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18世紀的中國遇上18世紀的法國

當18世紀的中國遇上18世紀的法國

走在香港的「古董街」荷李活道上,不經意間你就會錯過這家特別的私人博物館,「兩依藏博物館」的名號定在一樓的外壁上,細小而雋永。館內別有洞天,三層樓的建築為古代傢具、粉盒等藏品設置了寬闊的空間,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頗為難得。

兩依藏博物館就在這條路的裡邊

兩依藏博物館是一座黑白兩色、窗玻璃內配有殖民地時期的歐式百葉窗的經典四層小樓。

兩依藏博物館(Liang Yi Museum)是香港收藏家馮耀輝(Peter Fung)一生志趣的結晶,兩依藏目前的館藏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古董傢具約有四百件,珠寶粉盒類別合計四百五十件,另有一部分即為銀器。

兩依藏收藏創辦人馮耀輝素有香港「股壇頑童」之稱,卻也以其「兩依藏」的收藏廣受關注,藏品尤見名貴的黃花梨、紫檀傢具、沉香等。

倆依藏創辦人 馮耀輝

藏博物館取名兩依藏,馮耀輝先生說:「因為我有兩個女兒,名字里均有『依』字,由此來了靈感。有人說我愛護祖國寶貝、重視中華文化,如同親生千金,不無道理。」

他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搜羅古典傢具,30多年來凡入手,絕不扔不賣。當藏品多到家中放不下時,馮耀輝大手一揮,買下了荷李活道181號至199號十多間門面的「華冠大廈」二至三樓。

幾經籌備後,2014年的荷李活道上立起來一座兩萬平方尺的(約合1858平方米)的兩依藏博物館,這也是香港最大的私人博物館。

隨著兩依藏博物館開幕,華美的中國古傢具們將會一一展示其瑰麗風采,這將是對已流逝的中國傳統精緻工藝最好的致敬。 就像香港本身,兩依藏博物館亦是融合東西方文化之所在。對那些喜歡古代中國的人來說,古典傢具將相當吸引。

黃花梨六扇透雕圖屏 十八世紀 每面長54.5X高210CM

黃花梨小翹頭案 十八世紀 長145X寬38X高84公分

黃花梨五屏鏡台 十八世紀 長56X寬33.5X高79公分

黃花梨六扇透雕圖屏透雕細節

黃花梨五屏鏡台

然而,作為世界上重要的珠寶化妝盒、粉盒的收藏地,對歐洲歷史有興趣的人,亦會收穫頗豐。兩依藏擁有近400件珠寶化妝盒,所屬年代跨越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中葉。

此類璀璨的藏品分別於2011年、2013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倫敦的金匠大廳舉辦過專題展覽。閃爍著珠寶光輝的配飾和化妝盒,曾是每個西方貴婦晚裝的必備品,出自卡地亞、梵克雅寶等第一流的珠寶製造商,都是歐洲珠寶工藝的經典之作。 兩類珍寶,東西交融,相得益彰,兩依藏博物館將是他們永久的家。

手袋 約1910年 金,鑽石,紅寶石和藍寶石 通寬12.6cm

粉盒 梵克雅寶 法國,巴黎,約1930年 金,鑽石,綠松石,紅寶石和琺琅 長8.5*寬4.5*高1cm(右)

粉盒連唇膏盒 約1910年 金,鑽石和紅寶石 直徑6.3X高1.7cm

我們現在看到此間的四百件明清黃花梨、紫檀古董傢具,是幾十餘年前開始搜集的。那時候古瓷器貴,馮耀輝就轉身往古傢具那裡玩賞。

而且「文革」掃除什麼「四舊」,把好端端的紅木客堂大椅子拆開來做成小算盤賤賣,所以販到香港來「三鈿不值兩鈿」,也賣不出大價鈿。加之香港人住房面積都不時興大,難以「奇貨可居」!

