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站在教室講台前的那個人,決定著教育的基本品質

站在教室講台前的那個人,決定著教育的基本品質

新教育實驗認為:站在教室講台前的那個人,決定著教育的基本品質。所有與教育教學相關的課堂、課程等活動,都有一個共同的指向——教師。因為沒有教師的發展,學生成長就成為無本之木;沒有教師的研發,課程就成為無源之水;沒有教師的實踐,理想課堂就成為水中之月。所以,教師是教育過程中最重要、最關鍵、最基礎的力量。為此,新教育實驗把促進教師的成長作為邏輯起點,作為整個教育的關鍵所在。

一、新教育實驗的教師成長理論

新教育實驗把教師成長分為職業認同與專業發展兩個方面。其中,職業認同是教師成長的內在動力機制,專業發展是教師成長的技術支持系統,兩者相輔相成。

職業認同更多的是與人的理想、激情、追求及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和認識有關係;專業發展更多的是與知識、智力、技能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教師的職業認同和專業發展是教師成長之兩翼:專業發展是職業認同的基礎,沒有好的專業發展,也就很難真正實現職業認同;同時,職業認同是專業發展的動力,沒有好的職業認同,沒有理想、沒有激情,很難達到專業發展,二者互為補充。如果說專業發展是形而下的技藝之事,那麼職業認同便是形而上的信仰之道。實踐表明,只有具備高度的專業發展和職業認同,對教育充滿熱愛,飽含生命的激情,這樣的教師才能夠成為優秀的教師,才能夠擁有好的教育品質。

(一)教師的職業認同

如海德格爾所言,以什麼為職業,在根本上意義上,就是以什麼為生命意義之寄託。新教育的職業認同,是指生命個體對於職業價值的發現和體認,進而產生的心理歸屬感,也是幫助教師去踐行教育思想的理念支撐,是教師走向卓越的重要路徑。

新教育實驗的職業認同是以生命敘事理論為基礎的。生命敘事是指生命個體運用自己獨特的敘事方式,書寫自己在教育生活中的生命在場、自我成長、意義呈現,並對其進行爬梳觀照和省察言說的過程。不管一個人是否自覺意識到,人的一生都可以視為一個書寫中的故事。這個不斷刪減、修改的劇本,在生命的最終一刻才全書定格,靜止為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書」。而在此前,只要一息尚存,生命的全部意義,包括生命的最後剎那,都可以因為故事中這唯一主角的抉擇而完全改寫。

新教育認為,每個教師的生命都是一個故事,他既是故事的主人翁,又是故事的作者。教育就是讓每個人有省察地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從事教師職業就是把教育作為自己故事的主旨,並用生命最大段的篇幅來展開與書寫。作為教師,能否把自己的生命寫成一部偉大的傳奇,取決於他是否真正用心地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

職業認同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關於生命原型。既然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敘事,這個敘事一定有他特定的生命原型,我們也把它稱為自我鏡像或者人生榜樣。無論是自覺的還是無意識的,我們都會為自己的生命敘事選擇一個「生命原型」,即「我以什麼作為生命榜樣? 我應該像誰一樣活著?」因為,以什麼樣的人為榜樣,我們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與什麼樣的人為伍,我們也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我們鼓勵新教育教師像孔子那樣做老師,像雷夫那樣做老師,像李鎮西、李吉林那樣做老師。

第二,關於生命遭遇。從教育人類學的角度來看,生命中的各種遭遇、矛盾與挑戰,往往是生命成長的重要契機。平庸的生活往往難以成就非凡的人生。挑戰與機遇並存,矛盾與成長同在。只有經歷各種遭遇與困難,才能夠創造真正的傳奇。所以,優秀的教師總是能夠不迴避矛盾和困難,在困難時依然對生活充滿信心。正如羅曼?羅蘭所說:「我看透了這個世界,但我仍然愛它。」這正是教師應該具有的智慧與勇氣。一個真正的教師,應該讓學生,也讓自己,在跨越重重困難以及懷疑之後,仍然能夠建立起對於世界、對於人類、對於自我、對於存在的根本信任乃至於信念。這種信任、信念乃至於信仰,是成為一名教師的基石。

第三,關於語言密碼。「語言是存在的家園」。偉大的傳奇總是用三種語言寫就的:一是人類的語言,二是承載民族文化的文化共同體語言,三是其所處地域的鄉土語言。

新教育實驗認為,科學思想、民主思想、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無疑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要教育內容;人類最偉大的思想和價值,應該成為我們的重要語言。但是,所有的語言都需要一種民族語言的轉譯與承載。這是我們真正的「原語言」。所以,教師應該成為中華文化自覺的傳承者,把他的課程之根深植在中國文化的沃土之中。另外,教師還必須充分利用區域的教育資源,讓自己的課堂和學校文化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與個性特徵。這樣,作為教師生命敘事的語言,就會顯得豐富而厚重。

