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遊記》,孫悟空為何遊歷了八九年才遇到神仙?

《西遊記》,孫悟空為何遊歷了八九年才遇到神仙?

孫悟空在花果山待了三五百年後,漸漸的有了人的意識。

原著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

有了這樣的想法,雖然苦惱,但總有一天會走上尋求長生不老的道路。

孫悟空也只是跟猴子們說說自己的心事,他萬萬想不到接下來的他要走上尋找長生不老之法的道路。

《西遊記》,孫悟空為何遊歷了八九年才遇到神仙?

在通背猿猴的點撥下,孫悟空辭別了眾猴子,走出花果山,尋訪仙道去了。

後來,他遇到了樵夫,且在他的指引下,拜在菩提祖師門下。

這一切,看似是巧合,其實是事先安排。

既然是事先安排,菩提祖師為何不在孫悟空離開花果山的時候便去引導孫悟空到西牛賀洲呢?

因為孫悟空自身的不足,一共有兩個。

1、不會說人話

原著道:「一群猴子耍了一會,卻去那山澗中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真箇似滾瓜涌濺。古云:禽有禽言,獸有獸語。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那裡的水。我們今日趕閑無事,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

「禽有禽言,獸有獸語」,也就是說,孫悟空在花果山的時候講的是「禽言、獸語」。

不會說人話,怎麼可能與人交往呢。

孫悟空想拜師學藝,必須學會說人話。

此時的他,不具備的就是這個。

假如離開花果山,菩提祖師便去指點他到西牛賀洲。

孫悟空會想什麼?為什麼人會懂「禽言、獸語」。

有了這一想法,他便清楚所遇之人並非是人,而是神。

知道神特意引導他,他也不會那樣的努力了。

因此,孫悟空必須在外遊歷學會說人話。

2、學人禮

《西遊記》,孫悟空為何遊歷了八九年才遇到神仙?

原著道:「持篙試水,偶得淺水,棄了筏子,跳上岸來,只見海邊有人捕魚、打雁、挖蛤、淘鹽。他走近前,弄個把戲,嚇得那些人丟筐棄網,四散奔跑。將那跑不動的拿住一個,剝了他衣裳,也學人穿在身上,搖搖擺擺,穿州過府,在市塵中,學人禮,學人話……猴王參訪仙道,無緣得遇。在於南贍部洲,串長城,游小縣,不覺八九年餘。」

就這樣,經過八九年的時間,孫悟空學會了人禮、人話。

人禮很重要,孫悟空一個猴子,假如剛出花果山便入靈台方寸山,連最基本的禮儀都不會,菩提祖師教起來非常困難。

通過在外遊歷,孫悟空學會了人禮和人話,自身的不足沒有了,具備了拜師學藝最基本的條件。

就好像人一樣,需要先學會說話,從父母那裡學到一些知識,然後到幼兒園掌握一些基礎的知識,之後再讀小學。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誰都不能越過

之後,孫悟空到了西牛賀洲,巧遇樵夫,然後拜師。

假如孫悟空沒學會人話,即便他到了西牛賀洲也不會遇到樵夫的。

學會人話、人禮,只是最基本的,就像小孩從幼兒園畢業一樣。

接下來在靈台方寸山,他跟著師兄們學會了洒掃應對,進退周旋之節。之後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閑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

這一切,看似很平常,可對於孫悟空而言,很難。

七年,不是菩提祖師特意考驗孫悟空,而是讓孫悟空減少與人的差距,讓他變成「人」。

《西遊記》,孫悟空為何遊歷了八九年才遇到神仙?

只有這樣,他才能以人的思維去學習旁門左道。

假如按照「獸」的思維去學,那菩提祖師教出來的只可能是一個嗜殺的妖魔。

菩提祖師用心良苦,他雖然想讓孫悟空去大鬧天宮,但他不想教出一個吃人、殺人的妖魔。

這是菩提祖師的底線,教孫悟空的底線。假如孫悟空不善,他絕不會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書生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六耳獼猴,他是最稀有、最特殊的猴子嗎?
《西遊記》鎮元子供奉的「天地」究竟指什麼?他的老師
《西遊記》天地神人鬼五仙,他們各自以誰為尊?
降伏沙悟凈其實很簡單,只需這句話,可孫悟空把事情搞複雜了

TAG:萌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