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驚險!人類第一次在太空中徒手抓衛星

驚險!人類第一次在太空中徒手抓衛星

1992年5月7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載著七名宇航員向著太空浩浩蕩蕩地進軍了。這是「奮進號」的首次飛行,誰知它進入太空後,便開始對一顆衛星窮追不捨。經過三天的辛苦奔波,「奮進號」終於追上了同向飛行的衛星。不久,宇航員皮埃爾·索特從艙內走出,緩緩移動到機械臂頂端的平台上。緊接著,艙內的宇航員小心翼翼地操控機械臂,讓索特逐漸靠近衛星底部。

要知道,當時「奮進號」與衛星同時在360公里的高度上以28000公里的時速高速飛行,而距離卻僅有15米!如此危險的情況下,宇航員為何要出艙靠近衛星呢?事兒還得從頭說起。

1、 「小六」上天

話說上世紀八十年代,面對全球迅猛增長的通信業務,國際通信衛星組織決定向太空發射新衛星以接替有些落伍的「國際通信衛星5號」。新衛星順理成章地被命名為「國際通信衛星6號」,我們就稱它「小六」吧。

按計劃,首批將研製5顆「小六」,均為自旋穩定衛星,直徑3.6米,高11.7米,設計壽命13年,每顆衛星可同時中轉12萬條電話線和3個電視頻道。無論是個頭、體重還是通信容量,「小六」在當時都是首屈一指。

國際通信衛星6號(圖片來源:imgur.com)

最初,人們打算採用美國的太空梭或歐洲的「阿麗亞娜4號」運載火箭作為「小六」的座駕。可不承想,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後不幸爆炸,用太空梭發射衛星的計劃隨即被擱置下來,只剩下「阿麗亞娜4號」可以使用。國際通信衛星組織深知雞蛋不能全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於是又給「小六」配備了美國的「大力神3號」運載火箭。

1989年10月27日,「阿麗亞娜4號」不負眾望,成功將第一顆「小六」運送到了目的地。翌年3月14日,是第二顆「小六」上天的日子,這次護送它出征的是「大力神3號」。正當觀看發射直播的吃瓜群眾仍沉浸在火箭升空的壯觀景象中時,指揮中心裡的航天專家們卻個個心急如焚,監控數據顯示,火箭的第二級未與上面級和衛星的組合體分離!

原來,「大力神3號」可攜帶一顆或兩顆衛星,兩種發射模式均採用同一型號的導線傳輸計算機發出的分離信號,該導線既可安裝在衛星前部也可安裝在衛星後部。這次只發射一顆衛星,負責軟體的人員認為導線應放在衛星前部,並據此設計了相應的分離信號軟體,而負責硬體的人員卻認為導線應布置在衛星後部。悲催的是,軟體人員和硬體人員缺乏有效溝通,導致軟體和硬體不合拍,最終使得星箭分離失敗。

就這樣,「小六」被遺落在了近地軌道上。不幸中的萬幸是,「小六」沒有遭受任何損害,身體依舊棒棒噠,而且仍然聽從地面控制指令的調遣。地面人員迅速啟動了「小六」身上的推進器,讓它進行軌道機動,從較低的近地軌道爬升到近地點259.3公里,遠地點407.4公里,周期91分鐘的軌道上。在這條軌道上,沒有完成任務的「小六」雖然孤獨,卻無需擔心進入大氣層化為灰燼。

孤獨的「小六」(圖片來源:NASA)

2、 救兵來也

「小六」的發射失敗,讓國際通信衛星組織蒙受了數億美元的損失,不過,人們對通信的迫切需求擺在眼前,必須儘快解決。如果重新發射一顆衛星,不僅需兩年時間,還要近三億美元的發射費用,國際通信衛星組織與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專家們協商後認為,與其如此,倒不如對「小六」進行回收和重新發射,儘管這樣亦需兩年時間,但花費卻足足少了三分之二。

1990年6月,營救「小六」的方案出爐了,NASA決定派宇航員乘坐「奮進號」太空梭進入太空,用機械臂捕捉「小六」並送入太空梭艙內,給它換上新的上面級後直接送入軌道。為此,研製人員對「奮進號」做了一些重要改進,比如增加附加燃料箱以延長飛行時間,同時對主發動機、導航系統和電子系統也做了改善。為完成艱巨的太空任務,宇航員們也進行了為期近兩年的模擬訓練,他們在水中模擬零重力環境,用機械裝置和一顆與「小六」相仿的衛星練習營救衛星的操作。

