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法,中國人最美的信仰 鄧石如書法《心經》欣賞參悟

書法,中國人最美的信仰 鄧石如書法《心經》欣賞參悟

劉先銀題寫書名

書法 ,中國人最美的信仰。

書法,相伴的不僅是青春,書寫的不僅是文字,她是一種傳承不朽的文化信仰。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尤以理論魂,書論中最重要的固然是孫過庭的《書譜》。

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論,內容廣博宏富,見解精闢、獨到,揭示出了書法藝術的本質及許多重要規律。這部不單是著名書學論著的書法作品,而且也是一部法度嚴謹,氣勢飛動的行草體書法範本。

書法,相伴的不僅是青春,書寫的不僅是文字,她是一種傳承不朽的文化信仰。

書法,不簡單只是牆壁上的風雅,桌案上的閑情,她是中國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文人墨客的揮毫下,薪火相傳。而在風雲動蕩的民國時期,書法顯現出了尤為特殊的意義——民族文化之信仰。當時西方文化以各種形式進入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在她歷經了文化的輝煌之後,進入了停滯階段,當時社會的精英,正為國人的自信,謀求一條出路。而書法,正是文化信仰的最好承載。化不開的民族情,凝成一滴筆墨的濃重。

在這泛黃的時代,每一筆,都充滿人生的色彩。

書法 ,中國人最美的信仰。

書法是瞬間藝術,書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首先作為書法作品的《書譜》,亦是備受稱讚。朱履貞云:「惟孫虔禮草書《書譜》,全法右軍,一氣貫注,筆致具存,實為草書至寶。」王世貞云:「《書譜》濃潤圓熟,幾在山陰堂室。後復縱放,有渴猊游龍之勢。」

作為書法理論精華的《書譜》,對中國書法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奠定了書法理論的基本框架。其中提到反對寫字如同繪畫「巧涉丹青功虧翰墨」,認為書法審美觀念要「趨變適時」,所謂「質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反對把書法當作秘訣,擇人而授的保守態度,認為楷書和草書要融合交匯「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作為中國書學史上一篇劃時代的書法論著,提出了著名的書法觀:「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為書法美學理論奠定了基礎。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是與他在書法理論上的成就相統一的。

再回顧孫過庭書法,風格承襲二王,俊拔剛斷,宋元以後,學書者奉為圭臬。論者以為優人晉人之室,唐賢遺墨,罕與倫比。其《書譜》是我國古代書法理論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質的著述,標誌著中國書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輝煌階段。

(一) 難在用筆

王羲之在《書論》中說:「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齣,十起五伏,方可謂書。」這裡的「遲急」、「曲直」、「藏出」、「起伏」說的都是在用筆過程中行筆的變化。「遲急」是說行筆速度節奏的變化;「曲直」是說行筆運動軌跡的變化;「藏出」是說起筆、收筆的變化;「起伏」是說行筆過程中提、按的變化。

這些都是用筆的要點,而且不同的行筆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藝術效果。通常情況下,「遲」表現「沉著」,「急」表現「得勢」;「曲」表現「多姿」;「直」表現「剛勁」;「藏」表現「渾成」;「出」表現「爽利」;「起」表現「靈動」;「伏」表現「穩重」。然而,這些又都不是絕對的,不同情況,不同對待。

(二)難在結構

從形態上講究對比、變化,從內涵上講究神采、韻味。故對比、變化是書法的根,神采、韻味是書法的魂。書法要求筆畫搭配適宜、使轉有情。線條決定質量,結構決定形態,韻味決定神采。

就像廚師做菜首先講究菜的質量,然後做成「形」、「色」俱佳、具有藝術品位的菜,一是能吸引食客的眼球,二是能增加食慾,看著就想「吃」。「吃」是廚師做菜的核心內容,要把菜做的很有味道,酸、甜、麻、辣、鮮、香,我們要什麼,有什麼,回味無窮,吃了就忘不了能得到很好的享受。就像廚師做菜首先講究菜的質量,然後做成「形」、「色」俱佳、具有藝術品位的菜,一是能吸引食客的眼球,二是能增加食慾,看著就想「吃」。「吃」是廚師做菜的核心內容,要把菜做的很有味道,酸、甜、麻、辣、鮮、香,我們要什麼,有什麼,回味無窮,吃了就忘不了能得到很好的享受。

