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易中天先生說中華史只能到3700年,是實說還是胡說

易中天先生說中華史只能到3700年,是實說還是胡說

課程分享

『考古視角下的「中國」誕生史』

昨晚,愛智書院邀請許宏老師與愛智書院同學們暢談考古學視角下的「中國」誕生史,許宏老師帶著我們尋根問祖,揭示了考古學上許多我們以前誤解的或者沒有認識到的新概念,新思考,為我們了展開一條時間長線和一個廣闊的視野,通過全面梳理考古學人的探索歷程,發掘一座座城址、一件件文物背後蘊藏的豐富的歷史信息。

嘉賓:許宏

時間:2017年10月11日

地點 : 愛智書院千聊直播間

我是誰、我們是怎麼來的、我們站在什麼位置、下一步該怎麼走……是每個中國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中國人的情感一向是比較複雜的,在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早期中國的問題成為當今中國人的整體焦慮。

然而最早的中國是什麼?什麼標誌著最早的「中國」誕生?

是「滿天星斗」邦國林立的時代,還是廣域王權國家的興起?

中國文明是何時何地如何起源的,又有著怎樣的早期發展歷程與特質?

如何從全球文明史的視角看待中國文明的初興?

種種問題,引人遐思。

缺少確鑿文字記錄的「早期中國」時代,只有期待考古學將其撥開,構建東亞大陸早期文明史的框架,揭示從神話到歷史的進程。

作為新一代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學家,許宏老師帶我們進入那段歷史的深處,講述中國誕生的故事,省思探索者的心路歷程。

* * * * * *

課程部分精華分享

大家好!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許宏。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一起就我自己的專攻以及大家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探討。

中國人的情感一向是比較複雜的。

我是誰、我們是怎麼來的、我們站在什麼位置、下一步該怎麼走……這是每個中國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近年有多部以中國命名的書籍問世,比如說許倬雲教授的《說中國》,葛兆光教授的《宅茲中國》和《何為中國》,還有我自己的這兩本書《最早的中國》、《何以中國》。

我們為什麼要考古、為什麼要研究歷史?

我覺得沒必要做高大上的解答,首先就是要滿足人類的好奇心。

我們的祖先在百八十年之前就已經進行過深入的、甚至痛苦的思考了。從民國開始以顧頡剛先生為首的疑古學派,從科學理性的角度,整體顛覆了2000年以來我們深信不疑的三皇五帝的中國歷史學話語系統。再往後,像胡適先生當時就說「東周以上無史」,整個中國歷史陷於虛無,這對於一個有著悠久傳統的族群來說是一個劇痛。在這種情況下,考古學應運而生。

中國歷史的真實一面在哪兒?

「我們不是讀書的人, 我們只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不是不讀書,而是除了讀書本上的書之外還要讀「地書」,要尋找中國歷史的真實面目。

考古學從創立之初就不是所謂的「象牙塔」的學問,而是跟每個中國人都密切相關、要解答大家都非常關心的根本問題的一門大學科。

我把考古人的工作比喻為兩大職業:

偵探,我們是在現場利用蛛絲馬跡來企圖復原歷史的真實;第二個就翻譯,我們通過解讀無字地書,把這些東西變成大家能讀懂的知識。

實證精神和理性精神是科學精神的兩大支柱,科學精神是當代學問的認知前提。

我們近代的這一百年,在中國歷史上是多災多難的一百年,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失去了以前的高度自尊自信。

我們該怎麼走?我們該怎麼定位?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民族主義不是一個貶義詞,是必須有的一種樸素的思想,我們要建構國族認同。

在追求史實復原和建構國族認同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好這種關係,是百年以來中國學者糾結的地方,我們是否應該把我們的國族認同建構在真實的——相對真實的、破解歷史真實的基礎之上?結論見仁見智。

易中天先生說中華史只能到3700年,是實說還是胡說?

易中天先生編的《易中天中華史》,開宗明義地講中華歷史,一講就是從3700年開始,3700年以前基本上無從談起。

易中天說中華文明自3700年前始,是有道理的。任何人,當然也包括各類學者,都有資格來編、來談、來寫自己眼中的中國史,這沒有問題。

易中天先生是吸納了包括本人在內的考古學者關於中華文明史研究的成果,他應該是從最狹義的政治實體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

我們怎麼看5000年文明史呢?

我們看問題總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點來看的。

我們說確認一個生命體,可以從嬰兒呱呱墜地開始,但也可以從胚胎成形就開始,或者說應該是從精子和卵子碰撞的那一刻,這個生命體就誕生了。就看你怎麼看,其實不矛盾。

狹義的講3700年,但是它還有一個發生髮展的過程。

我們說「中國」這個概念,應該先把它作為一個政治實體的「中國」來說。

其實,「中國」包括政治實體的,還有民族的、地域的、都城的概念,非常複雜。最初的「中國」是指都城,中央之城、中央之邦,它應該是唯一的、排他的,是絕對高出其他地方的。

把中國上溯到舊石器時代有意義嗎?

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

我們所魂牽夢繞的中國,或者是一說起來就非常錯綜複雜的像地理的中國、政治的中國、文化的中國、古代的中國、現代的中國,究竟該怎麼看?

考古學往往是不擅長解決動因問題的,我們首先是觀察到的是現象,即古代中國是怎麼出現的怎麼起源的。對於我們熟悉的廣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版圖。

我更願意把它用地理的概念稱作「東亞大陸」,因為在我所闡述的3000到5000年前是沒有一個龐大的「國家」的。

在東亞大陸板塊裡面,最初真正作為核心文化的一個實體,不管是叫廣域王權國家,還是叫國上之國,只是產生在被我們稱為中原的這樣一個狹小的地域範圍裡邊。

最初的東亞大陸是滿天星斗,為什麼到最後只有中原這個地方崛起,後來奠定了中國誕生的基礎呢?

