輕中重三種不同力度,輕手法是補,重手法針對瀉,而不輕不重的中等力度手法是平補平瀉。利用到尖頭梳子的尖頭來按壓穴位,根據自己表現的是實證還是虛證來選擇合適的力度。如果覺得梳子尖頭太尖銳,專家建議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手指關節來按壓。
按揉時間:
平時自己在家按的話,手法由輕到重,以柔和舒適為度,每日揉15分鐘兩側豐隆穴。
針灸補中益氣方
周老受湯劑藥方「補陽還五湯」啟發,自創「針灸補中益氣方」。周老的「針灸六治」中有「治風」的思想,「補中益氣方」就是常用於治療「氣虛血瘀型」的中風。
這個方子主要針對的疾病有:
中風、心臟病、胃下垂、甲減、重症肌無力。這個方子主要針對的癥狀有:
乏力氣短、面色晄白、語聲低微、久泄脫肛、納呆便溏、腹瀉水腫、久咳不已。在這個方子中周老為觀眾推薦太淵穴。太淵是肺經原穴、八會穴的脈會,周老認為按揉這個穴位可以補肺氣、補脾胃,另外還可益氣養血、行氣活血。
太淵穴的位置:
手部腕橫紋橈側緣(大拇指這一側)的盡頭凹陷處,通常是中醫大夫把脈時食指搭的那個位置。按揉方向:
順時針為主補氣,大部分都是氣虛血瘀,所以主要以補法為主。按揉力度:
太淵穴要輕按,不可重按。因為太淵穴下面就是動脈,按壓力度大會手麻。按揉時間:
一天可以多揉幾次,每次五六分鐘即可。
滋陰潛陽方
周老為觀眾推薦太沖穴,它被稱為人體出氣筒。
它是出自周老專門治療陰虛陽亢的方子。揉太沖穴可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生悶氣後產生的反應有疏泄作用。配合太沖穴向行間穴方向推,起消除肝臟鬱結的作用。
針對的疾病:
高血壓、帕金森症、更年期綜合症、甲亢、中風針對的癥狀:
口乾少津、兩肋竄痛、頭暈氣短、心煩易怒、眩暈耳鳴。太沖穴的位置:
於腳部第一趾骨與第二趾骨連接處的前方一個凹陷處。按揉力度:
要重按按揉方向:
逆時針按揉,以瀉肝火為主周老的養生秘密
最後周老為大家介紹了他每天必灸的關元穴。
專家告訴我們,關元穴是人體元氣生髮點,常灸關元穴可以補中益氣、培元固本、補益下焦。
關元穴的位置:
腹部正中線上,肚臍下三寸(四個橫指的距離)處。專家建議我們30歲就可以開始保健,還在現場為觀眾推薦了一個家庭調理比較方便的調理方法(因為關元穴位置較私密,所以現場演示在手部進行)。
具體方法
1、切下2毫米左右厚度的一片姜,在薑片上紮上七個孔或五個孔,放在關元穴上。
2、用艾條做艾柱,弄的越緊越好。堆成圓錐形,一椎為一狀,一般30歲灸三狀,50歲以後灸5狀,60歲以後灸7狀,大病重病隨時灸。
3、在艾柱頂部點火。
專家提醒
1、這個調理方法需要他人幫助,一個人切勿私自操作;
2、另外,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直接燙傷皮膚;
3、薑片越大越好,避免艾絨脫落傷到皮膚。
周老告訴我們,他平常在家會直接點艾條,對準關元穴每天必灸。
艾條與關元穴的距離以適應為度,覺得燙就抬高一點,覺得溫度不夠就放低一點,大概1寸左右。每天灸15分鐘到半小時。
如果早晨有時間,早晨灸關元穴是最好的;但早晨沒有時間晚上來灸也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
【延伸閱讀】
人體五大黃金養生穴,每天這樣按壓一下,越來越年輕!
