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背後隱藏著北朝歷史密碼,封建武士階層主宰了歷史
北魏壁畫
花木蘭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故事後面隱藏著整個北朝的歷史密碼。小號學習陳寅恪先生髮明的「以詩解史」方法,為大家揭示《木蘭詩》背後的驚人真相。
花木蘭家族可能是武士世家,負有兵役。反映了北朝到唐初的府兵制下的生活場景
《木蘭詩》是北朝著名的民歌。其中提到了很重要的歷史密碼,就是府兵制(後來的唐朝因此而強盛)。花木蘭的父兄承擔著法定兵役,屬於軍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這個就是證據。
北朝騎兵
雖然原型不可考知,但它反映了北魏時代北方六鎮、乃至唐朝初年的的生活場景。花木蘭家族可能是著名的武士世家,以至於按冊「點兵」的時候,多次提到這個家族。可惜這個家族當時沒有成年男丁,詩中說她有個姐姐、有個小弟,所以花木蘭作為次女就替父從軍。
北魏壁畫
花木蘭需要自購戰馬及裝備,這也是世界各地封建武士階層的特徵之一
更奇特的是——花木蘭家族就像歐洲的騎士,需要自購戰馬和裝備。這點就是武士階層最明顯的證據之一。北齊皇帝高歡的經歷也能印證花木蘭屬於武士階層。高歡本是貧困戶,後來娶了鮮卑貴族的女兒婁昭君,他用婁家的嫁妝去買了戰馬和裝備,做了個「隊主」一類的基層軍官,相當於現在連長(或百夫長)。
北魏壁畫 狩獵
花木蘭在「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些裝備加起來價值已經很大,恐怕已經能抵得上一個小戶之家數年的收入了。自購裝備、為可汗而戰、為榮譽而征,這是世界上大多數民族的封建武士階層的特徵。平民沒有能力做到這點,一般來講也沒有這個義務。守護國家、捍衛君王,是武士階層的事情。
春秋時代也有武士階層,需要自備戰馬、兵車、矛戈、盔甲……
其實我們春秋時代也有武士階層和兵役,叫「乘馬之法」。一個村落要出戰馬、兵車、戰士,去參加貴族和國王發起的戰爭,跟木蘭詩反映的情形差不多。《漢書·刑法志》和《司馬法》都說「…甸,六十四井也,有戎馬四匹,兵車一乘,牛十二頭,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千戈備具,是謂乘馬之法」
這個比花木蘭家的還要嚴格,不僅要自備戰馬,還要出戰車,出重裝步兵(甲士)和輕裝步兵(卒),甚至還要出「戈」,連武器都是自備的。
花木蘭「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說明這個村邑有一大群人負有兵役,也說明這個村很可能就在北魏的六鎮地區,那裡的村邑都是軍戶區。
另一首樂府《孔雀東南飛》,說明了北魏的漢化
梁啟超先生考證,《孔雀東南飛》也是北朝作品。從該詩的生活場景看,其故事發生在中原地區。按北魏歷史來看,則是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後的生活場景。那時候宗法秩序已經成型,生活開始變得壓抑,與花木蘭那種青春活潑氣息已經相去甚遠了。
孝文帝
如果不要那麼學究氣,可以認為,花木蘭所代表的武士階層是整個北魏到唐初的歷史主角,在抵抗柔然的前線,在北魏六鎮出走關中的路上,在西魏北齊的戰爭中,在大唐的西域、中亞,在漠北草原……他們都是主力。(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殺光所有嬪妃,逼得皇帝離家出走,她是中國古代第一人!
※38每周名人故事——朱棣
TAG:搜狐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