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延伸到《朗讀者》外的文化閱讀熱情

延伸到《朗讀者》外的文化閱讀熱情

《朗讀者》近日再次引發文化熱議。不過,這次火的是由主持人董卿主編的節目同名圖書。這本圖書版《朗讀者》在某電商平台「文學銷量榜(自營)」上立即穩居前十名,並已連續加印。

8個月前,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的文化綜藝節目《朗讀者》在央視黃金時段首播。當聆聽到老舍、巴金、冰心、路遙、史鐵生、季羨林、莎士比亞、海明威、小仲馬、梭羅、裴多菲等東西方名家的經典被捧讀時,長期浸淫於泛泛而樂的娛樂節目中的觀眾,一下子感到清心暖心走心,具有人文情懷又有文化質感的節目吸引和打動,人類經典文字所創造的精神世界和當下受眾的精神世界發生了共鳴、契合,千百年來流傳至今的文字所傳達的人類善良、正直、勇敢、進取、奉獻、尊重等寶貴品質,震撼著觀眾的內心。當時《朗讀者》僅播出七期,手機客戶端的收聽量便達到1.79億次,相關視頻全網播放4.97億次。

《朗讀者》同名圖書上市,趁勢而火。這是將文化綜藝節目的視聽感,轉化為情感和思維並重的閱讀感。這樣的文化圖書,仍然激起讀者廣泛的閱讀熱情也就不是稀奇事。這不禁讓筆者聯想到《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 等文化類節目播出後,同名圖書出版也受青睞的現象。「二度」閱讀為什麼點燃了讀者熱情?——是電視媒介傳播做出影響力後,出版社追熱點而動;是圖書再「製造」走心,像《朗讀者》即增加了作品點評,配合使用了AR技術,提升了書的附加值;是讀者買書收藏,還因為他們留戀紙質書的閱讀質感。有讀者說得好,「那是文化的延續,閱讀熱情的激發,的確是『見字如面』。」

這些場景仍歷歷在目:麥家講述父子兩代人之間充滿掙扎的故事之後,再讀自己的家信;許淵沖老先生說人這一生不是過了多少日子而是記住了多少日子,之後他讀林徽因; 無視貧窮和疾病依然快樂、依然相愛、依然在路上的丁一舟夫婦,讀流浪的三毛;影視演員王千源充滿勵志感召力地朗讀《老人與海》,「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你們打不敗他!」被這樣的視聽精神盛宴浸潤過以後,觀眾和我一樣渴望親近和觸摸這些文字……

推出好書、閱讀好書、引導閱讀,這是社會圖書文化的價值標準。如今,經歷電視熒屏傳播後的一波又一波文化經典熱,能夠助推閱讀,不論讀者是追熱點買書收藏,還是尋找藏書初心,更深入走進文字背後的文化與精神世界,他們傳遞出的都是樸實、真誠的願望——那就是渴望和呼喚我們的圖書出版界多出好書,呼喚我們的閱讀生活多一些品質,呼喚我們時代的文化中出現更多走入人心的佳作力作。

在人類閱讀史中,不少作家、詩人和文學理論家都曾有相似表述——那些具有人文精神和藝術美感的文字作品和圖書,必然具有美的品質、美的屬性。生活里若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因此,時代傳播媒介變遷再快,無論是從閱讀物中發現美好,還是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美好的主觀體驗,對高尚良善佳境的追求之心,還是不會改變的。故而,哪怕狂流漫卷,書房明燈長亮,書籍還是燭照我們精神和靈魂的光亮。

圖書版《朗讀者》的再熱,也折射了當下有品質文化閱讀平台和讀物的相對不足。但正像董卿所說,「在這樣一個喧囂的時代,要敢於重新把目光投注到最簡單也最豐富、最質樸也最深刻的文字世界,扛起這樣一面文化的大旗」,在閱讀生活中發現和尋找閱讀的高尚意義和美的意義,讓更多的人能夠感悟到閱讀的高尚與美好。為此,我們的圖書出版、圖書營銷界是否看到了這樣的文化訴求,能更多把握住這樣的閱讀趨勢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午荷:曼布克獎和「四三二一」
榴槤為什麼會臭?科學家破解「氣味王」基因
想不想全方位體驗「養心殿的一天」?召見大臣、還能去後寢殿溜達
從《周易·大象傳》看君子精神的現代價值
觀天下:簡評特朗普的稅制改革及其影響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