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十次,從來沒刷過「主宰」的劉備何以稱大哥
其實「桃園結義」最核心的問題不是在哪兒結義的問題,而是誰是大哥的問題。
三人中,論財力劉備不如張飛;論武藝劉備在關羽和張飛之下;論年齡,有野史說關羽比劉備還大。但是三人結義時為什麼關、張會甘願屈為老二、老三而獨尊劉備為大哥呢?愚以為這除了跟三人中劉備最為年長外,還跟劉備身上具有過人的能力有著莫大的關係。
易中天曾說劉備先後「五易其主」,其實小覷了這個善於寄人籬下來發展自己的「天下英雄」。易中天將其易主的歷史說少了一半,可能是易老讀史不精所致。
且看《三國志》中關於劉備在赤壁之戰前十易其主的具體記載:
1.最初跟隨校尉鄒靖討黃巾。(《三國志·先主傳》)
2.在平原人劉子平的推薦下,跟隨了史失其名的青州從事。(《三國志·先主傳》裴注引《典略》)
3.投靠大將軍何進的都尉毌(音貫)丘毅。(《三國志·先主傳》)
4.投奔幽州公孫瓚。(《三國志·先主傳》)
5.與公孫瓚的青州刺史田楷屯兵齊國(今山東淄博市),受田楷節制。(《三國志·先主傳》)
6.離開齊國投歸徐州牧陶謙。(《三國志·先主傳》)
7.陶謙死後,劉備領徐州牧,旋被呂布擊敗,投降呂布,屯兵小沛(今江蘇沛縣東)。(《三國志·先主傳》)
8.被呂布打敗,投歸曹操。(《三國志·先主傳》)
9.在徐州被曹操打敗,投歸袁紹。(《三國志·先主傳》)
10.離開袁紹,投歸劉表。(《三國志·先主傳》)
「城頭變幻大王旗」,如此頻繁地改換門庭,古今跳槽者無出其右,似有反覆無常之嫌。不少善良的讀書人會問:這樣的「變色龍」劉備,能算大英雄嗎?
在三國時期,劉備是最後崛起稱霸的,除了諸葛亮及龐統輔佐外,還有他心意堅韌和機謀權變的能力有關係。
劉備深知道德的感化力量,所以他一直高舉仁德信義的旗幟,身邊武將至死不渝地拚殺也是助他成功因素之一。劉備即使需要利用權力、機變的時候,他也決不放過機會,不過他比曹操適度而已。基本上符合那個時代老百姓〝譴惡楊善〞的傳統文化心理。
劉備的「遣眾將」、「摔阿斗」、「要投江」成了他留給後人的「遺產」。劉備十年磨一劍的御人功夫的確是爐火純青。
因為劉備學的是帝王術,所以深不見底。 一般人會以為這個人其實沒有什麼大才,他沒有出眾的才華,寫不出出眾的文章;沒策划過一兩次像樣的謀略,在曹操面前說到英雄時手中的筷子都嚇落了,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
專心地做好一件事情,就是要把精力投入到自己所善長的地方。同樣,現在大多數人的生活無外乎為吃飯而早九晚五,搭公共汽車上班下班,回家休息,沒多大區別。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卻分出了成功者和失敗者。
成功者不是因為他們有過人的才華,而是他們在自己認為能做好的事情上多花了幾分鐘的時間。
※因為沒留鬍子,康有為欲當張勳的宰相而被拒
※如果單純講軍隊的戰鬥力,北宋軍隊一點都不虛
※落草同樣遭欺壓,投名狀讓這位大英雄糾結
※中國歷代的聖旨都很精美,只有這位皇帝的聖旨太土了
※盤點世界歷史上那些出名的左撇子
TAG:華夏歷史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