(二)教師的專業發展

新教育實驗的教師專業發展是以「三專」理論作為基礎的,我們也把它稱為教師成長的「吉祥三寶」,即專業閱讀,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寫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專業交往,站在團隊的肩膀上飛翔。專業閱讀是一種靜思吸納,專業寫作是一種梳理表達,專業交往是一種境域背景。

第一,關於專業閱讀。閱讀是新教育人最關心的問題。教師的專業閱讀,同樣更是教師成長的重中之重。新教育認為:沒有教師的閱讀,就沒有教師的真正意義上的成長與發展。教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裡來?人類那些最偉大的教育智慧、最偉大的思想往往都在那些最偉大的著作之中。

教師專業閱讀的根本任務,就是構造一個合宜的大腦。這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生活中,學習心理學的經典思想、教育哲學的基本觀點、人類最好的教育經驗,以及他所教學科的知識精華和他所教學科的成功案例。專業閱讀的關鍵是必須回到對根本書籍的研讀中來。強調對根本書籍的閱讀,其實就是強調恢復原初思想的能力,恢復教師重新面對根本問題,並從根本問題出發思考當下問題的能力。因此,通過閱讀教育經典,與過去的教育家對話,是教師成長的基本條件,也是教師教育思想形成與發展的基礎,也會讓教師更加善於思考,遠離浮躁而沉澱教育的智慧,從而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第二,關於專業寫作。如果閱讀是學習、吸納的話,那麼,寫作就是一種思考、一種加工。教師僅僅站在大師的肩膀上還不夠,還要學會教育反思,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新教育的教師專業寫作可以分為五種類型:教育感悟、教育敘事、教學案例、教育案例、師生隨筆。它具有以下五個特點:一是強調理解與反思,反對表現主義。二是強調與實踐相關聯。三是強調客觀呈現,反對追求修辭。四是主張師生共寫隨筆,即師生通過日記、書信、便條等手段,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五是注重案例研究。

總體來看,新教育的專業寫作,它不以外在的名利為終極目標,不為寫作而寫作,使寫作恢複本來面目,服務於日常教育教學實踐,成為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促進師生幸福完整的基本手段。

第三,關於專業交往。新教育認為:在專業閱讀、專業寫作的基礎上,藉助專業交往,形成專業發展共同體,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因為,一個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新教育的教師專業交往有兩個重要特徵:一是採取「底線+榜樣」的形式,底線是要求教師有底線,底線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的也是必須做到的。但底線如果沒有榜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榜樣的引領。榜樣是需要共同體來培養的。因而,新教育的共同體既建立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又擁有一個良好共同體寬鬆氛圍的土壤。二是共同體成員必須形成共同的願景。對於共同體而言,共同願景就是理想、信仰和願景,就是戰鬥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建立在共同願景基礎上的共同體,具有一般組織所不具備的特質。教師通過閱讀、寫作,通過與團隊的對話,其精神狀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就是最好的故事、最好的榜樣、最好的說明。

總之,如果教師能夠在職業認同與專業發展方面同時下功夫、做文章,一方面保持生命的激情,積極面對生命的各種遭遇與挑戰,另一方面能夠加強專業閱讀與專業寫作,積极參与到優秀的教師共同體中去,就一定能夠書寫生命的傳奇。

二、新教育實驗教師成長的案例

新教育實驗對於教師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教育學院教育領導學系系主任嚴文蕃教授曾經說,新教育實驗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解決了國際教育界的一個重要難題——大學教授的理論走不進中小學,中小學一線老師接受不了高深的教育理論。新教育實驗通過職業認同和專業發展,通過「共讀、共寫、共生活」,用教育理論武裝一線老師,讓一線老師掌握教育理論。理論一旦被教師掌握,就會產生現實的教育力量。

這裡,我們分享兩位老師的故事。一位是被稱為「中國颶風」的郭明曉老師,她在退休前遇上了新教育,從此改變了自己的教育世界。一位是被稱為「桃花仙子」的敖雙英老師,她在中國的鄉村讓孩子們過上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一位退休教師的新教育之路——四川宜賓市人民路小學教師郭明曉

