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樂隊》:沒有不看的理由,唯一能讓人笑中帶淚的喜劇!
在大鵬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縫紉機樂隊》里,他飾演的程宮(成功),作為一個靠著嘴炮和夢想的力量,他攢了個看起了很不靠譜的樂隊,想要辦一場看起來很不靠譜的演唱會。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看起來似乎很不靠譜的夢想。
而喬杉,是影片中有著搖滾夢想的小鎮青年胡亮。他憑藉一口大舌頭的普通話(畢竟也沒有其他人),成為了縫紉機樂隊的主唱,也承包了影片絕大部分的台詞笑點。
電影有三張王牌,第一張,是視覺上的爽感;第二張,是情節上的爽感,第三張,是密集笑點的提供者。
可以說,從電影視覺滿足、到故事性,乃至娛樂性上,《縫紉機樂隊》都足以提供較為流暢的觀影體驗。
簡單粗暴點說,《縫紉機樂隊》,至少是一部適合在國慶檔觀看的及格之作。
而,誰能想到,這部期待值有三星半以上的喜劇片,竟然在國慶檔遭遇到「並非不可描述卻的確一言難盡」的對待。
以至於,導演大鵬深夜在朋友圈連髮長文,言辭懇切、感慨萬千,心疼《縫紉機樂隊》的「現狀艱難」。
「配樂+蒙太奇」的形式是快速表現一個事件總體進展的絕佳手法。而低端的「配樂+蒙太奇」:配樂是配樂,蒙太奇是蒙太奇,可《縫紉機》至少有兩個場景做到了高級「配樂+蒙太奇」。第一次是《都選C》,這首歌是電影故事裡的歌,導演把它乾脆當成BGM,穿插樂隊表演畫面,就像《愛樂之城》里,高司令彈琴,穿插情侶關係進展的畫面,最後又回到高司令彈琴。這種把必須出現的歌當做BGM的做法,比突然來一個BGM的做法要高端。
鼓手的愛情線做到了前後呼應,完整;胡亮深夜去打工,前面有伏筆,後面有呼應,完整。許多人詬病摩托車手的再次出現純屬巧合,George卻認為這是個亮點,亮的地方不止是前後呼應,亮的是大鵬對夢想的最後一點善意。如果我們不以為然的事情真的在我們眼前上演了,那將是多麼顛覆的一個畫面。沒錯,《縫紉機》里摩托車手的出現就像暗戀的人對你說「其實我也喜歡你」一樣扯淡,可是這俗套的、狗血的、YY的劇情對於這部喜劇片來說,已經嚴肅得不能再嚴肅。畢竟支撐程宮回到吉安把演出完成的,是其原本就沒有完全磨滅的理想的,摩托車手的出現只是像鬼魅一樣在背後推了他一把,這種被某個畫面突然點燃的詭異情形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比比皆是。
影片中的兩首歌,《都選C》、《塑料袋》都挺好聽的。
如果一部商業片,它能夠讓人笑上十次,能夠讓人想要哭上一次,故事的餘味能夠讓人唏噓一場,我想不出,還有什麼理由不及格。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夢,就像電影里所說的「大吉他」一樣,「大吉他」不是單純的一個建築,它是一種符號,象徵著每個人心中的那個夢,建築可以被推到,但是夢卻不能。
電影里的大鵬做的是搖滾夢,電影外的大鵬做的是電影夢。
歷時兩年拍攝,耗費無數心血的《縫紉機樂隊》就是大鵬導演現實生活中的夢,而大鵬導演不余遺力地宣傳自己的電影,想盡一切辦法,甚至是去各個明星微博下面去求關注,無非是想讓自己不留遺憾,這又有什麼好嘲笑呢?
最後,魔仙還要提醒各位,電影結局有彩蛋,絕對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