價鈿不貴,馮耀輝又擁有面積相當大的地方可放置,所以有條件來收藏這些昔日看為「雞肋」、今朝視之至寶的老古董。

倆依藏創辦人 馮耀輝

當然這些老古董如今很值錢,但是他認為其價值高,不在於拍賣拍出的天價,而是那場公認的「浩劫」沒有害其化整為零成了「算盤子」。更幸運的是,能為老祖宗積德,把這些不可能仿造偽作的我國古老文明的實物見證——明清傢具大量且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永遠保存下來。

回憶起當年收藏傢具的點點滴滴,馮先生如數家珍——

「我追蹤這兩座同樣高210厘米、座寬93厘米的屏風,整整花了20個春秋啊!那位舊藏家大概真被我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了,才捨得割愛給了我。」

如此龐大的屏風頗為罕見,又用名貴紫檀為材,更為稀珍,再是以整塊巨料製作,就更無言形容了。從精雕細刻的裝飾風格來分析,其與18世紀末19世紀初為圓明園定製的那批傢具陳設不無關係。

因為其大量運用了西方風格的葉沿紋來裝飾,再加上寓意福(蝙蝠)壽(蟠桃)的吉祥傳統圖案呈現,與建園祝福慈禧太后正相吻合。可惜的是,屏心中置的紋樣如雲間山谷的大理石,好似後來更換上去的。

另一座收來時,更是只剩原制底座部分,還缺了兩片站牙。可是仔細觀察發現了奧妙,那條環板、披水牙子上的博古回紋及卷草浮雕顯得如此輕盈靈動,豈不與嘉慶道光年間的裝飾風相暗合?馮耀輝打起精神來拾遺補缺。經高手修復,有人竟說她倆是孿生姐妹屏風。

「真正孿生兄弟的例子是黃花梨透雕方角櫃,其左右隔倉並不對稱,左邊有透雕拐子龍的櫃門與櫃幫,右邊則是密閉式門櫃,並無裝飾且寬於左邊,而下層的兩扇櫃門倒是對稱而一樣寬度的,外面櫃門的上端有透雕的圓開光同樣是對稱大小一致的。裡面有極其標準的架格與抽屜組合有序。」

中式傢具講究對稱,為什麼其上層兩邊會左窄右寬呢?馮先生推測另有一個右窄左寬的「兄弟櫃」,也許是兄弟分家產時各分一櫃,把一對孿生「兄弟櫃」生硬地分離了。

那一個櫃是馮耀輝先生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收藏到的,過了十年左右果然覓到另一半,兩櫃合成一對,由不對稱變成了對稱。此櫃還有不尋常的地方,它比一般的進深大,而且隔倉尺寸不一,或通風或密不透光,似乎別有用途,還該好好研究。

「再說20年前的一對椅失而復得的故事,讓同好同樂吧。有天逛古傢具店,店主給我看一對矮背南官帽椅,材質是紫檀,造型高雅,線條流暢,靠背上的梳背直柵的間距密集,而且向後扳出弓形曲線斷面,又與後腿上截後仰的曲率順勢同步。」

「再觀位於扶手的直柵,一端立足於直線形地基,另一端頂接蜿蜒曲線的扶手把,由下往上順勢自然流轉或外張或收緊,平中見奇,匠心獨特,逸趣絕頂!仔細觀察此椅,不少部件是利用二手紫檀製作,可見當時紫檀匱乏吧。

「由此估量其製作年代應在18世紀後期乃至更晚。匠人將扶手、靠背、座面以及踏腳棖構件構合的部位一一用銅箍加固,連四足也包裹金屬套,藏拙露巧,工匠創意令人嘆服。

「當時,我不假思索付下定金購了這對雙胞胎官帽椅。翌日去運貨時,貨主面露尷尬地直言相告,一把椅給人順手牽羊了,只剩下孤單單「獨苗」了。所以,我在兩依藏初版時的圖錄以及去彼岸歷史博物館的展示時,都是單椅。

「想不到15年後古董商王就穩先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舊金山找回了失竊的那把椅,真是喜出望外!我將藏品出版,並不是張揚自己收藏豐厚,而是為了給更多朋友分享我的收藏成果,特別是給未有機會來香港的人們一飽眼福吧。

「善良之心有善報——前面提到的那對黃花梨姐妹櫃,因為有位收藏朋友看了我的書,按圖索驥找到了兩依藏。他倒很有風度,開了一個價,買與賣則由我自由選擇,可見收藏家的心思是同樣的,要麼求全,要麼割愛,胸襟何等寬廣。」

紫檀插屏式透雕大座屏 十八世紀 長135X座寬65X高206cm

紫檀燈台一對 十八世紀 座長50X座寬50X高163公分

紫檀佛龕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 長54X寬63X高109cm

神龕、佛龕在中國廣泛使用,式樣繁多,而本例屬於建築模型式佛龕。採用重檐歇山頂,與故宮三大殿的保和殿頂部相同,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為清代官式建築中最高等級之一。六抹隔扇、飛檐、斗拱、欄杆、須彌座等部件一應俱全,各建築構建如梁枋、雀替、欄板等等皆浮雕捲雲龍紋、纏枝蓮花等各種顯示皇家身份的裝飾紋樣。