國際慣例中,颱風的命名一度僅以女性的名稱命名。「大西洋來的颶風」這個充滿力量的網名,也是一位女性的。這位後來被大家昵稱為「颶風」、被我尊稱為「颶風大姐」的新教育榜樣教師郭明曉,當她第一次在新教育的海洋上出現,就如同一陣颶風一樣橫掃心田,驚心動魄,讓人難以忘懷,以至於大家後來都不習慣叫她真名,而是把「颶風」這個網名叫到了眾人耳熟能詳。

初見颶風的網名,是在2009年年初,她在教育在線論壇發帖子。那個帖子吸引了眾多的網友,因為她在記錄著自己冬泳的經歷,大家紛紛對此抱以敬佩和讚歎。

第一次見到颶風老師是在2010年新教育橋西年會上。這一天,她從神秘的網路世界來到年會的盛典上,講述她參加新教育一年的故事。她的故事一開講,就讓全場的與會者肅然起敬。講演結束,會場先是一片寂靜,接著是暴風雨般的掌聲。

她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有一天,她和家人在外面吃完出來,老公、女兒提議在街上逛逛,她卻對他們說:「你們逛吧,我要回家了。」老公和女兒問她,「要回家幹嗎?」她竟然說回去做新教育網師的作業。女兒笑媽媽:「你這麼大年紀了,不要在榮譽面前昏了頭,你學那麼多要幹什麼呀?你馬上就要退休了!」她嚴肅地回答:「越讀網師,越覺得自己淺薄,越覺得自己應該多讀點兒。別說退休啊,你們想想,要是我能活80歲,那我55歲退休,就還有25年的時間,這25年的時間要是用來學習,可以學好多東西啊!」女兒揶揄地說:「看你這樣,看來你應該上大學才行啊!」她也幽默地回答:「你們別激我,要是把我的潛能激發出來,我真要去參加高考了,不是有比我還老的人參加高考嗎?」老公最後打圓場說:「你快樂,我們也快樂!支持你,去上大學!」

我還清晰地記得,在這次年會上,颶風講述了她和新教育的美麗邂逅。那是2008年11月在成都的一次會議上,她聽到新教育研究中心的老師講「晨誦、午讀、暮省」和新教育兒童課程,一下子「眼睛亮了起來」。於是,她迫不及待地到教育在線網站註冊,並且給自己取了一個頗有力量的網名:大西洋來的颶風。

我不知道颶風為什麼給自己取這樣一個名字。雖然名字只具有象徵的意義,但名字對人的激勵功能是值得關注的。古今中外就有許多人通過改名激勵自己,如聶耳、魯迅、蓋叫天等。現在,因為有了網路,不必像過去那樣改名,每個人都可以輕輕鬆鬆為自己取一個網名,但名字畢竟蘊含夢想和期待。大概是因為大西洋來的颶風力量強大,摧枯拉朽,她是想藉此表達自己強烈的成長渴望和一往無前的勇氣吧!從為自己取這樣一個網名以來,颶風確確實實用她的行動、她的精神、她的追求、她的堅韌,踐行了這個名字的意蘊。這些年來,她不僅是對新教育,甚至是對中國教育勇敢地說了一聲:「我來了!我是大西洋來的颶風!」

作為新教育網路師範學院的學員,從2009年開始,她的年度敘事每年都能夠從千餘名網路學員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受尊敬的「十佳年度敘事」之一。如2009年,她先後閱讀了近200本繪本、數十部童話,還有近十部理論書籍。2010年,她又跟隨網師讀完了《論語》《中國哲學史》《靜悄悄的革命:課堂改變,學校就會改變》《教育的目的》《給教師的建議》等一大批理論書籍。2011年,在繼續大量閱讀、繼續帶領孩子「晨誦、午讀、暮省」、繼續開展完美教室探索的同時,她的班級童話劇正式起航。2012年,她演繹了颶風版的「在農曆的天空下」,把新教育的農曆課程推向了新的境界。2013年,在即將告別講台之際,她仍然研發並實施了「生命的孤獨與豐盈——狄金森詩歌之旅」的課程,與孩子們排練了《青鳥》《影之翼》的童話劇。就這樣,颶風每一年都會在網師學員中形成一個不大不小的風暴——要知道,網師中可是強手如雲,甚至還有一些優秀的大學老師呢!