這個黃色的虛線,它被稱為「胡煥庸線」,即中國第一條人口密度的對比線,是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來的,就是整個廣袤的國土可以以這條線為界,從大興安嶺一直到西南山脈。

最直觀的,線的東南是綠色的,西北是褐黃色的。由此分為兩大板塊,多雨的地區、乾旱的地區,季風區、寒流區,農耕區域、游牧和畜牧的區域,稻作的區域、旱作的區域,此外還有考古學器物鼎、鬲的分布區域等等,都是以這條線為界的。

比如說鼎,三足鼎立的「鼎」,它的三足是實的,三個實足叫「鼎」。而三個空足像奶頭狀的那種烹煮器物,我們管它叫鬲,鬲的分布板塊是西北地區,鼎的分布板塊是東南地區。

這條線的兩邊在新石器時代都有輝煌的文化,尤其是跟現在一樣,東部發達,我管它叫「東方先亮」,東方這邊先是社會複雜化了,但是到最後兩大板塊都沒有各自形成高度發達的文明,而是在他們的交匯地帶出現了最發達的王朝文明,大體上就是這樣一個脈絡。

* * * * * *

答疑部分精華分享

問:許老師您好,有個問題特別想請教您:《人類簡史》一書中提出一個觀點,說國家並不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事物,而是人們想像的共同體,是人類集體的一種想像,這從考古學上成立嗎?如果真是這樣,那國家是不是就只是政府用來統治的一種高明手段?

答:這個問題不在考古範疇,但我也有過思考,很樂意來談一談。有國外學者說國家是想像的共同體,我並不能認同這一結論。我們考古學和歷史學研究的對象是在歷史上存在的政治實體。我們不能否認它的存在。雖然現在我們意識到,不少存在是跟人的意識有關。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認為國家是虛無的,我們應該承認這是歷史意識的產物,也是對歷史存在的回應。

問:在考古的工作中,最讓您興奮的是什麼的發現呢?

答:我戲說自己在考古學界是做「不動產」的,也就是城市考古學的。沒有什麼是在我40歲生日時,發現了中國最早的紫禁城更令人興奮的了。

問:探索發現上,考古人員用洛陽鏟翻一下土就可以知道有沒有墓葬,並可以判斷墓葬的年代,真的有這麼神奇嘛?

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高精尖的設備可以取代洛陽鏟。實際上就是一個半圓形的鋼鏟打到地面,可以穿透土層。有足夠的田野工作經驗,就可以根據土壤分析出哪裡的土是墓葬的,哪裡是路面的土,哪裡是垃圾堆里的土。如果一邊的孔打出墓葬土,就是五花土,而旁邊的孔沒有打出,那墓葬的邊界就在這兩個孔之間。我們多次打孔,進行連線,就可以判斷墓葬的規模。這個不神秘,但很神奇。

問:老師好,您對考古專業的同學有什麼建議嗎?

答:打牢知識基礎。科技為考古插上了翅膀,學考古文科理科方方面面的知識都應該具備。最好是一專多能。比如你又懂音樂又懂考古,那你就是音樂考古學家。你又懂農業又懂考古,你就是農業考古學家。考古學是一門本源性的學科,他的研究範圍無所不包,又極具挑戰性。你的知識面越廣收穫就會越大。

問:前一陣子盜墓筆記,鬼吹燈等盜墓題材盛行,很多人戲說考古就是國營盜墓的,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答:作為一個考古學家,我是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的。考古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傳承文化記憶,看看我們以前的路是如何走的,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從而讓我們把握當下和未來。而盜墓賊為了自己的利益竊取文物,破壞文物。這和考古學是無法對比的。我也希望通過這節課,可以讓大家改變對考古學的看法。

問:許老師,您好!聽了您的講演讓我這個小白來說對於中華文明有了很大的認識。您剛才提到,中華文明現在最早可以追溯到二里頭,那麼在這之前,中華文明是怎樣逐漸以國家的形式出現的呢,是文明演變到一定程度出現還是外來的,還是其他?

答:二里頭是最早的中國,是一個廣域王權國家。廣袤的東亞大陸如漫天星斗,在二里頭之前也有許多小的邦國。這些小的邦國都是因地制宜的產物,但還沒有一核心文化出現。中國從來都不是至外於世界的。它一直在接受外來的文化的刺激。因為當時根本就沒有國境的概念。國家的產生就是人類發展的過程,從大體平等的社會到複雜的分層社會。就造成了現在的人類社會。

問:為何從古代就有地位之分?

答:不是這樣的。最初的人類由於經濟欠發達,只能先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問題,那時候是個大體平等的社會。後來由於生產的發達,對資源的佔有使得人與人之間產生了摩擦,使得人們產生社會地位的差異,慢慢產生國家。就是這樣一個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

問:老師您好,還有個問題想問您,就是決定人類命運的科學革命,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等,為什麼都是由西方引領,而我們國家幾千年來都是在封建帝制下循環,一直沒有根本性的思想和科學的革命?這從考古學上,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發現和觀點?

答:這個問題非常深刻。我們不要過多的強調東方西方的差異,分子人類學的研究結果說明人類大體上都是同源的,都是從非洲走出來的。有很多東西我們並不是最早發明的,是學習別人的,比如:課程中提到的東亞青銅潮。一波一波的文明潮從西向東傳來,東亞大陸吸收。在這個基礎上有所創新,於是有了我們自己的文明。我們既沒有必要自卑,也沒有必要無妄的自負。

* * * *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高級的修養,是尊重別人和你不一樣
最好的教育並不是最貴的,而是……
簡單的生活方式最自由
毫無保留的愛所產生的幸福最珍貴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