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清代花鳥名家居巢和居廉作品欣賞

清代花鳥名家居巢和居廉作品欣賞

居巢、居廉是19世紀中後期廣東畫壇的兩位重要畫家,以撞水、撞粉法繪花鳥草蟲著稱,自成「居派」。20世紀初,居派的繪畫風格更成為了當時嶺南的主流畫風。嶺南畫派創始人之高劍父、陳樹人均是居氏學生。 居巢(1811—1865),字梅生。原籍為江蘇揚州寶應縣,先世來粵做官,落籍番禺河南隔山鄉(今在廣州市海珠區)。居巢在技法上主要延續明清兩代逐漸發展起來的工寫結合的新畫風,並進一步發展了惲派的沒骨法。惲氏的沒骨法特別注重水的運用,以濕筆為主,色中用水,水中用色,使色與水渾然一體;點花粉筆帶脂,點後復染,點染同用。在此基礎上居巢創撞水、撞粉法。撞水法即畫花葉時,在干未乾之際,注入少許的水,花葉的邊沿帶有輕微的輪廓線,色、墨有豐富的濃淡變化,有陰陽向背;而撞粉法則先施薄粉,再注水少許,將紙稍傾斜,粉色一邊厚,一邊薄,產生富實感的凹凸效果。居巢在拿捏用水、用色、用粉分寸總恰到好處,妙在有意無意間,似非刻意經營。這種技法創造出的鮮潤透明的效果,特別適合於表現嶺南明麗陽光下,帶著清晨露水,映著斑駁光影下的花果魚蟲,使筆下物象具有光感、質感和空間感。居巢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他的作品富有詩般意境,詩情與畫意在其高超的寫實技藝下到達了和諧統一,亦由此傳遞出一份文人寧靜、雅緻、閑適的生活狀態和心境。

居巢的作品在當時就獲得很高的評價,「尺幅兼金,人爭購之」,人們將他與另一著名畫家黎簡相提並論,惜其早逝,其影響力卻通過從弟居廉持續影響嶺南畫壇半個多世紀。

居廉(1828—1904)是居巢從弟,字古泉、士剛,號隔山老人。居巢長居廉十七歲。居廉在技法上並未青出於藍,但勝在題材上能突破傳統所限,豐富多樣,種類涉及花卉、蔬果、竹木、昆蟲、禽鳥、家畜、水族等,當中很多都是過往的畫家從來沒畫過的,諸如月餅、角黍、火腿、臘鴨、江瑤柱、粽子、豬肉等常見而不經意的東西均能入畫,眼之所到,筆便能到,無物不寫,無奇不寫,皆涉筆成趣。中年以後更涉足人物和山水畫,成為一名全能型的職業畫家。居廉作品的氣格離文人畫遠甚。所幸是居廉寫生尤勤,雖然不擅作詩,但對自然感受力卻很強,為人性情純樸天真,對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興緻勃勃,常常以日常所見入畫,他筆下的嶺南田園風光和物產,處處盡露野趣生機,亦是畫家在鄉間純樸生活的真實寫照,作品透著濃濃的生活氣息,較其兄的文雅畫風,另有一種純真可愛之趣。

居巢《鯰魚》 19世紀50年代—60年代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居廉《風雨花(韭蓮)·蝴蝶》 1873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居廉《玉簪·蝗蟲》 1873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居廉《尖齒臭茉莉·蟬》 1873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居廉《夜來香·黃蜂》 1873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居廉《山茶花·蜜蜂》 1873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居廉《瓊花·蝴蝶》 1873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居廉《荷包牡丹》 1856—1864年 廣東省博物館藏

居廉《萬帶蘭》 1856—1864年 廣東省博物館藏

居廉《鬼燈籠、鬼箭羽》 1856—1864年 廣東省博物館藏

居廉《蝦脊蘭》 1856—1864年 廣東省博物館藏

居廉《華南龍膽》 1856—1864年 廣東省博物館藏

居廉《長萼堇菜》 1856—1864年 廣東省博物館藏

居廉《並蒂蓮》 1887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居廉《瓜藕》 19世紀70年代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王鐸《草書詩卷》欣賞
清-樊圻繪畫作品欣賞
李可染作品欣賞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