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達加斯加暴發鼠疫疫情,質檢總局發布公告提醒旅行者注意防範

馬達加斯加暴發鼠疫疫情,質檢總局發布公告提醒旅行者注意防範

導 語

針對今年8月起非洲馬達加斯加共和國暴發鼠疫疫情,質檢總局10月9日發布《關於防止馬達加斯加鼠疫疫情傳入我國的公告》(2017年第84號),告知來自馬達加斯加或近期曾在馬達加斯加停留過的人員,如有高熱、頭痛、乏力、全身酸痛、淋巴結腫大、咳嗽、咳痰、出血等癥狀的,入境時應主動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申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將對來自馬達加斯加的貨物、集裝箱,以及經查驗發現有染疫、染疫嫌疑、嚙齒動物或跳蚤的交通工具、行李、郵包等監督實施除鼠滅蚤處理。本期小編將結合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關於疫情與防控知識與大家一起學習。

(圖片來自WHO)

鼠疫概況

鼠疫(Plaque)是一種傳染病,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這是一種動物源性細菌,通常可在小哺乳動物及其跳蚤上發現。它通過跳蚤傳給動物。人類可因染病跳蚤叮咬、直接接觸受感染的物質或通過吸入的方式遭受感染。

鼠疫可造成非常嚴重的人類疾病,特別是敗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療,病死率為30%-100%。肺鼠疫向來是致命的,除非能得到早期治療,而且肺鼠疫傳染性極強,可以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在人際傳播,從而引發嚴重的疫情。

2010-2015年全球共報告了3248例鼠疫,其中包括584例死亡。

歷史上,鼠疫是導致高死亡率的大流行病,十四世紀時被稱為「黑死病」,曾在歐洲造成約5000萬人死亡。

(圖片來自網路)

疫情概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信息,今年8月起非洲馬達加斯加共和國暴發鼠疫疫情,截至10月6日共報告231例鼠疫病例,死亡33例,病例以肺鼠疫為主,其中首都安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圖阿馬西納(Toamasina)和法拉齊胡(Faratshio)三省市疫情較為嚴重。馬達加斯加每年均有鼠疫疫情暴發,暴發期一般為每年的9月至第二年的4月,往年均以腺鼠疫病例為主。但今年暴發的鼠疫疫情以肺鼠疫病例為主,且首次暴發於以往的非流行區和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影響範圍廣。為此,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7條重要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主要是減少人際傳播,避免疫病流行狀況惡化。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所致的檢疫傳染病。鼠疫桿菌是一種人畜共患細菌,通常存在於小型哺乳動物及跳蚤體內。鼠疫可以通過跳蚤叮咬在動物之間傳播;人類可以通過被鼠疫桿菌感染的跳蚤叮咬、與受鼠疫桿菌感染的物品直接接觸或吸入含鼠疫桿菌的飛沫而感染。根據感染途徑不同,鼠疫可分為三種:腺型、敗血型和肺型。肺鼠疫屬於最致命的鼠疫,它可以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和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引起嚴重的流行,其潛伏期很短,一般不超過24小時。

(圖片來自網路)

世界衛生組織提醒前往馬達加斯加的旅行者:避免到鼠疫流行地區野營、打獵或接觸嚙齒動物;避免接觸死亡動物或感染鼠疫桿菌的組織和物品,避免與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觸;採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針對蚊蟲的驅蟲製劑;如果突然出現發熱、寒戰、淋巴結疼痛、咳嗽、咳血、出血等癥狀,應當立即就醫。

(圖片來自WHO)

體征和癥狀

感染鼠疫的人通常在3-7天潛伏期後,出現「流感樣」癥狀。典型癥狀有突然發燒、寒戰、頭痛和身體疼痛、虛弱、嘔吐和噁心。

鼠疫感染可按感染途徑分為3種:腺鼠疫、敗血性鼠疫和肺鼠疫。

腺鼠疫(中世紀歐洲也稱為「黑死病」)是最常見的一種鼠疫,由染病跳蚤叮咬引起。鼠疫桿菌(鼠疫耶爾森菌)在叮咬時進入淋巴系統並在其中遊走,它們到達最近的淋巴結,在那裡進行自我複製。這個淋巴結隨後會發炎、收緊和疼痛,稱為「腹股溝淋巴結炎」。在感染後期,發炎的淋巴結可能變成化膿的開放性潰瘍。

肺鼠疫或肺部鼠疫是毒性最強的一種鼠疫,潛伏期可能只有短短24小時。肺鼠疫通常是腺鼠疫後期感染傳播到肺部所致。但是,患有繼發性肺鼠疫的人可能產生霧化傳染性飛沫,並通過飛沫將鼠疫傳播給其他人。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療,通常會致命。

敗血性鼠疫是在罹患腺鼠疫或肺鼠疫後,感染通過血液循環傳播所致。

(圖片來自美國CDC網路)

