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留學依然待業:繼非985簡歷直接扔之後,HR又開始扔海龜簡歷了

留學依然待業:繼非985簡歷直接扔之後,HR又開始扔海龜簡歷了

公號簡介:社會有學問,一個有趣、專業、接地氣的泛社會興趣社區。讓你更好理解社會,探索自我。

近些年,留學大軍越發浩蕩,而有關「留學依然待業、『海帶』需真才慢燉變『海鮮』」的媒體報道也窮追不捨。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供不應求的餑餑如今不再香氣逼人,取而代之的是「見光死」的尷尬處境。

見光死,常用來形容生命力脆弱、抵抗能力差,需要依賴某特定環境才能生存的事物,見光之前往往是美好的。

在留學生就業問題中,「光」可以理解為勞動力市場,而見光之前的美好則指代「『平庸』被留學的一紙文憑包裝成了不那麼平庸的模樣」。就業市場的力量如同見光死的悲劇式結局,破碎掉了大眾幻想中優秀的留學模樣,讓「美感」蕩然無存。

留學卻依然待業?留學憑什麼不能待業?

語言的某種使用總自帶含義,不論是留學生自述還是媒體輿論,「留學卻依然待業」的說法背後似乎暗含了三種認同:

其一,默認國外教育優越於本國教育,按照教育回報理論,優質教育理應獲得優質回報;

其二,這裡要算一筆經濟賬,花了高額的學費留學海外,回國後需要回本;

其三,留學身份給了主體優越感,「留學」意味著就和別的大學生不一樣,身份能帶來競爭優勢。

但是,留學憑什麼不能待業呢?

當下留學生群體已發展為「平常」態勢。留學生生源屬性日趨平民化、大眾化,破除認同三中的「身份優勢」。此外,留學生同樣身處勞動力市場競爭的常態之中,並不是成功留學就可以,留學質量還需要勞動力市場來考核,這又破除了認同一和認同二中「理所應當的教育回本與優質回報」。

大眾化的中國留學

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留學歸國人數達至40.91萬,相比上一年增長了12.14%,而當年出國留學人數增長率僅高出其不到2個百分點。相比之下,2001年出國留學人數增長率與回國人數增長率的差距為81個百分點,為2015年該差距的四十多倍。

從國際形勢看,2015年中國的海外留學生為126萬多,約為國際留學生總數的25%,即每4個留學生當中,就有1位中國人。

從留學範圍看,截至2015年,中國不僅是美、加、英、澳等英語國家、同時也是日、韓、新加坡等漢語文化圈國家的最大留學生生源國。

從留學支持看,作為耗資巨大的留學選擇,中國學生的留學費用以自費為主,主要依靠家庭資助。近五年,自費留學比重一直高於92%,這自然也是中國家庭可支配收入提高,中產階層隊伍壯大後的教育投資表現。

從留學階層看,新東方前途出國聯合全球市場調研公司Millward Brown 2016年針對留學人群的調研數據顯示,一般員工家庭在留學生家長中佔比32%,僅次於中層領導家庭,相比2015年上升5個百分點。

留學愈演愈烈,而歸國之勢也發展迅猛,留學生規模的擴大和留學階層的擴展使留學從「稀缺」變得「大眾」,留學生的層次參差不齊,僅依靠身份標籤失去傳統的競爭優勢。

繞不開的人才市場規律

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是就業市場主要的可競爭性力量,相較於本土大學生而言,擁有海外留學經歷的人才的優勢在於其獨特的人力、社會資本,美其名曰「跨國資本」。前者即對海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知識的掌握;後者即廣闊的海外關係與信息網路。

若有兩者護體,在殘酷的勞動力市場中便無所畏懼,那麼,歸國留學生有沒有這「兩寶」呢?

1.裸歸的留學生們

留學後的裸歸

以留學生們最青睞的流向國美國為例,據《2017中國留學生在美就業白皮書》,中國留學生身上一個非常鮮明的特質是「裸歸」。

何謂「裸歸」?

