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讓自己快樂和有效減少煩惱

如何讓自己快樂和有效減少煩惱

本文主要記錄了:針對不良情緒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簡稱REBT)。

第一部分、先簡單了解一下不良情緒這個問題

1、不良情緒的危害:

隨著現代生活壓力的不斷加大,焦慮、抑鬱、憤怒等不良情緒,開始越來越多困擾我們每個人。如果不加控制,任由發展,它們會演變成嚴重的心理疾病,毀掉我們的工作、家庭和身體健康。

2、情緒問題產生的原因:

在很大程度上,你的煩惱來自你有意或者無意地以不理性的方式思考,產生了不健康的負面情緒;然後又以消極的方式行事。

3、問題的相關認知:

人的思想、感覺和行為是「情緒」問題的主要來源,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減少煩惱和困擾自己的行為。

焦慮、抑鬱、憤怒、自我厭憎和自怨自艾等大部分的心理問題都是人自身造成的,也可以通過自己去治療它們

這些和佛家對人的苦難認知幾乎是一樣的。

4、解決的基本思路:

你要做的就是將這種不理性的想法轉變為健康的理性的想法。達到這種轉變的核心就是你要無條件地接納自己、他人還有這個世界。

這種轉變除了靠觀念和態度以外,也需要行為的幫助。這些都需要你有信心和意志力,以及長期不懈的努力和練習。

5、解決的方法:

排除不良情緒的首要原則是:可以評價自己做的事,但不要隨意評價自己這個人。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EBT)是一個可以不斷自我強大的系統

第二部分、REBT的基本概念和理論邏輯

1、什麼是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埃利斯把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分為ABC三大要素。

A代表挫折或阻力。

B代表想法,尤其是不理性的想法。

C代表隨挫折和不理性的想法而來的結果。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認為:表面上看起來C來自於A和B。但C並不是由A直接導致的,實際上你的想法B更為重要

當你的一些重要目標受到阻力or挫折的時候:

1) 如果你的反應是一種傾向or願望,在這時你會產生一些不很愉快但卻健康的情緒,比如後悔、遺憾、對自己的不滿等,這些情緒給你帶來的是積極行為。

2) 但如果你把自己的願望變成了一種必須達成的要求,則通常會產生不健康、毀滅性的負面情緒,帶來對自己不利的結果。

你要做的就是承認:自己的這種想法是不利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在「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中,作者將之稱為不理性的想法(IB)——你要反駁這些想法,直到將這些想法轉變為健康、理性的想法(RB)或願望。

2、如何把不理性的情緒轉變為健康、理性的想法

首先,無條件接納自我。

REBT認為:你可以也需要承認自己做了錯事、蠢事,但是不要就此認為自己就是一個蠢人。不要隨意評價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

其次,無條件接納他人。

這一點和無條件接納自我類似。你可以去討厭別人做的事,或者別人沒能做到的事。但是不能要求他們必須都做得很好。不要因為他們「討厭」的行為,進而埋怨他們本人無條件接納他人會讓你的生活質量得到極大提高。它將為你帶來更深厚的友誼、愛、協作和創造力,當然還有更長的壽命。

最後,學會接受現實、坦然接受挫折。

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對於生活中遇到的「磨難」,你能做些什麼來阻止自己的憤怒和抑鬱呢——唯一的答案只能是:不把它當作一種磨難。你需要告訴自己,麻煩只是麻煩而已,沒那麼糟糕。坦然面對和接受讓你不愉快的生活現實,並且試圖用行動去改變它們。堅持不斷驅走內心的害怕和恐懼,才能讓自己不被現實影響。

3、如何通過行為對抗那些不理性想法,並改變自己的不良情緒習慣

除了在觀念態度上改變,還要在行為上改變,即使這樣讓你很難受。有些不理性想法可能已經成為了你的習慣,而為了擺脫有害習慣,你需要在行為上建立新的、更好的習慣,向自己證明,不管遇到多大困難你都能改變。

比如你可以嘗試冒險,也可以使用強化技巧(這同時也是治療拖延症的一個好方法),培養個人興趣愛好、專註於事業的進步等等。此外也需要你長期不懈的努力和耐心練習。

當然也要注意的是,追求自我價值實現不能走極端,要有分寸。當一個人太想得到想要的東西,就容易忽略他人,受到別人的憎恨和反感,也會傷害你所在的群體。

第三部分、什麼是非理性想法?