在中醫看來,人們的身體上隱藏了很多養生大穴,只要經常按一按,便能達到延壽保健的目的。尤其是人體上有五大隱形的黃金養生穴,它們對延緩衰老、延年益壽有著重要作用。
一、頭部百會穴,通暢全身氣血
百會穴位於頭頂至後腦的黃金分割點。百會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百脈之會,百病所主。經常按壓百會穴,能讓全身氣血通暢。
位置:
百會穴很好找,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方法:
可用手掌按摩頭頂中央的百會穴,每次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作用:
對心悸、頭暈、失眠、健忘等均有效果。
二、手部內關穴,防治心絞痛
內關穴位於手腕部內側。「胸脅內關謀」中的內關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等作用,因此中醫經常用來醫治心臟系統疾病,它對調節心律失常和緩解胸悶有良好作用。
經常按壓,可防治心率過速或過緩、心絞痛、心律不齊、高血壓、哮喘、胸痛、胃脘痛等病。
位置:
取穴時,手掌向上,握拳或手掌上抬,使腕部出現兩條筋,內關穴就在其間,腕橫紋以上兩橫指處。方法:
保健按壓時,以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穴,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與手臂內關穴相對的另一面),兩指相互按壓,一捏一松50下,換另一手再重複50下。作用:
能夠寧心安神、理氣止痛。
三、腰部腎俞穴,補腎健腰
腎俞穴按摩腎俞穴可以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改善腎功能,對腰膝酸軟、腎臟病、高血壓、低血壓、耳鳴、精力減退、陽痿、早泄、下肢腫脹、全身疲軟等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位置:
腎俞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與命門穴相平。方法:
雙手握拳,將拳尖放在兩側腎俞穴上,先順時針壓揉,再逆時針壓揉。作用:
每天堅持按揉此穴,具有滋陰壯陽、補腎健腰的作用。
四、腹部天樞穴,改善腸胃功能
天樞是大腸之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北京老年醫院中醫科主任劉德泉表示,天樞主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是腹部要穴。
實驗和臨床驗證,按揉天樞穴可改善腸腑功能,消除或緩解腸道功能失常而導致的各種癥狀,還能輔助治療便秘。
天樞穴以治療腸胃疾病為主。主治疾病為:便秘、腹脹、腹瀉、臍周圍痛、腹水、腸麻痹、消化不良、噁心想吐等症。
位置:
天樞穴位於肚臍旁2寸處,為左右對稱兩穴。方法:
兩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以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壓天樞穴,同時向前挺出腹部並緩慢吸氣,上身緩慢向前傾呼氣,反覆做5次。作用:
按揉天樞穴可改善腸胃功能,能夠緩解便秘癥狀,但對肥胖的人效果可能不太明顯,且不宜飯後馬上進行,可在飯後半小時再做。對於女性來說,按揉時最好避開經期。
五、腳部湧泉穴,改善體內循環、促進代謝
湧泉穴在腳掌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腎經的首穴。湧泉穴意為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各處,尤其對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失眠乏力效果顯著。
按摩湧泉時,注意稍稍用力推搓,以局部出現微熱感為宜,也可用艾灸的方法。
位置:
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方法:
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湧泉穴。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後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湧泉穴處,作前後反覆的推搓;或用雙手掌自然輕緩的拍打湧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熱感為適宜。作用:
能促進血液、淋巴液在體內的循環,調整人體的代謝過程。在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昨日分享:
寒性體質的辯證與艾灸調理,讓你一整冬不怕冷!
寒露之後灸任督二脈,勝吃母雞加補藥!
原來,艾灸比興奮劑更管用!
警惕!內臟有癌,皮膚先知!
更多疾病治療方法請關注公眾號點擊疾病查找,不定期更新
新手必讀、
排病反應
、
3000種疾病取穴
、穴位查詢
、
視頻學習
、
獨穴炙法
、
艾灰、
配穴全集
、
取穴處方
艾炙保健、冬病夏治、三伏養生
?
男女科
腺肌症
、
月子病
、閉經
、
月經不調
、
痛經、婦科病
巧克力囊腫
、
多囊卵巢
、
子宮肌瘤、
早衰
、
輸卵管
男不育、
白帶
、乳腺疾病、備孕、卵巢保養
、
宮寒
升下垂臉
、
祛痘
、
黃褐斑
、
美容
、
臀部排毒
、
不孕
卵巢囊腫
、
陽瘺
、
早泄、
前列腺、
毛囊炎
子宮內膜異位
?
其他疾病
失眠
、
鼻炎
、
感冒
、
風疹
、
落枕
、
關節炎
、
禽流感
痛風
、
祛濕
、
腰間盤突出
、
神經痛
、
強直性脊柱炎
牙痛
、
過敏、
腰腿疼痛
、
小兒艾炙
、
扁桃體
、
咳嗽
帶狀皰疹
、
老人艾炙
、
白髮變黑、
老花眼
、
富貴包
手麻
、
腫瘤
、
自汗
、
體虛
、
耳病
、
甲狀腺
、
高血壓
咽喉疾病
、
頸椎痛
、
胃下垂、胃寒、胃炎、結腸炎
胃潰瘍、脾胃虛寒、
腰疼
、
腺樣體肥大、
氣血不足
濕疹
、
舒肝解郁
、
退燒
、
癌症
、
白癜風、
靜脈曲張
盜汗
、
腦梗
、
撞傷
、、
腎陽虛
、
骨質增生
、
節氣炙
化痰
、
中風
、
糖尿病
、
高血脂
、、
三伏養生
、
腳氣
頸椎病
、
消炎
、
皮膚癢
、
咽炎、
陰虛
、
浮腫
、
偏癱
骨刺
、
心悸
、
水腫
、
高血糖、
尿失禁
、
鼻竇炎
防寒
艾炙療法
長蛇灸
、
核桃灸
、黃豆灸、
隔姜灸
、
威靈仙炙
隔物炙
、
火柴灸、
督脈炙
、
隔蒜炙
、
蓖麻仁炙
葯捻炙
、
隔鹽炙、
桑枝炙
、
桃枝炙
、
白芥子炙
鼠糞炙
、
燈火炙、
葯錠炙
、
藥線炙
、吳茱萸炙
敷藥炙
、
毛莨炙
、
斑蝥炙
、
甘遂炙
、
巴豆霜炙
蠟炙
、
隔附子餅炙
、
水炙
、
冷炙
、
旱蓮草炙
⊙版權聲明:文章及圖片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免責聲明:本平台偏方和中醫食療、經絡養生知識僅為分享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或使用.
※艾灸一次,等於抽煙一包?真相令人大吃一驚!
※女人和艾灸天生是一對,不懂艾灸,是女人一輩子的遺憾!
※心情壓抑、緊張、焦慮、煩躁、強迫症,用艾灸升起心中的太陽
※寒性體質的辯證與艾灸調理,讓你一整冬不怕冷!
※不同年齡段的人進行艾灸應有所側重
TAG:經絡艾炙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