1992年5月7日,「奮進號」出征了,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緊張一幕。

1992年5月7日,「奮進號」出發了!(圖片來源:NASA)

出艙後的索特手裡拿著一根長4.5米、重達72千克的捕捉桿,他要做的就是把捕捉桿插進衛星底部的結構環中,將「小六」固定在機械臂上。然而,在太空中一切都處於失重狀態,太空梭和衛星又在高速運行,雪上加霜的是,衛星還在以每五秒旋轉一周的速度自轉,因此想要操作機械裝置變得十分困難。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索特早已筋疲力竭,不僅一無所獲,還使「小六」搖晃得更厲害。無奈之下,機長只好命令中止行動。

次日,第二次營救開始了,索特再次站到機械臂頂端的平台上。可一番嘗試後仍無法捉住「小六」,他略顯沮喪地對同伴們說:「衛星轉得太快了,我跟不上它!雖然我能感到捕捉桿碰到了它,但壓根兒抓不住啊!」沒辦法,第二次營救行動又失敗了。

3、 老鐵們,用手吧!

回到艙內後,索特重新打起精神,和夥伴們一起分析兩次失敗的原因。他認為宇航服在太空中比地面上堅硬,不但使他行動困難,還使知覺變差,這與他在水中的模擬訓練完全不同,況且「小六」還是個大傢伙,重達4噸多,僅憑一己之力實在難以駕馭。

眼看著「奮進號」儲存的燃料越來越少,NASA的專家和七名宇航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既然一個人搞不定,那就派三個人出艙,直接用手抓衛星!這項任務十分危險,一方面,如果三位宇航員步調不統一,會導致衛星及其內部燃料劇烈晃動,造成衛星損毀;另一方面,衛星的尖銳邊緣很可能會劃破宇航服,一旦宇航服上出現大於6毫米的裂口,宇航員便會因壓力驟降而殞命。儘管險象環生,但返航日期迫在眉睫,只能放手一搏了。

5月13日下午5點12分(美國東部標準時間),索特第三次走出太空梭,和他一起出艙的還有宇航員理查德·希布、托馬斯·埃克斯。他們首先在艙外安裝了可供三名宇航員同時站立的固定裝置,然後像三腳架一樣互呈120度角站立,艙內的宇航員們隨即操控「奮進號」慢慢接近「小六」,使宇航員們可以觸摸到它。

晚上7點59分,最緊張的時刻到來了!隨著一聲令下,三名宇航員幾乎同時抓住了衛星。又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搏鬥,「小六」這個龐然大物終於穩定下來。希布瞅準時機,用一隻手托著衛星,另一隻手迅速將捕捉桿安裝到衛星底部的結構環上。誰都沒想到,最後一搏竟會如此順利。

數小時後,「小六」被機械臂送回了「奮進號」艙內,宇航員們立刻對它進行檢修,並換上了新的上面級。5月14日,煥然一新的「小六」從「奮進號」的發射台上徐徐脫離,並於7天后進入預定的地球同步軌道。時隔兩年,「小六」終於開始發揮自己身為通信衛星的職能。

「小六」終於被捉拿歸案並重新部署(圖片來源:NASA)

如今,「奮進號」和「小六」均已退役,然而,「天空未留痕迹,鳥兒卻已飛過」,宇航員們百折不撓、不畏艱險,第一次在太空中徒手抓獲和修復衛星的壯舉,早已成為人類航天史上的佳話被載入史冊。

參考文獻:

[1] 張為,迎夏. 國際通信衛星6號和大力神3火箭分離失敗[J]. 國外空間動態,1990(6):25.

[2] https://nssdc.gsfc.nasa.gov/nmc/spacecraftDisplay.do?id=1990-021A.

[3] 沈青. 國際通信衛星6號的主要設計特點[J]. 國外導彈與宇航,1982(11):39-41.

[4] 紀實,張希舜. 國際通信衛星組織決定營救國際通信衛星6號F3[J]. 國外空間動態,1990(9):12.

[5] 費雅佳. 國際通信衛星6衛星已全部入軌[J]. 中國航天,1992(10):29-31.

[6] 劉登銳. 奮進號在太空拯救衛星[J]. 質量與可靠性,2002(5):48.

[7] https://science.ksc.nasa.gov/shuttle/missions/sts-49/sts-49-press-kit.tx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鴕鳥真的會把頭藏進沙子里嗎?
世界上最奇異的十種病
40億年前,月亮也曾有過大氣層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