「裸歸」指在海外有教育經歷,但是缺乏實習與就業經歷的海歸。但相比學校成績,企業的僱主們更看重的是相關的工作經歷。

人力資本流動的技術溢出效應認為,之前在外資有過工作經歷的人員由於具備先進的技術管理等知識經驗,在其流動到內資企業包括自己創業時,都能夠提高內資企業的生產率。

然而不堪的是,就美國而言,2016年中國送出的54萬留學生中約37萬留學美國,佔比69%,然其中90%的學生都是裸歸。人們常常用「小海歸」來描述那些高中或大學畢業之後直接出去留學獲得學位,但是缺乏經歷的留學歸國人員,相比在海外有數年工作經歷的大海歸,他們在國內市場難以贏得比本地大學生更強的競爭優勢。

留學前的非就業取向

美國非營利機構世界教育服務2015年的數據表明,在留學前,相比印度學生(中國和印度是輸送美國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兩個國家)最重視的職業前景,中國留學生把學校聲望作為首要考慮因素,名校情結深入民心。

此外,中國留學生最熱衷的還是商科、管理類和金融經濟專業,而最大比例的印度學生選擇了STEM學科,即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美國的就業政策也為STEM專業的留學生們提供更多的實習工作機會。舉個例子,美國理工科的OPT(短期工作許可)期限為3年,而文商科類的期限只有1年。雖然目前中國留學生選擇STEM學科的趨勢加強,但仍需一段時間才能與市場吻合。

2.「垃圾留學」

一位曾經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青年學者將身邊的留美學生分為兩個群體:

一類被他戲稱為「cash cow」,顧名思義,為美國創造產值的奶牛。

《2017中國留學生在美就業白皮書》顯示中國家庭對一個留學美國的大學生四年平均投入為170萬左右,足可見多大的產值貢獻。而調查結果顯示,上述裸歸的大學生們平均月薪不到7K,如果真正來計算教育回報的話,他們需要花上20年的時間才能回本。

另一類則是非常優秀的、能夠拿到全額獎學金或者國家公派的留學生了,這類學生在美留學甚至一年能省下一筆錢。當然,公費學生群體畢竟是少數,2017年最新數據顯示,國家公派留學生為32500人。

就本科階段而言,垃圾留學群體往往是那些在國內無法上本科甚至無法進入高職高專的高中生。海外的教育機構看準了這一市場,降低招生門檻,創造生源賺取費用,國外野雞大學的稱號早已耳熟能詳。而這類學生的留學生涯也是在混日子,甚至連語言關可能都沒過,只能混跡於華人圈中。

教育具有防止階層地位滑入谷底的功能,當國內不受認可的高職教育無法滿足家長的需求時,有條件的家庭就會尋求跨國教育資源,拿到看上去似乎高大上一些的洋學歷總比在國內獲得在就業市場中毫無存在感的大專學歷要強。垃圾留學生在國外既不能精學專業,又無法建立有效的社會關係,回國後該走向何種就業狀態,不說自明。

就碩士階段而言,以需要強大意志力、自控力並吃苦耐勞的考研經歷為例,每個考研人都知道,這一年的時光甚至比高考歲月還艱難些。在高學歷頗為重要的社會環境中,家庭環境不錯的學生們又把目光投向實行「寬進嚴出」的海外碩士教育了。

對申請者而言,只需要英語過關(培訓機構保駕護航),績點不錯,基本就能夠獲得一份還算不錯的海外offer,其中包括名校的冷專業。相比國內苦逼的考研生活,海外的offer周期短,見效快,尤其對於只需要一年就可以拿到學位的碩士。但是,一年期的海外碩士在國內市場的認可度偏低。

3.依然相信北上廣

北上廣向來是人才的神往之地,對留學回國群體來說亦是如此。2016中國留學發展報告顯示,留學人員的就業區域集中於一線城市,北上廣市場經濟發達、金融制度完善,國際化程度高,為其所青睞,包攬了就業區域的前三名。