颶風大姐的這些年度敘事我不止一次地閱讀過,每次都會在我的心中掀起感動與感慨的波瀾,每年我也會在自己的博客中推薦。從她的敘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只要有夢想,就會有成長。颶風經過的地方,都會留下痕迹。5年的時間,1 700多個日子,颶風沒有停止過閱讀、思考、寫作,沒有停止過「晨誦、午讀、暮省」,沒有停止過跟學生的父母寫信交流,也沒有停止過她的冬泳。每一年,她都用長篇教育敘事反思自己,都用橫渡金沙江來激勵自己。

2013年年底,颶風邀請我去了一趟她的家鄉,為宜賓的校長和老師們講「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她希望新教育的種子能夠在她的家鄉開花結果。記得那天我們從罕台新教育實驗小學趕到宜賓時,已經是凌晨兩點左右,第二天講完,匆匆離開宜賓。颶風所在的人民路小學校長陳剛等把我送到機場。也是這一路,我又從另一個側面了解了颶風。

陳剛是一位數學特級教師。他告訴我,颶風老師的新教育風暴已經在學校刮起來了。他介紹說,沒做新教育前,颶風就是一位敬業、優秀的語文老師,還是學校的教導主任,每天除了完成教學任務,還要處理紛繁複雜的各種事務性工作:安排臨時代課、聽青年教師的課、組織教研活動、參加上級會議、主持課題研究等等,常常工作到深夜。

走進新教育後,颶風更希望紮根課堂,於是鄭重地辭去了教導主任工作,全身心投入新教育實踐:參加新教育網師學習、研發開展各類課程、研習理想課堂、進行童話劇創作表演……為締造完美教室不懈努力,和學生一起成長。

陳剛老師說,新教育的特有魔力加上颶風老師的超凡毅力,使她青春煥發,迎來了自己教育生命最輝煌的高峰,她和她的學生們正一起「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這樣的幸福颶風,是人人不願放棄的珍寶。2013年11月,颶風老師辦理了退休手續,一心憧憬推動新教育在全校實踐的陳剛校長几次三番盛情力邀,終於留下了颶風老師,繼續為學校培養種子教師、推動新教育工作;同時,因為颶風老師的新教育實踐,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又返聘她回到工作崗位,專門成立「郭明曉工作室」,在全區招收五個徒弟、引領三所學校,推動新教育在翠屏區的實踐。現在,年齡上已經退休的颶風老師既未退更未休,一方面帶領著她所在學校和周邊學校的近百名年輕教師,一方面又兼任新教育實驗的首席培訓師。颶風對我們說,她是在繼續學習著。我相信這一點。我更知道,她一方面在繼續學習著,在悄悄地聚集新的能量,一方面也在摧枯拉朽地創造著,推陳出新。

在中國,像颶風大姐這樣的老師,既少,也多。說少,是事實上非常罕見;說多,是她把神聖寓於平凡之中,每位老師只要願意,都可以像她一樣掀起自己的颶風。

(二)一位年輕鄉村教師的新教育之旅——湖南桃源縣茶庵鋪鎮中心小學敖雙英老師

地處桃源、沅陵和安華三縣交界的茶庵鋪鎮,海拔1 100米,群山環抱,重巒疊嶂。秋日的陽光暖暖地照著,那條蜿蜒穿鎮而過的小溪乾涸了,裸露出河床。敖雙英所在的中心小學就在這座小鎮上。當我們大課間在頗有些肅穆的會議室里見到她時,這位網路上被稱為「桃花仙子」的教育名人的形象實在與我的想像有些距離:40歲左右,短髮,黑灰T恤,藍色牛仔褲,棕色休閑鞋,隨意得很,沒有半點「仙」氣。對著慕名來訪的記者,敖雙英顯得客氣生疏。她扭著雙手說,自己沒什麼好說的,該說的都說了。我提出要聽她的課,她瞥了我一眼,爽朗地笑起來,說這沒問題。只是沒有語文課可聽了,但還有第三節品德課、第四節音樂課。我注意到,自從談起教育,談起學生,敖雙英的笑容再沒退去。

偏僻山鄉里的「完美教室」

循跡來到敖雙英上課的教室,還未進門,記者就被走廊牆上貼得滿滿的學生作品欄吸引住了。仔細閱讀,在「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標題下,新教育007 班48號劉雅雯《水滸傳》原著共讀本的讀書筆記,工工整整的,足有40多個版面,日期為2012年6月27日,據說是放假的第一天。還有滿興蓮《西遊記》原著自讀本的讀書筆記,也都是幾十個版面。這樣的大手筆是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傑作嗎?我目瞪口呆地站在牆報前,一時竟回不過神來,問:「這寫的是什麼呀?」穿著藍紫條紋T恤的龍堅毅同學跳到我面前,響亮地回答:「讀原著時,想什麼就寫什麼!」可不是,新教育實驗中,閱讀和寫繪的主題強調的就是最本真的生命體驗啊。在這個偏僻的山鄉里邂逅新教育理念,我是抱著極大驚奇的。坦白說,即便是城裡的老師,也未見得對此了解多少啊!敖雙英顯然已對此實驗多年。她任教的班級在學校是80班,「新教育007班」是敖雙英命名的,因為這屆學生是2007年入校的,而「007」亦有追求卓越之意,剛好符合新教育的意旨。