「傢具是拿來用的」。馮依凌一直記著父親的這句話,即使現在中國內地古董熱飆升,古董傢具的價格突飛猛進,在兩依藏展出的傢具藏品並沒有設置任何的隔離。

黃花梨五屏風式鏡台 十七世紀 長70X寬36X高100cm

黃花梨家頭翹頭案 十七世紀晚期和十八世紀初期 長199.5X寬36X高91cm

紫檀小方角櫃 十八世界 寬57.5X深34.5X高69cm

烏木鑲大理石面方桌 十九世紀 長82X寬82X高86cm

紫檀嵌大理石凳一對 十九世紀 長49X寬37X高48cm

紫檀清式扶手椅四張十八世紀晚期或十九世紀初期 長60.5X寬46.5X高91.5cm

浮雕正面五爪龍在如意捲雲中若隱若現

紫檀嵌大理石清式長椅 十九世紀 長101X寬55X高93.5cm

紫檀瓷畫屏風 十九世紀 屏框 寬44X高67cm 屏心 寬38X高51cm

紫檀貼皮和紅木插屏鏡子底屏 十九世紀 長41.5X座寬28X高74cm

紫檀嵌螺鈿雕龍匣 十九世紀 長11X寬11X高6cm

開放式的展覽允許參觀者觸碰甚至坐在傢具上進行體驗。展廳中的方角櫃、南方帽椅、佛龕、如意等藏品均觸手可及,其用料多為珍貴的紫檀木和黃花梨,時至今日,依舊透著古典美和歷史感。

對明清古董傢具痴迷的馮耀輝先生以「美、珍、稀」為原則,近30多年來,收藏逾400多件傢具,早已成為全球收藏最多明清傢具的藏家之一。

手袋、粉盒和圓盒

Meister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金,白金,鑽石和紅寶石 手袋長19.4X寬9.1X高5.7cm

一套三件的手袋、粉盒和圓盒裝飾繁縟華麗,金、白金和鑽石鑲嵌出花束和蝴蝶結等。

而珠寶粉盒是兩依藏另一大永久收藏門類,一開始是馮耀輝先生給夫人買了一個珠寶粉盒,又加上原本就是工程師的馮先生對珠寶粉盒中所蘊含機械工程的設計有興趣,以此就開始了兩依藏珠寶粉盒系列的收藏。

雖然珠寶粉盒的收藏晚於明清傢具,但兩依藏的收藏涵蓋了卡地亞(Cartier)、寶詩龍(Boucheron)和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等世界知名品牌,所屬年代跨越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中葉。

化妝盒 Ostertag 約1925年 金、琺琅、珊瑚、碧玉、藍寶石和縞瑪瑙 長9.8*寬5*高1.5cm

粉盒 約1920年 金和琺琅 長9*寬5*高1.3cm

晚宴手袋 卡地亞 約1960年 金,銀,白玉,紅寶石和有機玻璃 長15.9X寬11.5X高3.4cm(左)

粉盒 Nardi 義大利,威尼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金,玉和鑽石 長8.6X寬6.2X高1.6cm(右)

粉盒 Verdura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金 長7.7X寬7.2X高1.4cm(左)

粉盒 斯倫貝謝為蒂芙尼製作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金,橄欖石和綠松石 直徑5.41.6cm(右)

近500件的數量也已經是世界上私人博物館收藏中數量最多的。銀器的收藏是在收藏明清傢具時就已經開始了,為了堅持藏品的質量與種類的多樣性,兩依藏也逐漸擴大著銀器藏品系列。

晚餐餐具(銀器) Hans Brassler和Eleder-Hickok公司 美國 紐瓦克 約1936年

當中國雅士遇上西方名媛、

當18世紀的中國遇上18世紀的法國,

會是怎樣的場景?

或許可以在兩依藏博物館一探究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木傢具廠 的精彩文章:

炒房,炒股。不如收藏紅木!
三十年老師傅的經驗之談——紅木傢具保養秘訣!
架子床,才是世界上最科學的床
紅木傢具的「好搭檔」,這樣最有品味!

TAG:紅木傢具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