一項對海歸工資收入的研究表明,只有在東部地區,海歸經歷才能夠明顯提高個人的工資收入,而在中西部地區,海歸經歷並不能獲得可觀收益。所以,那些有再歸海想法的群體也主要來源於二三線城市。

留學結構VS 回國結構

1.人口結構的較量

教育學者熊丙奇將留學歸國群體假設為三個1/3,可能1/3為以往的精英留學,另外比1/3多一點的是中層次留學,最後的1/3是低端留學。按照這個結構來看,最後的1/3在國外很難找到工作,只能回國。中間的1/3大部分是回國的,尤其在各國陸續縮緊移民政策的背景下。

而真正的精英留學這塊,回國的人還是很少。權威調查顯示,精英留學歸來的人數大概只佔了10%-20%,這是關鍵。

2013年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布的《國(境)學歷學位認證報告》中,海歸總量雖大幅度躍升,但是高層次人才佔比仍較低。2012年歸國留學人員中獲博士學位的申請者僅為5.8%,而美國國家科學院「博士學位獲得者調查」發現,2011年被調查的中國籍學生仍有82%希望留在美國工作。

2.留學端的低齡化

另一較為嚴峻的現象則是留學低齡化。

美國門戶開放的報告顯示,2015-2016年赴美讀本科的中國留學生達到了13.6萬人,比前一年增長8.9%,且連續第二年超過同期留美研究生的中國留學生數量,佔比第一。2015年出國讀高中的學生比例也上升至27%,而諮詢小學階段留美的家庭數也上升。

與此同時,最新的高招報告中隱含了北上廣的生源外流現象。2017年,北京市高考報名數連續第10年減少,而上海的趨勢更為明顯,相比2006年其縮減數量超過50%,江蘇湖北連續多年下降,廣東省也蠢蠢欲動,高考報名數量連續第二年下降。雖然高考報名數減少與生源外流不一定等同,但某種程度上前者因後者而起,尤其對經濟發達地區而言更是如此。

作家魯引弓談及熱播電視劇《小別離》中的低齡留學現象時曾說道,「只有把腳下的土地建設得更好,才會讓走和不走都不再糾結。心能在此岸安放,即便去了彼岸,心也還是回家的方向」,而現實中送孩子走,並非因為認知彼岸,而是不滿意此岸。若真如他所言,中國大陸的教育體系某種程度上似乎對學生構成了推拉理論中「只推未拉」的效應。

習得一身武藝便無畏「見光」

在勞動力市場中,以「平常心」看待留學生就業問題,發現與內地學生的就業癥結相差無幾:同樣不再因精英化而輕易獲得向上流動,同樣需要實現人口技能、素質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同樣憧憬於帝都和魔都。

「留學讓優秀的人更優秀,讓平庸的人更平庸」,留學的人有很多種,但待業的人只有一種。那些「只能依賴文憑才能優秀」的裸歸學生和「僅一紙洋學歷傍身」的低端留學生一旦被擱置在現實的就業競爭中時,最容易淪為「見光死」的群體,吃不開,混不好。在人才競爭中,「只有習得一身武藝,出海歸來,看到的仍是一片藍海」。

然而,低齡留學潮和精英人才流失問題卻凸顯出此岸教育體系與經濟發展的不完善之處。縱觀歷史發展,大國崛起靠的是科技、產業和制度進步,2008年中組部實施了「千人計劃」引進全球6000位頂尖人才,但是若要在國際舞台上出彩,仍需要更多具備國際化視野、技術和管理水平的留學精英。

還想讀其他我們的文章?

(點擊相應題目即可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留學百科 的精彩文章:

福布斯2017美國最佳商學院排名出爐
亞洲人流行整容,為什麼美國風靡豐臀?全程揭秘!
學霸身份,演技了得,還跟抖森傳緋聞,下一個「大表姐」會是她?
哈佛宿舍內的各種情愫

TAG:留學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