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它是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你身邊每10人中就有一個

它是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你身邊每10人中就有一個







每個人身體里都有這個「零件」,無論是日常行走、坐著辦公,還是搬運重物、健走舞蹈,都離不開它。



它就是「關節」,而這個部位最可怕的威脅就是「關節炎」。








調查數據顯示,50歲以上人群中,骨關節炎發病率達60%以上;到了70歲,幾乎每個人都會受到骨關節炎的困擾。




更糟的是,關節軟骨磨損的時間已經提早到二三十歲,年輕人並不能倖免。




我國目前約有1.2億人患有關節炎,且患病人數不斷上升。



10月12日,

世界關節炎日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

(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

,教你及早預防這種「磨人的痛」。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蔡宏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關節科副主任醫師 蔣科衛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 李曉霞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濕病科主治醫師 曹艷艷



得了關節炎,到底多可怕?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




除了常見的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還有反應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等。




這種病雖不致命,但患者會因長期疼痛而影響生活質量、喪失勞動能力,

甚至致殘

,所以絲毫不能放鬆警惕。










  • 骨性關節炎不僅發生在膝關節,髖、脊柱、踝等關節都有可能受累,以膝關節最常見。






  • 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會慢慢影響活動能力。





  • 早期出現關節疼痛、晨僵、下蹲疼、上下樓疼等癥狀。





  • 到晚期嚴重關節畸形,甚至行動都十分困難。






5種癥狀,當心是關節炎




大家可通過5項標準,自行初步辨別:





急性感染關節炎會出現關節紅腫。





關節炎常見癥狀,與關節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關。





由於關節血運特別少,所以正常情況下摸起來就應該是涼的,比其他部位的體溫低,這是正常的。如果關節是熱的,甚至發燙,那就證明關節產生炎症,需要治療了。





關節炎的最主要表現,關節炎的疼痛部位應該很明確,某個關節疼,其他部位不疼。




功能障礙


關節炎發作會出現疼痛及炎症,引起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限。慢性關節炎患者由於長期關節活動受限,可能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喪失。




關節炎並非老年人的專利







不少人以為關節疾病只有老年人才會得,其實不然。




老年慢性關節炎之所以發生,是因為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但如今,不少中青年人的關節也面臨

提前退化

的風險。






  • 關節過度勞損會增大關節炎風險,比如身體過度

    肥胖

    ,給關節增加負擔。





  • 有些愛美的女士,由於

    不注意保暖

    ,關節受涼導致疼痛、僵硬,長時間如此對關節的傷害就會顯現。





  • 專家還指出,關節炎的年輕化跟生活快節奏、

    過度運動

    、生活環境等都有直接關係。




幾點盲區,大牌骨科專家來解答







專家總結出臨床上最常見的疑問,逐一解答。




1


關節炎能熱敷嗎?


生活中,很多人突發關節疼痛,首先想到要熱敷,認為這樣能活血。但實際上效果並不理想,還會加重病情。




熱敷會導致血管擴張,肌肉滑膜組織充血,可以緩解肌肉痙攣,但會加重炎症和出血,尤其是關節炎的急性炎症期,過熱會導致炎症的加重。




該不該熱敷,患者可以掌握一個原則,如果關節比平時腫脹,溫度稍高,疼痛劇烈,提示可能在骨關節炎的發作期。最好什麼都不做,找醫生尋求治療。




2


得了關節炎要補鈣嗎?


如果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有必要補鈣。




該病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功能障礙,甚至出現關節增粗、畸形。因此理論上遵醫囑補鈣,對膝骨關節炎是有一定防治作用的。




可以通過牛奶等高鈣食物補充,還可以口服鈣劑,同時應適當多曬太陽。




3


肥胖加重病情,但多運動會損壞關節嗎?


很多鍛煉方式既可以起到消耗熱量,又不至於過度增加關節的負荷。




推薦

水中的活動

,可以藉助水的浮力,減少對關節的衝擊,同時水的阻力還有助增加熱量的消耗。




無阻力的自行車騎行,

靜態肌肉抗阻練習

(如仰卧起坐、直抬腿練習、靜蹲練習)等也是不錯的運動。




關節炎患者少做爬山、上下樓梯、蹲起的活動,在彎腰、提重物時也要多注意。




生活小改變,幫你防住關節炎







1


飲食要均衡


血糖或血脂濃度太高,會改變軟骨結構,使得軟骨載重力變差。盡量少吃的是高糖、高脂肪食物。




建議多吃水果、蔬菜等含豐富抗氧化劑的食物,減輕自由基對關節的破壞。




推薦

綠茶、穀物、柑橘、草莓、櫻桃、深海魚




2


過重請減肥


過重的身體會增加各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減重就是為關節減壓。




3


少做蹲、跪等姿勢


研究認為,日本人生活里習慣跪姿、印度人常跪拜及蹲著如廁,和他們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比例偏高有關。







4


多做有益關節的運動


運動可以使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韌帶強壯有彈性,加強支撐、維持關節穩定的力量。




長期卧床不動,肌肉力量會以每天3%的速度削弱;不運動,肌肉關節越僵硬越容易生鏽,反而加速關節退化。




推薦適度的

健走、游泳、水中運動、騎車

等運動,對關節壓力較小,而且可以增進心肺功能及骨密度,幫助肌肉關節攝取營養,增進柔軟度和平衡能力。▲




本期編輯:徐振羽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張冕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近期熱門文章






晚11點後睡的人,吃這7類食物「補」好受傷的肝


什麼運動最減肥?一張「熱量消耗表」告訴你真相


很抱歉地通知你:如果符合這10個特徵,說明你老了


一個科學的性格測試:你是長壽性格還是癌症性格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西達賽奈攜手馮唐,提供海外就醫的好選擇
【生命悅讀】他用手術刀,寫下跨越生死的「情書」
鄭愷 一「屁」而紅(3)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