從後門進入教室,牆上黑板報左側貼著科爾伯格提出的「道德發展六階段」——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諒他人,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尺幅之間,我讀到了敖雙英對於學生高尚靈魂和健全人格的期許。採訪中敖老師反覆說,我只想孩子們站著做人,用真情講真言。中間濃墨重彩,「熱烈祝賀:以下同學在2012年暑假作業評比中,以其卓越和優良品質榮獲:犟龜獎——興蓮、晶思、雅雯、熊勇;勤奮獎——濃鮮、唐鑫、小琳、禕龍、廖琴、周洪、曉琴、穎悟、澤龍、敖婷。新教育007班,2012年9月。」黑板報右側「戴好安全帽,健康校園行」的學生手抄報赫然在目。

教室前黑板右側是班級榮譽角,上面貼著17張獎狀,全是班級在學校各項活動中獲的獎,一等獎居多。敖老師說,只有乒乓球項目男女生稍弱一點,才得了三等獎。甘宙佳同學補充說,敖老師對他參加學校的乒乓球隊之事特別支持,一天5次訓練,她都提供寬鬆的政策,即使並沒有獲得什麼好成績也一樣。敖老師解釋說:「過程最重要!學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當然要舉雙手贊成了!」獎狀下面是彩色的旅遊手抄報,孩子們一副足不出戶知天下的樣子。

另一面牆上,我看到「九九消寒圖」標題下,各種顏色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字樣,問道:「這是什麼意思?」熱情的孩子們圍過來七嘴八舌地搶著向我解釋。敖老師只是攬著身旁孩子的肩膀,微微地笑著,說這是新教育實驗一個兒童課程的一部分,旨在通過觀察、採訪、吟誦、繪畫、寫作、表演等方式,培養孩子對季節、氣候等自然變化的敏感性,增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四五年前,她在網上看到了,拿來給學生做。這是孩子們從冬至起,歷時近3個月,觀察、記錄大自然天氣變化的成果。「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個筆畫數為9的漢字,代表九九八十一天,從冬至日開始,每天塗畫一筆,用藍紅綠白黃五種顏色分別代表「陰晴雨雪風」的天氣情況。難怪無論什麼字體,都是五彩繽紛,原來這是去年「九九」天氣的觀測記錄。真了不起!且不說此舉對於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就憑孩子們這份恆心和毅力,就夠讓人稱道的了。

教室里牆上琳琅滿目的作品令我眼花繚亂,寫繪日記色彩斑斕地佔據教室一側,另一側是讀寫樂園,檯子上放著許多書籍,都編了號。我粗略看了看,最大的數字似乎是1649。敖老師說,其實應該是3000多冊,主要是童話、神話、人物傳記、科學、文學、歷史等範疇,還有繪本,大部分是這些年她花自己的工資買回來的,還有的放在教室隔壁她住的房子里。我親眼見了,五個書櫥都滿滿的,新教育基金會捐的共讀書1400多本,還有韓冰劍網友捐贈的四大古典名著,全班人手一本,也寄存在敖老師的書房兼卧室里。新教育實驗認為,要想讓我們的孩子、教師能夠真正地融入社會,真正地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正義感,就要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而讓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閱讀中外名著是最好的途徑。敖雙英深以為然,每次假期去北京探親的時候,都會在圖書大廈慢慢地看書,其實在物色好書,回來時一買就是一大摞。經過了學生多年翻讀的書本,依然平整如新。敖雙英說,學生很愛惜這些書,她自製了借書卡,每天借還書登記,忙得要命,但她始終樂呵呵的。她說:「我所做的一切,只要對學生的成長有好處,我就覺得值得!」

講台上,投影儀、掃描儀、印表機一應俱全,這都是敖雙英自費添置的。2001年起,敖雙英先後用過5台電腦、6個照相機、2台攝像機、3台印表機,她用這些設備親手打開了通向精彩世界的一扇窗,這些聆聽了敖雙英教誨的山裡娃的命運從此將與眾不同。敖雙英重視學生的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在這裡,孩子們看了《泰坦尼克號》《肖申克的救贖》《狼牙山五壯士》《忠犬八公的故事》《導盲犬小Q》《居里夫人》《獅子王》《小鹿斑比》《放牛班的春天》《海底總動員》《音樂之聲》《夏洛的網》《草房子》《地球上的星星》等20多部電影,觀賞過祖國幾乎所有省市自治區的大好河山。敖老師還承諾,要在學生們未來成名時或是結婚儀式上,把他們鏡頭下的童年作為一份禮物送還給他們。