書法也是如此,其形在外,味在內,形可視,味可品,做到形似不難,要做到神似,有味道就不那麼容易,二者皆佳者,可謂形神兼備也。

(三)難在墨法

墨法在書法中占著中要的地位,善於用墨,是書家一生不斷的追求。素有「惜墨如金」的當代草聖林散之,用墨講究、變化無窮。「潑墨似水」的清代神筆王鐸,用墨大膽、痛快沉著,把筆墨「濃、淡、干、濕、燥」的豐富變化演繹地淋漓盡致。宋姜夔《續書譜·用墨》說的更為詳細:「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知也。」

(四)難在章法

右軍《蘭亭序》,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古人作書很講究章法,蔣驥《續書法論》:「篇幅以章法為先,運實為虛,實處俱靈;以虛為實,斷處俱續。行間有高下疏密,須得參差掩映之跡。」

章法是點畫與點畫之間的呼應,字與字之間的顧盼,行與行之間的相映,整體上氣韻通達,虛實相生,神采飛揚。

(五)難在意境

意境是書法家把書法的情感注入筆端,用書法的形象來抒發胸中之意,讓讀者欣賞到書法作品的豐富內涵,從中得到感悟、啟示和滋養。意境是文化的體現,其表現方法,簡單地說是虛實相生,實是虛的基礎,虛是實的升華,虛實是相互依託的關係。

(六)難在統一

用筆的熟練程度決定著線條的質量。筆畫的長短、粗細、俯仰、伸縮的準確與否,決定了結構的形態的優劣。結構的寬窄、高低、大小、斜正、疏密的對比、變化準確與否,決定了章法的優劣。

書法是通過漢字表達作者的情感的藝術,把筆畫、結構、章法、意境等所有的因素以及對比、變化統一在一起,再注入作者的技術、情感、思想、境界、追求,就是經典的好作品。

米芾之憾,客觀上是米芾之福。

米芾想入魏晉,但筆下太狠,未得魏晉風流。這主觀上是米芾之憾,客觀上是米芾之福。從書法史來看,得魏晉風流的米芾不可能比得上開有宋一派書風的米芾。當時米薛(紹彭)並稱,主要是在學習古人方面,得魏晉平和蘊藉之韻,薛還勝米一籌。但事實上,得魏晉風流的薛紹彭,畢竟不是劃時代的書法家。

米芾在他的論草書中寫道: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聊徒成下品,張顛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閑而下,但可懸之酒肆。亞光尤可憎惡也。從這段米芾的書論中,可以說米芾把「晉人格」作為他一生書學的目標。米芾是在他什麼時候開始關注晉人的書法的呢?至少在他三十二歲之前沒有過於關注,證據就是米芾在北宋元豐五年也就是他三十二歲時」謁東坡於黃岡,承其餘論,始專學晉人」,之後才將晉人格作為他終生的書學追求。

從這裡可以得出:米芾在入「晉魏平淡」之前全學唐人,且以楷書為多。而他的行書還沒有形成。但此時有書才而無書學的他因此集到多種唐人書的特徵:歐書的險絕,柳書的挑剔,顏書的雄肆,禇書的流轉,他很聰明地把各種風格吸收在自己的筆下,同時暗合了時代的潮流,成為「集古字」的一代大家,但他的書寫習慣又成了他「入晉魏平淡」,「專學晉人」的最大障礙,使他最終沒能「入晉人格」。

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說: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為集古字,蓋取諸長,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其實這是他在隱瞞他的書學主張,東坡評他:風檣陣馬,沉著痛快。黃庭堅評他:如快劍斫陣,強駑射千里。米芾自稱:刷字。都是說米芾的字側鋒取勢,迅捷勁健,激厲亢奮的特點。但由於過分逞強,又不時出現了矯揉造作,極不痛快的一面。比如字腳拖沓,豎鉤左推過分,右上塌肩生硬等。

