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不是你想搞,想搞就能搞
GIF/1K
文 莫知西東
最近在看兩本饒有興趣的書,一套是《全球通史》,一本是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
對於在信息爆炸泛濫的現代,很多身邊的朋友對我堅持看紙質書本,比較好奇。我儼然成了一個另類,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在特立獨行的作秀,我不確定這件事是不是有點悲哀。
GIF/1K
電子書隨手可以通過閱讀軟體下載,相對於買實物,電子書更加廉價。然而,我對電子書有點抵觸,之所以喜歡看紙質書,是我覺得這樣更加正式一點。就像九十年代家裡買了一個小霸王學習機,聲稱「寓教於樂」,在遊戲中快樂的學習知識。可笑的是,對我來說,除了第一天瀏覽了一遍學習功能,之後全都打遊戲去了。「寓教於樂」這個理念,對我完全不起作用,只是個打著學習的旗號,一本正經的打遊戲而已。電子書同樣的道理,我深深的了解我自己,我知道自己看不了幾頁,就切到王者榮耀或者微信朋友圈裡去了。所以,紙質書對我來說更像是坐在教室里很嚴肅的聽老師講課一樣,不能輕易的違反紀律開小差。
GIF/1K
最近看《全球通史》,忽然才意識到。自己對科普類,歷史類特別感興趣,以前看了有關西醫的發展,量子物理學的發展,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間簡史,秦朝,清史,明史,國民性演變歷程,等等。都是真正的主觀能動性的促使,沒有任何外力逼迫的情況下,愉快的看完的。我這麼有求知慾,為什麼以前學習很糟糕?我仔細回想了一下,從小學到大學,沒有一次這麼愉快的學習體驗,都是被無形的鞭子抽著往前走,不,是往前爬。
因為糾結這個梗,我便轉頭開始反思中國的教育。我認為中國家長在教育的理解上還很混沌,並且不理智。看看現在的家長,給孩子從小就開始報各種培訓班,因為一句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讓培訓成了一個形式主義,藝術類的尤其多。很多無良培訓機構趁機濫竽充數,用三腳貓的功夫,忽悠家長,大肆斂財。我就沒搞明白,你培養孩子這些藝術為了啥?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財力、物力,是以後可以成為一個大藝術家?孩子有一天長大了,說要端藝術的飯碗,估計大部分家長又會很尷尬,藝術能當飯吃靠譜么?我年幼的時候不知天高地厚,跟家裡說要去北漂,你猜怎麼著?我現在在工地上修路,對了,還是找個正常點的職業吧,藝術不能當飯吃。比如我身邊同事,人才濟濟,有播音專業,有醫學畢業,有法律專業,有計算機專業,有聲樂專業,有籃球專業。。。現在都在工地修路。。。哪怕是想活的文藝點,又會覺得太過特立獨行,不適合工作的環境。
GIF/2K
那麼我們國家培養出來這麼多大學生,驢唇不對馬嘴的工作,專業有什麼意義?我們全社會把文憑看的太過於沉重!以至於扭曲。我以前年輕那會,經常寫文字臭罵應試教育,我竭盡全力的侮辱應試教育,狠狠地侮辱它!現在我不這麼想了,我覺得應試教育很好,很公平,它能選拔出適合搞科學研究,學術研究的優秀人才。繼續培養這部分優秀人才,讓他們成為人類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進步的探索者。剩下大部分應該回歸現在我們國家倡導「工匠精神」,強調職業技能培訓,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混個文憑,為了方便畢業以後找個體面點的工作罷了。
要把「工匠精神」普世下去,就得做好職業技術學校與社會分工的銜接。還要改變人們對文憑的過度解讀。別讓中專,技校畢業的在社會中抬不起頭來。但是就目前來看,中專,技校很可悲,培養出的人,處境更尷尬。根據我身邊知情人講,有老師給學習較差的學生,做工作推薦去技校,並且送去一個學生,會從技校方面獲得一定的報酬。這個問題我無法驗證其真實性或是不是普遍存在,如果是真的,就說明了兩個問題,其一,技校招生難,沒人願意花錢去拿一個備受歧視還不中用的文憑。其二,技校培養不出什麼技術人才,純粹是個騙錢的託兒所。
我前陣子看了一個日本電影,叫《哪啊哪啊神去村》,電影內容梗概是,主人公高考成績不理想,去了一個相當於國內職業學院的學校。學的是「伐木專業」,主人公從抵觸伐木,一直到深深的愛上伐木。我當時納悶,日本竟然還有這麼具體的技能專業設置,不就是電鋸刺啦一下,把樹放倒不就行了么?然而我錯了。我在電影中,深深的體會到,什麼是「工匠精神」,它絕對不是扯著嗓門高喊口號,而是像骨子裡世世代代就帶著的優良傳統,身體力行,很平靜、很理所當然的傳承下去。
- end -
閱讀有風險,關注需謹慎。
TAG:莫知西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