1、 一個人應該被周圍每一個人喜歡和稱讚。

(這是不可能的,上帝也做不到)

2、 一個人必須能力十足,在各個方面都有成就,這樣才有價值。

(錯誤想法:人的價值是由其存在決定的,並不是由其行為決定,實際正好相反,而且一個人也不可能在各個方面都有成就,如果這樣想,那麼這個世界上大約95%的人都是沒價值的。)

3、 有些人是敗壞、邪惡或罪惡的,所以應該受到責罵與懲罰。

(世上沒有絕對的是非標準,十五世紀時人們都認為哥白尼是邪惡的。責備與懲罰有時於事無補。)

4、 當事情未如己意時,那是很可怕的災難。

(世上事,不如已意者七、八成,如果事情未如已意時便是災難覺得很可怕,那麼只能整天都生活在災難中了.事實就是事實,不一定都讓人喜歡)

5、 不幸福,不快樂乃是外界環境造成的,個人無法控制。

(快樂和幸福是由心態而不是由境遇決定的,這樣才能夠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6、 我們必須非常關心危險、害怕得失,而且必須時時刻刻憂慮其危險性和可怕性。

(你想什麼就會有什麼,你關注什麼就得到什麼,為了更美好的生活,還是不要成天想這些不好的事情吧.對於無法控制的事情徒增憂慮是不理智的。)

7、 逃避困難與責任比面對困難、責任容易。

(困難和責任不會因為逃避而消失,只會越來越大,就象一塊巨石壓在你的心上讓你永遠不得安寧。)

8、 一個人應該依靠別人,而且需要有一個比自己強的人做依靠。

(這是一種不相信自己的想法,你願意把命運交給別人嗎?這世上你最可依靠的人只有自己。社會生活中,人有時會依靠別人,但過分強調依賴會失去獨立性,並且依賴畢竟不能持久,所以焦慮會隨時襲來。)

9、 過去的經驗與事件決定和影響目前的嚮往,而且其影響永不消失。

(如果你想永遠活在過去,那麼這個影響當然是不會消失。如果過去永不會消失,今天我們可能還在茹毛飲血呢)

10、 一個人應該為別人的難題與困擾而緊張或煩惱。

(每個人都只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你不能代替別人吃飯和睡覺。過分地關切他人,往往是對他人的一種不信任。)

11、 每一個問題都只有一個正確、完善的解答,我們必須找到它,不然將是莫大的災禍。

(生活的美妙就在於其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世界上沒有完美或絕對的事,理性的人能在各種可供選擇的答案中,選擇較好的一個。)

以上的不合理信念系統,可歸納出11個錯誤的公式,以作為我們探索非理性想法的線索;前者為原來情況,後者為所演變成的錯誤公式:

1、 我喜歡如此——我應該如此。

(應該是內心最大的暴君,它會使你變成規則的奴隸而失去內心的動力和源泉)

2、 很難——沒有辦法。

3、 也許,一定。

4、 有時候——總想。

5、 可惜——糟透了。

6、 我表現不好——我不好。

7、 我煩惱——他使我煩惱。

8、 好象是如此——確實是如此。

9、 到目前為止如此——必然永遠如此。

10、許多人有這種想法——這種想法必定是正確的。

第四部分、關於行為的一些內容

1、為什麼情緒難以控制,經常重蹈覆轍呢?

如果你仔細想想,就會發現自己的情緒反應,其實是很固定的模式。讓自己生氣,往往就是那幾種狀況;而讓自己感到沮喪的,也不外乎某幾樣事情。

每當這些情境發生時,就啟動固定的情緒反應,不由自主的自然發生。

這是因為人的所有學習經驗,都會在大腦中產生新的神經迴路,情緒反應自然不例外。

如果自己不有意識地加以修正,就總是在固定套路中不能自拔了。

2、找出自己的「情緒地雷區」,情緒檢視練習

清理回想過去一個月內,自己曾出現如下情緒時的情景(至少各列三項):

當_____________時,我感到很難過(傷心)。

當_____________時,我感到很生氣。

提醒:每個人的情緒地雷區都是個人特有的,一個人的地雷區可能是另一個人的安全區。

3、以偏概全的錯誤場景

人們總是很容易以偏概全,可能會帶來對於其他人和群體的偏見。?

案例1:?

【標籤】我是懶惰的人?

【以偏概全】我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

【事實】你是這樣的人嗎?不可能。?

當你某些時候的某些行為是自己不喜歡的,你就用自己的某一個缺點表示你整個人是不好的,有這種情況嗎??

案例2:

【事件】丟失乘車卡?

