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禍水的故事我們聽多了,今天我來八一八這個誤國的大美男……
王衍
一
王衍的出名不是偶然的。
論出身,他出自魏晉時期的頂級名門琅琊王氏。
他的父親王乂官居平北將軍,祖父王雄曾任曹魏幽州刺史,是省部級的領導幹部,伯祖父王祥(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鯉」的主人公)、王覽都是譽滿天下的大名士,王祥更是曾擔任過司空、太保等正國級的高官。
論長相,他是顏值極高的美男。
據說他兒時曾經去拜訪「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山濤對他說了句話:何物老嫗,生寧馨兒!——哪個婦人,竟生出如此漂亮的孩子!
他的堂弟王敦後來在東晉時期還常常對別人提起王衍的帥氣:(王衍)處眾人之中,似珠玉在瓦石間——王衍在人群中,就像明珠美玉落在瓦片石塊之間。
論才華,他也是當世一流的。
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魏晉時盛行清(chuī)談(niú),王衍更是箇中好手,他每每與人高談闊論,都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一旦發現有錯的,他就信口加以更改,還讓人不得不信,當時人稱他為「口中雌黃」(雌黃是一種黃色礦石,古人用黃紙寫字,錯了就用雌黃塗抹後再修改)——「信口雌黃」的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論風度,他更是無人能比。
他氣度不凡,風度翩翩,喜歡手持一把白玉手柄的麈尾,手與玉柄幾乎一樣潔白無瑕,渾然一體。
王衍的名氣之大,名聲之佳,從下面這件事可以看出來。
據說晉武帝曾經問過以鑒賞人物出名的侍中王戎(王衍的堂兄,「竹林七賢」之一):王衍這個人可以和如今的誰相提並論?
王戎回答說:當世沒人可比,能和他比的只有從古人中去尋找了。
要知道,那個時候,王衍還只不過是個二十歲出頭的毛頭小夥子!
總而言之,在西晉後期,王衍名動天下,是名士的領袖,百姓的偶像,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無數男人的仿效,他的一顰一笑都會引起無數女人的尖叫!
二
當然,汽車需要保養,名氣需要維護。
就像玉女明星需要時刻保持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清純形象一樣(「艷照門」後的張柏芝就是個反例),王衍也需要時刻保持自己清新脫俗的男神形象。
對此他非常注意,尤其是對錢財這樣的俗物從來都不放在眼裡,口中從不說「錢」。
有一次,他老婆郭氏和他開玩笑,故意在王衍沒起床的時候,讓婢女搬來一大堆錢,在床的周圍圍了一大圈。
王衍早上醒來,發現自己被錢包圍了(我要是碰到這樣的事就好了),根本就下不了床。
郭氏心中暗喜:看你還說不說「錢」這個字!
沒想到王衍依然有辦法,他只是淡淡地對婢女說道:舉卻阿堵物!——拿掉那些堵在床邊的東西!
那麼,王衍是真的不愛錢嗎?
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正如某些所謂玉女明星表面清純私生活卻極為放蕩一樣,口中從不言錢的王衍其實也不像他所標榜的那樣清廉。
你想想,都能把錢堆在他床邊讓他走不了,那得用多少錢哪?
事實上,王衍雖然看起來一副視錢財如糞土的清高樣子,但他的妻子郭氏卻極為貪婪。
《晉書》上就說郭氏這個人「剛愎貪戾,聚斂無厭,好乾預人事」,也就是說她喜歡利用丈夫和娘家人(郭氏是晉惠帝司馬衷皇后賈南風的表妹)的權勢干預人事任用,以此來聚斂錢財。
王衍對郭氏的這種行徑又是什麼態度呢?
史書上說是「衍患之而不能禁」——王衍對此很反感卻又無法阻止。
至於究竟是真的「患之而不能禁」,還是假裝「患之而不能禁」,這個史書上並未記載,不過我個人覺得,恐怕後者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點。
就好像時下某些貪官,自己看起來似乎是一生正氣,但卻放任自己的配偶、子女斂財,等到一出事,還表現得特別委屈。
是不是和王衍的表現很像呢?