正如黃庭堅指出的:然亦似仲由未見孔子時風氣耳。指出其書有魯莽草率的情況。項穆說:米之猛放驕淫,是其短也。這些也是造成他未能達到「晉魏平淡」的書學目標,於是有時就發出了:要之皆一戲,不當問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這是他內心的追求與外在書學表現不能統一的一種矛盾心理的解讀。

「一洗二王惡札,照耀皇宋萬古」這是米芾點評前人書法中可以說是最著名的一句豪言了,可是實際怎麼看待這句話?米芾由於他的挺勁恣意,放任飄灑的書寫習慣,米芾在專學晉人之後,對王獻之的書法情有獨鍾,並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米芾對王羲之的書法則更加崇拜,心悅誠服,並且傾力追慕。傾其所有獲得了《王略帖》,有時見到王羲之的書法不能得到時,巧取豪奪的故事流傳不少。他跋王羲之行書:鋒勢鬱勃,揮霍濃淡,真如雲煙,變怪多態。跋《蘭亭》:清潤有勁,秀氣轉摺,毫鋩備至。現存十幾首米芾的詠書詩中,有四首是歌詠王羲之的,「煙華淡濃動彷徉,一噫萬古稱天章」——贊《王略帖》,「猗歟元章,守之勿失」——跋《蘭亭》。《宣和書譜》說他:書學羲之……名其所藏為寶晉齋。他曾說《王略帖》為天下第一帖。《蘭亭序》為:神助留為萬世法。並且有詩句誇自己:自任腕有羲之鬼。

其實米芾在初學晉人的時候,主要學習的是《集王聖教序》,如他壯歲之前學唐人後來再未擺脫一樣,《集王聖教序》的影子從此伴隨著他,清人王澍在跋《蜀素帖》中說:聖教自有院體之日,故有宋一代無稱道者,然蘇、米諸公往往隱用其筆法,而米老尤多,乃其平生絕未嘗一字道及。所謂「鴛鴦綉了從教看,不把金針度與人」也,此卷實筆筆從聖教來,余臨寫之次,悄然有契,特為拈出,不使千百後世為古人所欺,亦是一適。

這段話明白告訴《蜀素帖》是學習《集王聖教序》的。雖然在形式上、結字上學有所得,但仍然不時露出米芾從前作書的刷筆和怒張之氣。有時為了蘊藏一些,用筆略就顯的猶豫不決,出現了一些滯筆。米芾學《集王聖教序》和王羲之又從不說與人,除了不傳之秘外還是因為「專學晉人」後雖然有大的進步,但始終沒有能夠做到「入晉人格」。

米芾晚年似乎明白了這個道理,「老無他物適心目,天使殘年同筆硯」,書風較中年有所收斂,有晉魏平淡的趣味了。「既老始自成家」。米芾說「唐太宗學右軍不能至……故大罵子敬」,而他自己呢,由於用力學習王羲之而達不到那個「入晉人格」目標,晚年也就大罵「二王」了。當然,這也為之自成一格,其「八面出鋒」正是突破「二王」之處!

劉先銀書法題字

衆妙之門:鄧石如書法《心經》欣賞參悟。

鄧石如(1743—1805),清代著名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始人,書法諸體皆能,尤長於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稍參隸意,稱為神品。

鄧石如書《心經》

徽姑娘 毛筆 精品純狼毫宣筆 國畫書法 行書草書隸書篆書 文房四寶 三支盒裝

¥189

購買

鄧石如書《心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一字 的精彩文章:

王洪文 張春橋 江青 姚文元書法欣賞
魯迅先生書法作品欣賞
吳福春書法作品鑒賞
筆禿千管 妙道自然——撫州青年書畫家周俊先生
范曾前妻們的書畫作品

TAG:每日一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