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把中國人叫漢人,民族叫漢族,文字叫漢字?
在「漢」以前,漢人稱「華夏」。
出處:《左傳》——「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眾所周知,周王室自稱「諸夏」。而別族亦認可這稱謂,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記載出自四岳之後的姜戎子駒支說:「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語言不達。」
由於西周王朝對「華夏」的解釋皆為黃帝之後,而近年出土的戰國楚簡《楚居》又證實楚人亦自稱黃帝之後,所以:華夏=漢。
就已經有了準確的成立條件。
漢人稱「漢」因漢朝,而漢朝稱「漢」則因項羽封劉邦於漢中為「漢王」。
那麼,漢人什麼時候開始自稱「漢」?
其實,漢朝一開始並不自稱「漢」,而是稱「秦人」!
《史記·大宛列傳》載:貳師與趙始成、李哆等計:「聞宛域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內食尚多。」又《漢書·西域傳》武帝征和四年下輪台《罪已詔》,引軍候弘上書:「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勾若馬』」。
如果說太史公作《史記》時,尚屬「非法作書」,那麼,《漢書》作為官方認定的,而且還是帝皇篇章里的,那麼其「秦人」之稱謂無疑是具有最高權威性的。
也就是說,西漢時漢人還可能仍然自稱「秦人」,至少,對外肯定是這樣。
出土文物也予以了佐證,如漢永壽八年石刻《劉平國治函谷關頌》:「龜茲左將軍劉平國以七月二十六日發家,從秦人孟伯山、狄虎賁、趙當卑、萬羌、、石當卑、程阿羌等六人共來作……函谷關。」
可見,流佈於西方對china、sinae等中國的拉丁字母稱呼,將其與「qin」,即大秦聯繫起來,絕非望文生義。皆因大秦威名遠播,即便二世而亡,但是其繼任者西漢王朝二百餘年裡,仍然對外自稱「秦人」,直到東漢初仍然如此。
然而,沒有什麼東西是時間抹不去的,擁有四百多年國祚的漢王朝終將代替石破驚天的大秦帝國。
《後漢書·西域傳》載:莎車國大人休莫霸「與漢人韓融等殺都末兄弟,自立為王」。
《後漢書·南匈奴傳》載:「比密遣漢人郭衡奉匈奴地圖,求內附」。「
《後漢書·西羌傳》載:「霍去病破匈奴,取西河地,開湟中,於是月氏來降,與漢人錯居。」
《後漢書·烏桓鮮卑傳》載,議郎蔡邕在議及破鮮卑問題時曰:「漢人逋逃,為之謀主,兵利馬疾,過於匈奴。」
《後漢書·耿恭傳》載:「車師王國後王夫人『先世漢人』」。
由此可見,在漢王朝滅亡後,「漢稱」已經代替了「秦稱」。事實上,自漢武帝擊滅匈奴後,西域各國已經有人開始稱漢朝的皇帝為「漢王」,稱使節為「漢使」,漢朝的軍隊稱「漢軍」。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由於北方有大量游牧民族內遷,為使區分,「漢人」的稱呼已經在民間出現。
所以,可以肯定,漢人之所以為「漢」,完全是因為漢帝國四百餘年的國祚與其深遠無比的文明影響力。
也所以,歷史上以「漢」為國號的政權最多,分別有:
三國蜀漢;
南北朝劉漢(匈奴人劉淵);
南北朝「成漢」(氐人李雄);
五代十國劉知遠之「後漢」;
後漢亡後,劉知遠的弟弟劉崇佔據山西稱帝,史稱北漢;
五代十國劉龑廣州「南漢」;
元末陳友諒稱「漢」王。
除此以外,還有數次流民起義政權,如南北朝北魏末年,刑杲率流民在北海(今山東濰坊)起義,自稱漢王;無姓家奴、畜生侯景反梁武帝,建國號「漢」;唐「涇原之亂」,朱泚被推舉為帝,國號「漢」。
總計史上出現15次,無人可比!因此,在漢朝奠定的現代漢字之原形「隸書」(雖為秦人發明,但為漢朝光大)為「漢字」當然也是理所當然的。
※漢朝有60萬大軍,漢武帝打匈奴,為什麼每次只派幾萬人去?
※此人作為猛將征戰無數,卻因一次戰敗被滿門抄斬,從此再沒回漢土
※小故事,告訴你人心有多難測!
※東漢一群羊,大家知道羊代表華夏文化什麼嗎?
※牽牛織女的傳說是怎麼來的?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