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古代死刑都是要秋後問斬?看完你就知道了

為什麼古代死刑都是要秋後問斬?看完你就知道了

相信看過很多TVB、大陸電視劇的讀者都會經常在古裝劇中,常常看到在法官審判完犯人後,朝廷的那些命官總會這樣說:「打入死牢,秋後問斬!」,小編最深印象就系周星馳、張敏主演的《九品芝麻官》,裡面無良的貪官就是判處張敏故意殺人而打入天牢,等待秋後斬首處決的。那麼古代刑法中關於「秋後問斬」是從何而來,究竟有何典故?以下由本小編做個大榕樹底下的「講古佬」,向大家講講法律的歷史。據考證,這種「秋後問斬」的制度最早起源於周朝,到漢朝時,「秋後問斬」已經成了一項固定的法令。而自此亦成為歷朝古代刑法所沿用的重要制度,具體歸納有兩個原因。

為什麼古代死刑都是要秋後問斬?看完你就知道了

原因一:封建統治者借天意之名,行殺罰之實。古時候,由於科學文化的落後,人們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無法理解,封建迷信萬事萬物都是有「神」去主宰,「信天命」更是在人們心中已根深蒂固。大多數人認為災害、瘟疫、祥瑞、豐年都是「天」賜予的,因而人們的一切行為都必須符合天意。設官、立制不僅要與天意相和諧,刑殺、赦免也不能與天意相違背。

為什麼古代死刑都是要秋後問斬?看完你就知道了

「秋季」對應五行中的「金」,金的本性冰冷,從五行中講這時生命沉寂,一年四季中生命力最低,而且金代表用於砍伐的工具,是破壞的代表。春夏是萬物滋育生長的季節,秋冬是肅殺蟄藏的季節,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則,人間的司法也應當適應天意,順乎四時。而且秋冬斷獄、行刑,不誤農時。所以,應當春夏行賞,秋冬行刑。如果違反天意,會招致災禍,受到上天懲罰。於是,「秋冬行刑」被載入典籍,成為一項法令而一直延續到封建社會滅亡。

為什麼古代死刑都是要秋後問斬?看完你就知道了

原因二:為方便人們觀看,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後通常都會要求「秋後」集中處死,亦會事先公告。為何選擇「秋後」處決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考慮「震懾愚民」的作用。農民在秋冬二季較為空閑,方便前往觀看,起到「震懾」的作用。在古裝劇中,我們也會看到地方官號召和強迫民眾前往觀看行刑場面的鏡頭。

為什麼古代死刑都是要秋後問斬?看完你就知道了

那麼,「秋後問斬」具體又為何時呢?

據歷史記載,行刑時間一般為孟秋、仲秋、季秋三月。這三個月各為農曆的七、八、九月,是秋天的三個階段。到了唐代,死刑執行的時間定在十、十一和十二月。唐代這一規定也一直為後世採用,直到清末。事實上,「秋後處決」不過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所作的一項制定,而一旦形勢處於緊急狀態或遇到危及其根本利益的重大案件,統治階級就不顧一切,而以「決不待時」加以處決。其實,無論是統治階級借天意也好,還是為了起到警示作用也罷,「秋後問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為糾正冤、假、錯案贏得了時間,歷史上曾發生過不少這樣的事情,電影「九品芝麻官」中的包龍星不就是趕得及在秋天來臨之際幫張敏翻案嘛,見笑見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小懶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皇帝為什麼普遍壽命不長?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三國秘聞:《三國演義》最痛心的地方在哪?看完你就知道了
溥儀退位後在當時的影響力還有多大?看完你就懂了

TAG:覃小懶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