【貼標籤及以偏概全】

「我是個粗心的人,吃飯時把乘車卡弄丟了,我是個蠢人,什麼事都操心不全。」

【不貼標籤及理性思維】

我不小心丟失乘車卡,我回到家發現乘車卡沒有了,開始仔細想,到飯館吃飯時取手機還看到乘車卡,一定是放手機時,乘車卡從包里滑落了。?

還好,飯店離家近,順便徒步鍛煉一次,結果到飯店,服務員撿起乘車卡並歸還給我。下次把乘車卡一定放到錢包里,這樣就不會發生此類事情。

案例3:

【事件】

鑰匙在包里,沒有固定的位置,一開門就在包里亂摸一氣,找鑰匙半天,對自己發脾氣,埋怨自己做事沒頭腦。?

【貼標籤及以偏概全】

埋怨自己做事沒章法。否定自己做事的能力。?

【不貼標籤及理性思維】

應該養成習慣,把鑰匙放到包里的哪個固定位置;養成做事想好每個環節,進而形成做一步想兩步的思維習慣。?

案例4:

【事件】

工作完成後沒與同事溝通就回家了,給同事帶去麻煩。?

【貼標籤及以偏概全】

「我是一個沒心肺的人,不考慮他人的感受,沒責仼心。?

【不貼標籤及理性思維】

因為家裡有急事,所以才急火火的走了,想想自己平時工作中不是總這樣的,下次有需要交待的事情,一定記得給同事打個電話溝通,防止忘記寫個便簽貼到電腦上提醒自己。?

案例5:

【事件】早上起床遲到?

【貼標籤及以偏概全】

我是一個喜歡賴床的人。?

【不貼標籤及理性思維】

因為昨天鬧鐘壞了,導致我上班時間晚,慌慌張張的。下次鬧鐘壞了要及時修,也可以在手機上設置好鬧鐘。

4、糾正以偏概全的想法

觀察,並且警惕這些對自己的暗示:

「因為我這次失敗了,也許這幾次都是失敗了,所以以後我會一直失敗。」

??

「因為我在這個重要的任務中失敗了,所以我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

「因為我本來可以做得更好,而我卻沒能做到那麼好,所以我不僅應該為自己的糟糕行為負責,而且也是一個糟糕的、沒有能力的廢物。」??

「因為其他人對我不好,所以我對他們充滿了憤怒。」??

「因為我生存的這個世界有很多不幸和可怕的事情發生,所以這真是個糟透了的世界。」

當你觀察到以上A、B、C、D、E五句話是以偏概全的語言時,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因為自己的某些行為而定義整個自己。

可以講上面A、B、C、D、E五句話。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案例等,挑選出一句,修改成積極理性的語言,格式如下:

【編號】

【因為】?

【所以】??

案例:

【編號】1002-1?

【因為】我沒有完成這個重要的任務?

【所以】我必須吸取教訓,找出哪做錯了,如何改正方法。這次事情不會變得很糟糕,我能夠忍受它,接納自己的失敗,獲得對挫折的高承受力,一次失敗不代表永遠失敗,我要設法過上開心的日子。?

【編號】?1002-2

【因為】本來可以結合年終報表將統計分析數據做的更好,由於自己知識點掌握不夠,所以最終總結不理想,自己是不是很笨,會不會越來越不行呢??

【所以】我必須看書,補課提高技能,這次事情不會變得很糟糕,畢竟也看到了一些「亮點」,說明有進步,既然找到了不足,那就努力修正吧,接納事實。?

【編號】1003-1

【因為】別人的電動車停在我的車旁邊倒了,車也有點小問題了,我好心把車扶正,正好被車主看見,車主誤認為我把他的車弄倒。?

【所以】我不會因為車主的錯怪而導致我的好心不再繼續。下次最好先錄好視頻?或者找人在旁邊作證,避免誤解。?

【編號】1003-2

【因為】我本來可以寫的更好,但因為時間安排太滿沒有付出足夠的時間和專註度去完成寫作。?

【所以】我需要適當採用生活減法,每次專註於一個習慣養成,應該深刻認識到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不要讓自己太過於貪心,這次吸取教訓,以後扎紮實實一步步來實踐寫作習慣養成,如,日更簡書。?

?

