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以通為補治胃下垂,效果非常理想!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胃下垂一病,習以補氣升提為法治之。筆者根據胃的生理病理特點,以通降法治療,收到了理想的療效。
胃為水谷之海,容受飲食。其主納,納則貴下行,下行屬通降。下行通降,胃則和順。飲食入胃,胃泌津液,將水谷腐熟,下排入小腸。小腸接受胃腐熟的食物,吸收其精微,又將食物殘渣向大腸傳送。大腸將食物殘渣吸收水分後形成糞便排出體外。這些由入至出的過程,即通降過程。胃之納腐,小腸受盛化物,大腸傳導變化而出,均與胃腸的通降功能有關。胃居中焦,承上啟下,是通降功能之樞紐,是腸道通降功能的啟始動力。如果胃腸通降失常,則產生如腸梗阻、腸套疊、腸粘連、腸麻痹、腸扭轉、胃扭轉、胃脘痛、蛔蟲梗阻、急性膽囊炎、膽結石、急性胰腺炎、呃逆、嘔吐、嘔血、腹脹(氣滯性)、便秘等各種病症,胃下垂也是其中的一種。
胃失和降,食物瀦留於胃,胃內重力增加使胃過度舒張,久之胃體鬆弛,胃彎度減小,胃體下垂;胃腸本為一整體,胃在上腸居下,小腸、大腸、直腸通降功能失常,糟粕不能外排,導致下塞則上滯的惡性循環,亦可導致胃下垂。胃體下垂之後,又嚴重影響胃腸的通降功能,胃體下垂則更難復常。究其引起通降失常之原因,大致有外感六淫,邪氣犯胃;飲食失節,暴飲暴食,過食生冷、酸寒、質硬滯氣之物;惱怒憂慮,情志不暢;體質素弱,勞作過度等。通降法治療胃下垂,緊緊扣住了通降失常這一病機。
六腑以通為順,胃病以通為補。仲景所立三承氣湯是降胃之濁氣,使之通降。故治療胃下垂,筆者多選用大承氣湯與保和丸加減組方,以遵胃主納腐,胃降則和之理。方中枳實、枳殼、厚朴、檳榔寬中下氣,行氣除脹,消積導滯,則有利胃體排空上升;厚朴可燥濕,檳榔能除痰,濕痰消除,通降無礙;大黃蕩滌胃腸積滯,通降最速;山楂、雞內金,麥芽、谷芽,建曲消食導滯,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腐熟消化能力,以利通降。以上諸葯配伍,可使胃的通降功能加強加速;使胃內容物能即時有規律地排出,減輕其因長時間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垂壓力,減輕胃內停滯之水谷,或有形實邪長時間充填胃內所形成的張力,有利於胃體上升,從而使其得以恢復正常位置和形態。小腸、大腸、直腸有規律地正常通降,也形成下通暢則上易降的良性循環。
通降法治療胃下垂還要根據其兼夾之症辨證用藥:如陰虛者加沙參、麥冬;血瘀者加桃仁、紅花、丹參;熱者加黃芩、黃連;寒者加吳茱萸、生薑;有痰者加法半夏、茯苓、陳皮。但氣虛者慎用補氣升舉,因補氣升舉之葯會使胃腸更加壅滯。
通降法能使胃腸中飲食水谷得以正常運化通降,以吸收人體需要的精微物質,此即是補是升,也是胃腑以通為補之道理。在飲食方面,切忌暴飲暴食,對生冷質硬、糖、酒、油膩食物必禁。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焦慮緊張,不要過度勞作。這樣可以提高通降法治療胃下垂的療效。
病案舉例
陳某,男,58歲,學校工友。2003年6月13日初診。患重度胃下垂近6年,平常只能少食多餐,胃脘部經常脹痛,噁心嘔吐。前服之葯皆為昇陽舉陷、益氣健脾輩。近半年來病情漸重,自慮癌變,憂心忡忡,訴胃脘脹墜疼痛,經常嘔吐,吃少許米糊也隨即嘔出,呃逆連聲。察其形貌,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身疲懶言,畏懼進食,大便4~5日1次,燥堅難下,小便短赤,口乾,舌質紅,少苔,脈弦細。胃鋇餐造影顯示:胃角切跡於髂嵴連線下10厘米;胃內容物瀦留;胃排空緩慢。診斷為胃下垂。證屬胃腸通降失常,飲食糟粕停滯。治擬通降消導,滋陰潤腸。方以大承氣湯合保和丸加減:厚朴7克,枳實15克,枳殼20克,檳榔12克,大黃9克,黃芩10克,陳皮10克,山楂10克,雞內金10克,建曲10克,麥芽30克,谷芽30克,法半夏9克,瓜萎仁15克,麥冬10克,玄參10克,生地10克。3劑,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服藥後,腸鳴音活躍,矢氣頻響,大便2日1次,通暢成形。宗前方將大黃減量為5克。繼服1月後,腹脹、嘔吐、納差等症悉好轉至正常。後因有事外出,煎湯藥不便,為鞏固療效,照大黃減量時所服之方去生地、玄參,各藥劑量減半,製成粗末,用開水泡服,每日4次。服粗末茶劑1月後,經胃鋇餐透視複查,示胃角切跡在髂嵴連線下約0.5厘米。患者面色紅潤,體重增加4千克。
※淺析中醫建瓴湯的來源和臨床使用
※怎麼理解中醫中的肝升肺降?
TAG:神黃中醫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