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是師生共同經歷的美好生活

教育是師生共同經歷的美好生活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啟示我們,教育不僅是生活的準備,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我理解的教育應該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是一個教育不斷適應兒童的本真、兒童不斷適應教育引導的雙向並行與遞進的生活過程。這個過程基於現實生活,又不停留於現實生活,而是一種關注生命意義提升的可能生活。是師生在學校這個共同生活的場所,以生活為背景,從生命出發,循著生長價值,最終又回歸生活本源的一種師生共同經歷的美好生活。師生共同經歷意味著生命的在場與人格的平等,而美好生活是指向豐富而有意義的精神生活。

管理要讓人獲得尊嚴

管理可以是約束,還可以是點燃、喚醒、服務,管理最終應促進人的發展,使學校中的每個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

讓價值引領走在制度管理的前面

制度告訴人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可以的,但再完備的制度也無法窮盡學校生活中複雜多變的情景。真正有效的學校管理要讓人能明白為什麼可以,為什麼不可以,這就要讓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引領走在制度管理前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致力於突破「文本化」「標語化」的老路,不斷引領教師在共同生活中發現並重視生命的價值與文化的意義,並融入自己的教育行為。我們可以設計每月一次的「主題論壇」,讓教師說真話說實話、相互啟迪、自我教育,進行共同精神的生活場域。比如,討論「教師要求學生測智商」的新聞,探討「孩子,該怎麼愛你」,深度反思教師職業尊嚴感的缺失和教育智慧。為即將退休的普通教師舉行一場分享會,在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里看昔日的學生、今日的中年,新老兩代人熱情互動……在思想撞擊中、在情感交融中,理性的教育思考在升華,冷冰冰的制度約束變成了教師的教育自覺。

在正確的職業習慣養成中成為制度管理的主人

「好習慣為幸福人生奠基」,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正確的職業習慣養成能使教師擺脫被動的制度管理的桎梏,成為制度管理的主人。我們要倡導教師遇事思考「為什麼做,怎樣做,怎樣做得更好」,這些簡單的問題,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對教師來說,只有創新才能在平時紛繁的日常工作中享受職業幸福。

追尋「成事中成人」的美好境界

在教師管理中,我們堅持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成事中更成人」的工作策略,建立了「項目負責與協作」的工作模式,學校的活動可由項目負責人策劃組織,並召集相關協作者共同完成。項目負責人與協作者在收穫成功的背後發現了自身的價值,收穫了職業的尊嚴與幸福。

教師在共同體中成長

學校共同生活是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凝聚,可能會有分工、有協作,有群體的交流與分享,也有個體的思考與判斷,在實現共同目標的同時也實現個體生命充分、舒展的成長。

專題研討打造專業成長共同體

教師一起研究探討,一起備課試教,一起製作課件,看似一位教師承擔的任務,現在成了一個教師專業成長共同體建設的平台。專題研究活動每次都有教師承擔上課、評課等研究任務。在這高頻率的「點擊」下,教師可以一起共同實踐,共同思考,共同發展。

扁平管理促成年級發展共同體

在學校管理中年級組長常常是個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尷尬角色,因此我們實施了以年級組長負責制的扁平式管理模式。賦予年級組長真正的權力——每個學期教師的人事聘用權,讓年級組長參與管理,一起討論學校工作,一起參與老師的績效考核等。

志趣相投凝聚興趣發展共同體

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學校生活是其與他人共事、與他人共處的時空和共同浸潤於其中的生活。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人的思想、意識、能力等素養都在共同生活中形成,共同生活真正滋養著人的成長。教師中有博客社團、誦讀社團、讀書社團等,不少教師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走到了一起。教師浸潤於有共同生活的學校,便有了家的感覺,學校是學習工作的場所,也是心靈與精神可以皈依的一方凈土。

孩子在活動中享受共同學習

學校師生共同生活應該有真正的記憶組成和教育意蘊。學校開展的一切活動堅守兒童立場,力求讓每個孩子享受豐富而有意義的共同學習生活。我們追求讓學生每天從走進校園的那一刻起,就能過一種充滿「童趣」和「童樂」,自由而有規則、積極而有意義的學校生活,使兒童在這種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並從這種生活中得到身心的滿足、彼此悅納的快樂。

考試像「玩」一樣開心

我們將傳統的考場移到了操場,傳統的考試則變成了熱鬧的小型「非常6+1」,孩子們可以作為選手上台參與競爭,也可以申請作為後援團在台下搶答。競賽的題目涉及該年級的所有學科,除了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音樂等科目全部都沾邊,孩子們「玩」得很過癮,而老師也成了他們的大朋友,或主持節目,或友情客串。

我的評價我做主

「學會做最好的自己」的公民素養養成教育,圍繞學生生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豐富多彩的主題參與活動中,幫助學生養成公民素養。活動更是創新評價機制:變班主任、家長雙線評價為學生、教師、家長、同伴全方位參與的立體評價;變傳統、呆板的評比表格為新穎別緻的「小公民存摺」。「快樂儲蓄,幸運兌換」也別開生面,獎品不僅有誘人的小文具,還有「與校長擁抱一次」的驚喜。小小一張「公民存摺」,儲蓄的是學生成長的足跡,見證的是學生的點滴進步。

成長在體驗中升華

一部《開往春天的校車》紀錄片,一個走兩小時泥濘山路去上學的故事,讓200多名六年級的孩子感受到千里之外同齡人的那份堅韌。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徒步3小時,走12公里路,親身體驗了何為「貴在堅持」。小胖墩兒陳同學說:「爸爸說我需要鍛煉,這樣的活動要多參加。」這不是春遊,而是一次課外實踐和教育活動。帶隊老師因此沒讓孩子們帶任何零食或是飲料。到達終點後,孩子們拿到了礦泉水和獎勵徽章。「自己努力過後才喝到的水,真的是『有點甜』。」

從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從馬卡連柯的「課堂教學生活」到葉瀾教授的「讓課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無不賦予教育生命的激情,無不強調教育的生活意義。

在美麗的校園,看老師們步履從容,聽孩子們歡呼雀躍。教育因師生共同生活而美好。

(作者系江蘇省無錫五愛小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12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公職教師參與在線教學當有邊界
曹順慶:讓世界傾聽中國聲音
學區制 走好走穩之探
此生付家國 詩禮繼世長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