可見,王衍不僅是清談屆的大神,也是裝X屆的大神。
小子我有詩讚曰:天下功夫出少林,史上裝X數魏晉。魏晉裝X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不好意思,應該是中國山東找王衍(王衍是琅琊人,琅琊即今山東臨沂)。
三
一般來說,善於裝X的人都是精明人,王衍當然也不例外。
他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皇后賈南風的侄子賈謐,小女兒王惠風則嫁給了太子司馬遹,通過這種方式,他既鞏固了與皇后家族的關係,又和皇室攀上了親。
也正因為如此,王衍一直平步青雲,官運亨通,從開始時的太子舍人入仕,到賈后當政時期已經做到了尚書令。
然而,天不可能一直晴朗,人不可能一帆風順。
公元299年,44歲的王衍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挫折。
當時賈后和太子司馬遹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賈后取得了這場鬥爭的勝利,太子司馬遹被廢為庶人,軟禁在了金墉城。
見太子失勢,王衍立即上書請求讓女兒王惠風與太子離婚。
不久,廢太子司馬遹被賈后毒死。
但賈后的這一做法引起了軒然大波。
趙王司馬倫趁機發動政變,廢掉了賈后,執掌了朝政大權。
賈后一族以及親戚黨羽全都被殺。
而一向緊抱賈后大腿的王衍雖被免職,卻依然得以全身而退。
他之所以能夠倖免,主要靠的是趙王司馬倫的謀主孫秀。
據說孫秀在未發跡前曾經找王衍點評過。
當時王衍影響很大,號稱「一世龍門」,任何人只要一經他點評,立即就會身價飆升——彷彿大閘蟹貼上了陽澄湖的標籤一樣。
孫秀出身寒門,本來王衍不該為他點評,但那次王衍還是破格為他點評了,因此孫秀對此一直感恩戴德。
這次,正是在他的幫助下,王衍才僥倖保住了性命。
但逃過一劫的王衍還是不敢掉以輕心。
因為之前他一直看不起司馬倫,很怕對方報復。
為了避免司馬倫的猜疑,他故意裝瘋賣傻,甚至不惜砍死了一個婢女。
好在司馬倫並未得志多久,不久後就被齊王司馬囧、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等人聯手幹掉了。
王衍也因此否極泰來,被重新起用。
這段時間西晉朝局紛亂不已,司馬家的多個王爺為了爭奪朝廷大權大打出手,內鬥不已,史稱「八王之亂」。
但王衍卻憑藉他在士族中的巨大影響力和善於見風使舵的高超手腕一直屹立不倒,官職反而越做越大。
到八王之亂結束,東海王司馬越執政的時候,王衍已經官居司空,成為了僅次於司馬越的朝廷第二號人物。
不過,儘管身處亂世,儘管身居高位,但王衍對國事就如太監對房事一樣——根本就沒有任何興趣。
他成天只是高談闊論各種貌似高深卻毫無意義的問題,比如「先有有還是先有無?」、「先有黑還是先有白?」、「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有男人還是先有女人?」……
當然了,清談只是表象。
他真正關心的,還是自己和家族的利益。
在他的精心運作下,他的弟弟王澄出任荊州刺史,堂弟王敦則擔任了青州刺史。
對這個安排,王衍非常得意,他心滿意足地對王澄和王敦說:荊州有江、漢之固,青州有負海之險,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為三窟矣。
四
不過,王衍的「狡兔三窟」之策似乎並未收到他理想中的效果——至少對他本人來說是這樣。
他雖然早就留好了退路,卻萬萬沒料到局勢會惡化得如此之快。
由於持續多年的「八王之亂」,西晉中央政府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力,原本就十分尖銳的各種社會矛盾迅速激化,各地胡漢人民紛紛揭竿而起。
其中勢力最大的是匈奴人劉淵建立的匈奴漢國。
公元310年十月,匈奴漢國大將劉曜等人率軍南下攻打西晉都城洛陽。
見形勢岌岌可危,司馬越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他讓皇帝司馬熾作為活靶子留在洛陽——讓他去吸引匈奴人的火力,而自己則和王衍等一幫親信重臣率領四萬主力東歸,打算逃往他經營多年的老巢東海(今山東郯城)。
公元311年初,在行至項縣(今河南項城)時,司馬越因病去世,臨死前把後事託付給了王衍。
司馬越死後,這支東歸大軍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
眾人推王衍為首。
王衍連連擺手,推說襄陽王司馬范(楚王司馬瑋之子)比他更有資格。
司馬范當然也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出這個頭,也極力推辭。
司馬范:你職位高。
王衍:你血統高貴。
司馬范:你名氣大。
王衍:你血統高貴。
司馬范:你學識好。
王衍:你血統高貴。
……
就這樣,兩個人推讓了一萬兩千多個回合,依然不分勝負,最後他們不得不決定仿效沒頭的蒼蠅——不設首領。
接著又經過了三萬個回合的討論,他們開始繼續東行,打算護送司馬越的靈柩,返回其封地東海郡。
然而,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就在他們拖拖拉拉磨磨嘰嘰慢慢吞吞緩緩前行的時候,匈奴漢國大將石勒的大軍已經逼近了他們!