2006年12月底,敖老師在湖南教育網建立了一個名為「春暖桃花源」的博客,取網名為桃花仙子,發表了一篇《廢鐵是怎麼煉成的》的博文,從此堅持在自己的博客中保持每日更新,甚至一日幾次更新。她在博客公告中寫道:「這裡是農村孩子的天地,期待您的參與,讓我們共同進步。」敖老師說,一篇博文,從寫作到修改,到排版,到上傳,簡單的,一個小時就做好了,複雜點的,需要兩三個小時做成,特別是一些學生活動圖片的處理、包裝,更需要花掉大量時間。她放學回家吃晚飯後,一是批改學生的作業,備課,整理工作手記,二是上網寫作,上傳博文,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是12點左右休息。辛勤耕耘,收穫多多。敖老師的「春暖桃花源」已經成為湖南教育博客里排名第一、名氣最響的博客,已經在教育系統內形成一定影響,不僅為鄉村的孩子們留下了成長的印記,也使博客成為一個與人交流的平台。敖老師這名鄉村教師,在努力踐行網路時代新的理想和追求。

沒有聽到她的語文課,我並不遺憾,因為我在滿牆滿紙的書籍文字里,滿台滿桌的電子設備里,讀到了她的新教育觀念,睹到了她最生動的語文課。

她有一個水晶獎牌,是國家新教育課題組授給完美教室的締造者的,她放在家裡,很少示人。不理解她的人太多了,我能感覺到這個小小的獎牌中飽含的艱辛。

生態和諧的課堂

不過,若是錯過第三節品德課「雞蛋撞地球」絕對是個遺憾,用總重不超過100克的材料包裹雞蛋,並從三樓扔下,使雞蛋保持完好,這試驗多有意思!學生早就躍躍欲試了。

這節課,敖老師言簡意賅地交代了紀律,組織孩子們進行將包裝好的雞蛋從教學樓三樓扔下來的試驗。從第一個組的孩子登樓開始,她笑眯眯地從斜挎的深藍色背包里掏出個相機,蹲下來,把鏡頭對準了學生,開始攝像。歡天喜地的孩子們,分組上樓,檢驗了自己一周來的勞動成果。一個個雞蛋經過孩子們的精心打扮,早已難覓原形:有的塞在沙袋裡面;有的固定在泡沫塑料中間;有的用海綿填充,有的用牛皮筋懸掛在三腳架里,這些雞蛋在塑料袋做成的降落傘的保護下凌空而下,引得孩子們好一陣興奮的驚呼。向才正同學的作品分外漂亮,雞蛋用幾層布包好放在正方形紙盒裡,前後左右飾以扇子、氣球各一,再加一個自製「降落傘」,輕巧美觀,對稱均衡。金色的陽光中,在大家的注視下,他的雞蛋翩然落地,安然無恙。他樂滋滋地拾起作品,在同學們艷羨的眼光里回到隊伍里。6個組先後完成了試驗,據我觀察,學生作品大多構思新穎、設計合理。

5個同學留下來打掃戰場,其餘同學回到教室里。無論雞蛋完好無損或是粉身碎骨,都要談談自己的經驗或是教訓,這是接下來該做的事情。敖老師教出的學生可不簡單,他們是我見過的最陽光、最大方、最坦蕩、最有分寸的鄉村孩子。他們爭先恐後、落落大方地走上講台,口齒清楚,普通話標準,表達流暢。著淡藍T恤的熊勇同學大談他固定雞蛋的曲折歷程:文具盒蓋子、魔幻極光、用完的圓珠筆芯,都被他利用起來。他的作品退可守、進可攻,著實有些奇思妙想。他的感悟是,玩具也有威力,能在關鍵時刻起作用。面對著敖老師的攝像鏡頭,孩子們個個鎮定自若,口若懸河,令我稱羨不已。敖雙英說:「這是常態,有時候他們還對著鏡頭喊:『敖老師,我要超過你!』呵呵,這些孩子很優秀,個個真性情!」

音樂課是另一個班的,敖老師本已準備的多媒體演示,因為網路故障變成了親自示範。為著即將來臨的國慶節,本節課教歌唱祖國的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老師唱譜,學生跟唱歌詞,孩子們訓練有素地用右手打拍子,一臉悠然自在。微笑的敖老師用左手在沿途的課桌上打著節奏,一周上14節課的她,雖然高音部分唱得有點吃力,但音準、節奏無可挑剔,且神情極為陶醉。這一天剛好是「九一八」,敖雙英聯繫時事,略做點評,再回到正題上,要求孩子們唱出對祖國的深情。「我們的名字叫中國,我們的媽媽叫中國……」孩子們的歌聲更流暢甜美了。