【編號】1005-1

【因為】在上周結束的「黨的故事」演講比賽活動中,我沒有做好足夠充分的準備,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

【所以】下次,我必須重視,做好背誦稿子,做好ppt和配樂,爭取比這次成績好。一次發揮不好,不代表我永遠都不行,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任何事情都能做好。

5、用獎懲機制

來鼓勵自己產生好的想法和避免壞的想法出現。

6、時間就是力量

在挫折前面加上時間限定詞「暫時」,可以有效的緩解挫折感。所有的挫折在某個時間點客觀存在,但在長期的時間維度上,必然逐漸減少。

7、迭代的流程

人的生理結構和天性決定了人一面不斷的「自尋煩惱」,一面又不斷的在自我修復。

煩惱又是可以劃分為兩個類型:自己帶來的和他人帶來的。生活中雖然它們以各種各樣的不同「外形」出現,但是本質上是一樣的。想起了禪宗六祖慧能大師那句很有名的「那不是旗在動,而是你的心在動」。

比如:工作很多年工資一直沒漲,所產生的不滿和焦慮同工作失誤被領導指責產生的挫敗感失落感,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自己帶來的類型。

情緒內耗是很耗費心神和精力的,需要學會很快的跳出這種負面情緒的方法。

從前面的內容,基本上可以總結出這個方法的流程:

識別自己的雷區

學會去發現那些會給你帶來煩惱的「問題」,一般分為兩種:自己帶來的和別人帶來的;然後通過下面介紹的這套情緒調節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它。

修正自己的思維固定反應

讓已經處理好的這套思維模式,「備案」到思維模式庫中,然後反覆去使用和優化它,要達到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能自然的往這個方向去思考,那麼這個過程就是內化,恭喜,你的認知模式已經升級了!

重複第A、B兩步

不斷的去積累和備案並且不斷的反覆使用

這樣長期積累

能影響到你的情緒問題會越來越少

8、不斷建立新的預期

解決情緒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給自己建立一個又一個新的預期的過程,大到對人對物,小到細緻到每一個出現的煩惱上面。

第一個預期:長期積累。

無論什麼目標,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給自己建立一個打持久戰的心理預期,長期積累,而不是著急短期內就出效果的預期。不管什麼時代——長期積累,是唯一靠譜的成功捷徑!

第二個預期:預判挫折。

無論什麼事情,在我們全力以赴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是必然的事情~執行過程中,肯定會出現挫折,甚至反覆出現,這才是真相!所以提前做好被各種挫折虐,甚至反覆虐的心理預期,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預判。

第三個預期:接納自己。

工作計劃目標執行這些事情,應該抱有的是一種願望和傾向,你想努力做好,而不是一定決定必須做好,給自己犯錯的空間。

案例:

做過淘寶客服的都知道,一天要接待幾百個來諮詢的客戶,總會碰到幾個性格比較「磨嘰」的客戶,他會問你一連串的,諸如:幾天到?上午還是下午?下午幾點?你確定嗎?真的假的,你別騙我!

有時候碰到這樣的情況,真的是懶得回,碰到一些急性子的,會繼續說:快回!什麼服務態度!人呢?再不回我就投訴了!不過這樣的客戶,不多,但是碰上了,也足夠做客服的不舒服好一陣子。

這個時候,如何調整預期呢?

第一個預期:是人都會犯錯,也包括你自己!

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都會做一些行為,惹惱到別人。你當時眼裡怎麼看那些惹惱你的人,或許我們有時候在別人眼裡,也是會被這樣看待(去死吧!)。沒辦法,他們都是這樣,世界就是這樣!

認同了這點,那麼恭喜,你的認知模式,又升級了!之後無論什麼人,他們對你做了一些不合理的錯誤行為的時候,你就會更加的接受對方,更加的包容對方,因為有時候你也會這樣,接納對方,也就相當於接納了你自己。

第二個預期:並不是每個人都得一直對你「好」,他們有時也可以對你「壞」,這是每個人的自由,所以做好心理預判。

不要強求別人都什麼都順從你,放下這種不合理的僵化想法。那麼,下次你跟好朋友聊微信,突然對方不回你信息,你是不是就不會去胡思亂想甚至會有一些情緒了?會與不回,都是對方的自由,無條件接納這點。

下次陌生人或者身邊的人再對你「壞」,沒有按照你的預期時候,要淡定一點,不是對方的問題,是你的認知出了問題~

第三個預期:學會尊重對方的生活哲學。

某人的朋友中有一個傢伙,他是那做事非常理性的現實主義者,而某人本人卻是一個做事反常規的理想主義者,很難想像這樣兩個性格完全相反的人會是相處了快十年的朋友。

從第三個預期這個角度分析,正是因為:我尊重他的處世哲學,而他的觀點和想法,也不會影響到我,因為我也有我的一套價值觀體系,所以可以在互相尊重的模式下相處的很輕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鵬飛的筆記本 的精彩文章:

TAG:鵬飛的筆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