本來石勒軍駐在許昌一帶,聽說司馬越死了,其部下群龍無首,石勒立即意識到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便馬上率軍來追。
在苦縣寧平城(今河南鄲城),石勒追上了王衍等人率領的晉軍,把他們團團圍住,發起猛攻。
比起石勒的軍隊,晉軍人數其實並不少,而且多為中央禁衛軍,照理戰鬥力並不差。
但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一隻獅子領導下的一群綿羊,要比一隻綿羊領導下的一群獅子可怕得多。
何況這批晉軍連一個綿羊般的領導都沒有?
與其說這是場戰鬥,不如說這更像是一場屠殺!
很快晉軍就全軍覆沒,太尉王衍、襄陽王司馬范、任城王司馬濟、武陵王司馬澹、吏部尚書劉望等王公貴族全部被俘。
戰後,向來重視知識分子的石勒把王衍等名士帶到營中,問他們晉朝衰敗的原因。
王衍詳細論述了三十六個原因七十二個理由一百零八個因素二百一十六個細節,引經據典,侃侃而談,氣勢磅礴的排比句一段接一段,精美絕倫的漂亮話一串又一串……
石勒面帶微笑,聽得滋滋有味。
不知不覺一天就過去了。
末了,王衍總結陳詞,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他聲稱自己從小就不想當官,對朝政從來都不參與,因此西晉的敗亡和自己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為求免禍,他還對石勒大加讚美,勸其稱帝。
沒想到這段話徹底葬送了他。
石勒的臉色立馬由晴轉陰,冷冷地說:閣下年輕時就入朝為官,名揚四海,身居要職幾十年,竟然能說出這樣的話?敗壞天下的,不是你這樣的人,還能是誰!
隨後他馬上命人把王衍拖了出去。
見此情景,其餘被俘的大臣們也都嚇壞了,也紛紛向石勒哀求。
石勒一言不發,拂袖而去。
出去後,石勒對部將孔萇說:我行走江湖這麼多年,從來沒有見過這種人!
沒有多加考慮,他就決定把他們全部處死。
也許是為了給這些文化人最後的面子,對他們執行死刑的時候,石勒沒有用刀槍,而是用了一種別出心裁的方式。
當天晚上,王衍等人被帶到一堵斷牆之下下,石勒命人從後面把牆推倒,把這些人悉數活埋。
臨死前,王衍發出了這樣的嘆息:嗚呼!我輩雖然比不上古人,但如果當初不崇尚虛無,戮力同心以匡扶國家,又怎麼會落到今日這樣的地步!
這一年,王衍56歲。
五
四十五年後,東晉名將桓溫發動北伐進入中原大地,深有感觸地身邊人說:遂使神州陸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使神州大地沉淪,百年基業變為廢墟,王衍(王衍字夷甫)等人不能不承擔責任!
部屬袁宏辯解說:天運有興廢,不一定是哪個人的過錯。
桓溫卻搖了搖頭,隨後講了個意味深長的故事:過去劉表有一頭千斤重的大牛,吃進去的草料豆餅比一般的牛多十倍,然而拉車趕路時,竟不如一頭瘦弱有病的母牛。魏武帝曹操進入荊州後,就把它殺掉讓士兵吃了。
顯然,桓溫把王衍比作了劉表的這頭牛。
是啊,像王衍這樣的名士,風度再好,學問再高,口才再佳,若對國家民族無補,又有什麼用呢?
※英雄不問出處——五胡十六國的牛人們 NO.272
※英雄不問出處——五胡十六國的牛人們 NO.271
※英雄不問出處——五胡十六國的牛人們 NO.267
TAG:雲淡心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