這個上午的兩節課,讓同為教者的我耳目一新,這是我夢寐以求的課堂,也是典型的新教育課堂。它給予學生智慧的挑戰、情感的共鳴、發現的喜悅,學生得到了積極自主、生動活潑的學習和發展,孩子們輝煌的明天由此顯得並不遙遠。那隻管擎著攝像機不斷忙碌的敖雙英,雖然把課堂完全交還給了學生,她的生命照樣在這課堂里熠熠閃亮!

在不同學科的課堂里,敖雙英是如此遊刃有餘,淵博多能的她令我肅然起敬,先進的教學理念更令我心折不已。聽說敖雙英是1993年桃師畢業的美術特長生,我難以置信。她笑說,我其實門門都喜歡。她20年沒看電視了,平時愛看書,學生一二年級時她時常上網,接受了不少先進的教育思想,是新語文教育的積極踐行者。現在學生到六年級了,愛上了寫作的孩子們,每天產出好幾萬字,敖雙英都得批閱,上網就變成了幾天一次的奢侈品了。

新教育實驗目標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敖雙英顯然做到了。

因為愛著你的愛

採訪中,我暗暗納罕,她的精力何以如此充沛?

才轉來半學期的盧曉琴同學告訴我,敖老師常說,「身體第一,學習第二。」早上只要不下雨,6點40分,她和她的學生會跑步、登山,從學校跑到後山再回來,不過20 分鐘光景;若下雨,就在走廊上跳繩。有一學期,全班堅持每天在操場跑10個圈,那年運動會可真叫牛啊!本年級幾乎所有項目的第一都被80班學生囊括,還打破了不少紀錄!細心的體育老師發現一個秘密,80班的同學比同年級其他兩個班的孩子長得都要高些。

敖雙英最在乎的就是學生的成長,任何對孩子不利的行為都會在她這兒受到最激烈的抵抗。平等、尊重、關愛的觀念被深深地烙在敖雙英的骨子裡。

與敖雙英同樣了解80班孩子的還有她的母親滿桂菊。這個被孩子們親熱地稱為外婆的58歲的老人,就住在離學校不遠的一幢陳舊的老房子里。今年8月,老人患了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坐骨神經,卧床了個把月,眼下走路還有些吃力。她一直是女兒最有力的支持者。家裡的事兒外婆全包不說,敖雙英班上的事,她也接管了一半。一年級時,學生尿濕了褲子,外婆送乾淨衣褲;學生生病了,外婆買葯送葯;敖雙英家訪,外婆幫著背甘蔗、提飲料;網友有捐贈,外婆負責調度中轉。外婆很熱情、健談,對我們到來而不能親自以擂茶招待感到歉意。老人憐愛的眼光投向難得空閑的女兒,對我說:「雙英對哪個孩子都好,就是完全管不著家裡,不過我不怪她。」豈止是不怪呢?外婆是真疼雙英,除了替她打理家中的一切,還天天跟著女兒去家訪,無怨無尤。那次去陳國軍同學家的情形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7 年,剛剛報到的小陳黑黑瘦瘦,沉默寡言。開學那天,在教室里,敖雙英開口說話,他就會同步說話:「裝煙篩茶!」「新郎新娘拜堂!」敖雙英停下來,他便閉嘴。敖雙英心裡直犯嘀咕,這孩子不大對勁吧?她邀上母親,一同去他家看看。外婆說,小陳同學家門前有臉盆大的坑,織成的篾片折轉便是碗櫃,堂屋裡的火坑,將屋子熏得黑黢黢,連待客的茶水裡也是浮塵。又瘦又小的父親,貧困潦倒,年紀大了方娶了智障的母親,獨自支撐著五口人的家庭,哪有心思和孩子交流?這孩子打小只能和狗狗玩兒,成天滿身泥垢,見的最大世面也就是出席過鄉村的婚喪嫁娶活動,和人的交流極少,連普通話都聽不懂,煞是可憐。敖雙英和母親放下給小陳買的新棉衣、內衣內褲,喝著灰黑的茶水,才發現這屋裡還有一個孩子也是她的學生——小陳的表兄龍丕剛。她心裡一酸,忙從口袋裡掏出40元錢塞到小龍的手上。後來的日子裡,敖雙英特別留了心。小陳除了鄉間待客的那幾句話,就再沒話可說了。敖雙英決定要改變他。她鄭重其事地和其他同學約好,小陳發言無論說得怎麼樣大家都不準笑。真的,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小陳的發言總能贏得敖老師的表揚,同學們的掌聲。這一年,小陳沒做過作業——他根本就還沒這個概念。每天放學後,敖老師都會發給他一本小人書,算作家庭作業。漸漸地,小陳找到了自信,能在公開場合流暢得體地說話了,當初才幾分的語文成績,也長到了現在的 795分。說到此處,外婆感慨道:「我看啊,沒有憨陀孩子,只有憨陀老師!」敖雙英欣慰地說:「這孩子,每次都能向前走一點兒,走到今天真不容易!」

