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害死人:一個女人的小心眼送劉徹登上了太子寶位
栗姬
劉徹能為太子很不容易。
母親王夫人並非景帝最愛,栗姬才是那個寵冠後宮的女人;兒子被封太子後,栗姬更是眾人巴結的對象。想巴結栗姬的人裡面,館陶公主劉嫖應該是地位最高的。她是文帝劉恆的女兒,景帝劉啟的親姐姐。在漢宮極重血親的倫理氛圍中,館陶公主對景帝的影響可見一斑。但就是這麼重量級的人物,栗姬卻因妒忌而大大得罪了她。事情說來倒也簡單,就是為了館陶公主老是私下接受後宮佳麗的請託,替她們在景帝面前美言,好讓景帝能夠臨幸她們。栗姬當然最得景帝歡心,但這也架不住景帝偶爾臨幸其他佳麗。不過這方面誰都是自私的,何況又牽涉到權力與皇位。栗姬內心恨極館陶公主,但她對這個大姑子也實在沒招兒。兒子被封太子後,栗姬總算等來了一次報復的機會。館陶公主估計也不喜歡栗姬,但栗姬兒子既然已經是太子了,她的第一反應就是應該與栗姬深相結。怎麼深相結呢?當然是結為兒女親家了。但館陶公主沒想到的是,「熱臉貼上了冷屁股」,她的提親竟然被嫉妒心極強的栗姬一口回絕。掉了面子還是小事,如果太子真得即位登基,館陶公主知道自己將死無葬身之地。這使她需要迅速物色一個有可能替代太子的人。這個人就是膠東王劉徹。
館陶公主
劉徹也深得景帝喜愛,年四歲就被封為膠東王。館陶公主平日當然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遭到栗姬打臉後馬上轉向劉徹的母親王夫人提親。王夫人出身微賤,雖也得過景帝歡心,但也知道太子如果登基,以栗姬的個性,她們母子倆也難有什麼好下場。於是,兩個心有同感的人一拍即合,結為兒女親家。下面的計劃就是如何扶持膠東王劉徹登上太子之位。這可不容易做到。景帝這麼穩重的人,太子沒有重大過失,是不太可能被廢黜的;事實上,太子一直表現挺好,也深得景帝欣賞。但景帝思慮深遠。他評人、選人、黜人,不僅看人的本事,更看人的性格是否有利於今後輔佐太子,有利於政權穩定。周亞夫之死就是因為景帝認為他心懷怏怏,非顧命之臣。現在他對太子滿意,但栗姬卻是太子的軟肋。館陶公主和王夫人最終利用了栗姬的嫉妒促使景帝將太子廢黜。這中間發生的兩次事件起到了關鍵作用。
第一次是薄皇后被廢后,景帝囑託栗姬說:我百歲之後,希望你能善待後宮妃子生的皇子們。這話的用意很明顯,你栗姬就是未來的皇后。但景帝沒想到他這句話竟然打翻了栗姬的醋罈子。栗姬可能是想:你竟然讓我照顧這些往日跟我爭權奪寵的情敵的孩子,想得美。所以,她但不答應,還說了挺難聽的話。這可不像要母儀天下的皇后(皇太后)應該有的心胸。景帝十分失望,但他嘴上也沒說什麼。
第二次則是王夫人的設計陷害。館陶公主當然是有事沒事就在景帝面前說栗姬的壞話和劉徹的好話,而栗姬自己也不明智,強烈的嫉妒心讓景帝十分不滿。同時,景帝則越來越喜歡劉徹。看到時機差不多成熟了,王夫人施了一招挺狠的計策。她悄悄找人去催促大行(主管外交的官)向景帝上奏,請求立栗姬為後。估計大行也是覺得栗姬當皇后是早晚的事兒,景帝現在就等著大臣建議呢!他哪裡知道館陶公主和王夫人施了那麼多手段後,景帝早就不滿栗姬了。結果他稀里糊塗地被人給利用,馬屁沒拍著,反倒摸到了老虎尾巴。景帝看到他奏議後,勃然大怒,斬了大行,廢太子為臨江王,不久就立劉徹為太子。這是對栗姬的致命打擊。雖然景帝沒有直接懲罰她,但她一定知道這是館陶公主和王夫人在背後搞的鬼。憤恨、羞惱、憂愁,景帝又拒絕見她,栗姬不久便在鬱鬱寡歡中死去。不知栗姬死前她是否想過,「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正是她自己的嫉妒葬送了自己兒子的太子之位呢!
有意思的是,冥冥之中似有報應:館陶公主的女兒陳阿嬌成了皇后不久,也倒在了可以媲美栗姬的嫉妒心下。當然,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