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整口過就不是好壺,是這樣嗎?
關注「紫砂壺收藏」紫砂愛好者聚集地
淺析關於紫砂壺的整口
文丨砂海墨韻
口蓋嚴謹,密封性好,是許多壺友評價紫砂壺做工的標準之一。
於是壺的口蓋嚴密且通轉,已經成了現今大多數壺友購壺的基本要求,而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就有了整口這一工序。
今天與大家聊一聊紫砂壺的整口。
紫砂整口
紫砂壺在燒制時是會收縮的,由於壺蓋與壺口並不是一體,在窯內高溫下,因為泥料或製作薄厚因素等,其收縮會不同,有些會發生輕微變形。
其中有許多不可控因素,可能進窯之前是嚴密通轉的出窯就未必,這樣燒製成品後,壺蓋與壺口很難完全嚴絲合縫。
整口工序
整口,即是一遍燒制後,通過打磨的方法磨平口沿、磨掉蓋子口多餘的部分。
之後抹上同種泥料,再次燒制,這樣,做出來的壺就口蓋嚴謹了。
整口好壞
有許多壺友比較反感整口,因為經過整口過的壺,一般在壺蓋口都會有色差。
因為整口破壞了明針,露出了砂粒和氣孔,即使抹泥重燒之後,仍會有色差變化。
口蓋色差
一般來說普通紫泥或者段泥,顆粒較粗的話,整口後的痕迹是相對看的出的,而朱泥大紅袍或者目數較高的紫泥,越細膩,這個痕迹就相對越不明顯。
因為整口後的劃痕其實就是暴露在外的紫砂顆粒的感覺,自然是泥料越粗,痕迹越明顯。
許多壺友認為整口是作者的工不到位,所以才需要進行修整,而且認為整口破壞了一把壺的完美品相。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首先,這不能片面的講是工的緣故。要想不整口的壺,口蓋也嚴密通轉。只有制壺者同時也對泥料、泥性都非常了解,掌握不同泥料的收縮率才能做到。
但很少有制壺與泥料都精通的壺藝人,甚至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即使是以前的龍窯老壺,很多壺的口蓋都不是非常嚴密的。
整口工序
而且,整口對制壺的工藝也是有要求的:
1. 蓋子不能太大,不然整口時要磨掉的部分太多,極為費力難做。
2. 壺蓋一定要稍微大於壺口,如果做生坯時蓋子大小正好,或者小了些,那燒成後口蓋會更寬的。
其次,要求口蓋要密封性好,又不接受整口,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矛盾的。
舉個例子,一位作者做了一把石瓢,沒有進行整口,導致壺蓋有些涎水,壺友們紛紛抱怨不好用。這次他又做了一把石瓢,進行了整口,又有壺友抱怨破壞了品相,難看。
子冶石瓢
那作者到底是整還是不整口呢?
答案是市場說了算。
大部分的壺友都將密不漏水做為一把好壺的評判的標準,於是根據市場的反映調整,整口也就成了如今常見的一道工序了。
正確看待
在我看來,整口算是一種校正,無可厚非,但是也不能過分整口。
整口其實不是什麼壞事,他在某種程度上保證了成功率,應該說是工藝的一種進步。
但如果創作的過程中,不去追求精準,過分依整口,就不應該了。
註:整口後二次重燒色差也不會太過明顯,而且也可用輪砂紙打磨。
一把壺不是整口了就不好,不整口就好,壺友們應以平常心去面對,切莫鑽了牛角尖。
若願與我成為朋友可加微信,驗證暗號:壺友
※紫砂泰斗顧景舟生平的三大遺憾
※紫砂不僅可以用來做壺,這些紫砂做的物件你有看到過嗎?
※新手如何購買紫砂壺?如何挑一把好壺?
※紫砂原礦老早就封了,到底還有原礦紫砂壺嗎?
※紫砂壺到底貴不貴?
TAG: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