採訪時,我深切地感受到,我所見過的班級里,80班的孩子精神面貌明顯不同,我沒有看到一個內向羞澀或忸怩作態的孩子。他們是最快樂的,而那一張張純美的笑臉中間,我知道,必有小陳。

創造師生共同的語言密碼

「晨誦、午讀、暮省」是新教育實驗倡導的一種回歸樸素的生活方式。敖雙英和她的學生們身體力行,堅持了許多年。敖雙英秉承了新教育的一些理念,她認為,生活在不同的語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讀一本書,就是創造並擁有共同的語言與密碼。共讀,就是和讀同一本書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所以,新教育實驗倡導親子、班級共讀,通過共讀一本書,共寫心靈真誠的話語,實現師生之間、親子之間、同學之間,乃至老師和家長之間真正的共同生活。為此,五年級孩子們寄宿了,為了讓家長能夠了解孩子的生活狀況,和孩子們保持同步的生活狀態,敖雙英每周給家長們寫一封長達三四千字的信,用印表機列印出來,周末發給家長。敖雙英說到這裡,遺憾地搖了搖頭,說,「就是事兒太多了,實在忙不過來,我只寫了一個學期。」

是啊,我看出來了,每個活動她得攝像,每本隨筆她得批閱,還要進行閱讀、寫作、教學交流——她的每一天都被學生填充得滿滿的。

全國第七屆新教育實驗研討會、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的備課研討會、童話大王鄭淵潔作文培訓班、全國特級教師公開課……僅僅2007年暑假,追尋著新教育的腳步,敖雙英自費遨遊了半個中國,只為讓山區孩子們也能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這些年,她拼盡自己的力量編織出一張美麗的網,呵護孩子在漫長的旅途中保持著純真、快樂與勇氣。

不管當不當班主任,敖雙英都獲得了孩子們的一致擁戴和最大尊敬。滿興蓮是班上發展最全面的同學,能歌善舞,寫作口才一流,成績最出色,她希望自己能成為才華橫溢的作家。盧曉琴則以敖老師為偶像,聲稱要成為一名教育家,培養更多的擁有幸福完整人生的孩子。幾個孩子搶著向我說:「敖老師很了不起,我很佩服她!」班上看書最多的向才正想成為一名文學家,他夢想著開一家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他說:「敖老師不像別的老師那樣只注重成績,她希望我們活潑、善良、優秀,生活有目標,懂感情。做她的學生真的很快樂!」我有理由相信,敖雙英的學生們如一顆顆種子,將用他們獨特的旅行方式,走遍世界,去繁衍成理想的部落,美麗的風景。

採訪的這大半天里,我忙碌地跟著敖雙英旋轉。僅從學生一脈,有關她平日所為的信息鋪天蓋地地壓過來,便令我應接不暇。我越來越感覺到,她是我身邊一個最執著教育理想的追尋者,也是最傑出的新語文教育實驗踐行者。

她撇開眼前的浮華和喧囂,拋卻世俗的煩惱和憂愁,默默地前行在理想的道路上,她在與孩子們的快樂相處中保持了永恆的青春,她在孩子的笑臉上收穫了明媚的幸福,她在心靈的原野上耕種,傾聽著靈魂拔節的聲音——她是那麼的高尚和與眾不同!

在採訪回去的路上,我恍然記起,敖雙英生活的地方離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不過咫尺之遙,她可不正是守望教育理想世界的「桃花仙子」么?

(郭明曉與敖雙英老師的故事,都是我親眼目睹的。我分別為他們撰寫過《中國颶風》和《每間教室都是生命的原野》的文章。這裡敖雙英老師的故事,是引用了汪華先生髮表在《常德教育》雙月刊2012年第5期的長篇報道,特此說明並致謝汪先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親子關係「卡」了 有效溝通來「聯」
公職教師參與在線教學當有邊界
曹順慶:讓世界傾聽中國聲音
教育是師生共同經歷的美好生活
學區制 走好走穩之探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