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時學:歷史的機遇讓「金磚國家」脫穎而出
歷史的機遇和世界格局的變化使「金磚四國」脫穎而出。高盛公司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在2001年11月30日對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發展前景作出大膽預測時,未必曾預料到他發明的上述四國英文國名的縮寫(BRIC)居然會擴大到BRICS五國(吸收了南非),更是難以相信BRICS會成為一個國際組織,五國領導人每年舉行一次會晤。當然,他也沒有想到,BRIC會被中國人譯成悅耳動聽的「金磚四國」。
全文大約1600字,閱讀時長約為4分鐘。
報紙原文:《金磚國家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作者:上海大學特聘教授 江時學
如何確定金磚國家合作的重點
雖然金磚國家被認為是一個國際組織,但它無章程。因此,金磚國家的宗旨,只能從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後發表的聯合聲明或公報中看出。2009年金磚四國領導人葉卡捷琳堡會晤後發表聯合聲明只有15條,合中文1500字。2016年金磚國家領導人果阿會晤(即第八次會晤)後發表的宣言多達109條,合中文12500字。這意味著,金磚國家的合作領域在快速增加,可謂無所不包。
但是,金磚國家不是無所不能的「上帝」,必須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只有明確目標,突出重點,才能使金磚國家的合作取得更為理想的成效,才能使五國的合作事半功倍。誠然,金磚國家的合作領域既可以是國內問題,也可以是國際問題。但是,相比之下,金磚國家更應該在國際問題上發揮作用。
如何確定金磚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合作領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重大問題。眾所周知,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快速發展,全球問題不斷增多,其危害性日益突出。毫無疑問,全球問題的應對之道不是少數國家獨來獨往,而是世界各國加強磋商、協調和團結。因此,全球治理的動力應該來自所有國家行為體和非國家行為體的共同參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應該為之作出貢獻。
金磚國家既有積极參与全球治理的良好願望,也有能力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一主觀願望和客觀條件意味著,金磚國家在全球治理的地位不容低估。當然,全球問題數不勝數,應對這些問題的全球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金磚國家並非無所不能。
因此,金磚國家應該在全球治理的以下領域開展合作:如何推動全球化、如何構建和諧世界、如何完善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國際秩序、如何推動全球金融治理、如何加快多哈回合談判進程以及如何反擊貿易保護主義,等等。
適度地推進機制化是必要的
國際組織的運轉以及國與國之間的合作一般採用非機制化和機制化兩種形式。非機制化是指參與合作的成員國不成立正式的組織,沒有章程,也沒有明確的宗旨,僅僅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首腦會議或其他形式的會議,會後發表一個聯合公報或聲明。機制化可分為低度機制化和高度機制化。低度機制化是指參與合作的國家組成一個鬆散的集團或組織,擁有章程和較為明確的宗旨,但不制定具有約束力的法規。由於不設常設秘書處,該集團運轉的主要工作由輪值主席國承擔。除首腦會議以外,還有其他形式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部長級磋商或會晤。高度機制化通常適用於根據法律文件成立的正式的國際組織。它有明確的宗旨、章程和行動綱領,也有固定的秘書處。成員國甚至還應該為維繫其運轉而必須繳納會費。此外,這一組織通過的法律文件對其成員國具有一定的約束力。聯合國是一個公認的機制化程度最高的國際組織。
迄今為止,「金磚國家」之間的合作採用的是一種非機制化的形式。這一形式的優勢就是五國在開展合作時不受或很少受到制度性約束的限制,運轉成本低。但不足之處也是明顯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合作成效較差,很容易成為一個「空談俱樂部」。總之,為了使之取得更多、更顯著的成效,五國應該將能否儘快實現機制化這一重大問題提上議事日程。鑒於能否實現機制化是一個重大的問題,而且五國在這個問題上有不同的立場,因此,向機制化方向發展的第一步應該是低度機制化。
應該接納其他一些新興經濟體
金磚國家的「擴容」將達到以下幾個目的:一是進一步增強發展中國家的團結,使其他新興經濟體不會產生一種「局外人」的感覺;二是有利於世界上最重要的11個新興經濟體在G20內更加有效地協調立場。反對金磚國家「擴容」的理由之一是較多的成員國會加大磋商和協調的難度,從而損害其工作效率,也會產生官僚化。這一擔憂僅僅是一種想當然的推理,並非必然會成為事實。事實上,一個組織的成員國的數量與其工作效率並非必然是一種負相關關係。換言之,較少的成員國也可能會因無休止的爭論而無法儘快達成共識。
金磚國家過去的十年合作表明,中國與該組織的關係是一種雙贏:一方面,中國因參與金磚國家合作而提升了自身的國際地位,為鞏固新興經濟體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作出了貢獻;另一方面,金磚國家得益於中國的參與,得益於中國的所作所為。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78期第2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大家都在看
※塞勒:不懂心理學的行為經濟學教授不是一個好演員!
※社保制度:全球經濟發展的「穩定器」
※埃爾多安對美國徹底心寒,中東即將面臨大洗牌
※《衛報》:改變線路並未解決歐洲移民問題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