鼠疫的分布

鼠疫是一種動物疾病,除大洋洲以外,所有大陸都存在該疾病。凡是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細菌,動物宿主和媒介)與人類共存的地方都有人類鼠疫風險。

非洲、亞洲和南美洲都發生過鼠疫流行,但自1990年代以來,大多數人類病例發生在非洲。流行最廣的3個國家是馬達加斯加、剛果民主共和國和秘魯。

診斷

確診鼠疫需要實驗室檢測。最好的辦法是確認腹股溝淋巴結炎的膿液、血液或痰液樣本中是否含有鼠疫耶爾森菌。一種特定的鼠疫耶爾森菌抗原可通過不同技術進行檢測。其中之一是快速試紙檢測,該方法已在實地得到驗證,目前世衛組織正支持在非洲和南美洲予以廣泛使用。

預防與治療

不加治療的鼠疫可能迅速致死,因此及早診斷和治療對於存活和減少併發症至關重要。如果患者得到及時診斷,可使用抗生素和支持性療法有效對抗鼠疫。

預防性措施包括:當所處環境中有動物源性鼠疫活躍時,向人們發出通知,並建議採取預防措施,防止跳蚤叮咬,而且不要處理動物屍體。人們,特別是衛生工作者,還應避免直接接觸受感染的組織(如腹股溝淋巴結炎),或避免密切接觸肺鼠疫患者。世衛組織不建議接種疫苗,但高危人群(例如經常暴露在感染風險下的實驗室人員)除外。

疫情管理

查找並阻斷感染源:在人類病例有過暴露的地區確認最有可能的感染源,通常可以查找有小動物大量死亡的聚集區。採取適當的環境衛生措施。開展嚙齒動物和媒介控制。

保護衛生工作者:在感染預防和控制方面向其提供信息和培訓。直接接觸肺鼠疫患者的工作人員必須穿戴個人防護裝備,並且只要暴露於風險就應接受抗生素預防治療。

確保正確的治療方法:確認為患者提供的抗生素治療是否適當,以及當地的抗生素供應是否充足。

隔離肺鼠疫患者。應將這些患者隔離以避免通過空氣飛沫感染他人。

監測:識別和監測肺鼠疫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並對他們進行7天化學預防。

獲取樣本,應當謹慎採集樣本並送交實驗室進行檢測。

確保安全的埋葬做法。

WHO的應對

世衛組織旨在通過保持監測和支持有風險的國家制定防範計劃來預防鼠疫疫情。由於動物宿主的種類因地區而異,並影響向人類傳播的風險和條件,世衛組織為印度次大陸,南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制定了具體指南。世界組織促進在所有流行地區使用快速診斷檢測。世衛組織與衛生部合作,支持面臨疫情的國家在實地開展控制活動。

質檢總局關於馬達加斯加鼠疫疫情傳入我國的公告

(2017年第84號)

根據2017年10月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馬達加斯加暴發鼠疫疫情。自2017年8月1日至10月6日,該國共報告鼠疫病例231例,其中死亡33例。該國每年都有鼠疫疫情暴發,暴發期一般為每年的9月至第二年的4月,但今年首次在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持續發現病例。為防止鼠疫疫情傳入我國,保護我國前往馬達加斯加人員的健康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現公告如下:

一、來自馬達加斯加或近期曾在馬達加斯加停留過的人員,如有高熱、頭痛、乏力、全身酸痛、淋巴結腫大、咳嗽、咳痰、出血等癥狀的,入境時應當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申報。來自上述國家的人員,應該配合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醫學巡查和體溫監測等工作。申報或現場查驗發現有上述癥狀的人員應當接受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醫學檢查和採樣檢測。對發現的染疫人或染疫嫌疑人,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將按規定程序採取醫學措施。

二、來自馬達加斯加的交通工具、貨物、集裝箱、行李、郵包的承運人、代理人或者貨主,必須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主動申報並接受衛生檢疫查驗。對來自上述國家的貨物、集裝箱,以及經查驗發現交通工具、行李、郵包有染疫、染疫嫌疑或嚙齒動物、跳蚤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將監督實施除鼠除蟲處理。

三、口岸運營單位應當採取各種有效的除鼠滅蚤措施,降低口岸鼠密度,並接受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的口岸衛生監督。

四、前往馬達加斯加的人員,出國前可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及其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進行諮詢,或登陸質檢總局網站(http://www.aqsiq.gov.cn)衛生檢疫與旅行健康專欄查詢相關信息。

五、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鼠疫桿菌是一種人畜共患細菌,通常存在於小型哺乳動物及跳蚤體內。鼠疫可以通過跳蚤叮咬在動物之間傳播。人類可以通過被鼠疫桿菌感染的跳蚤叮咬、與受鼠疫桿菌感染的材料直接接觸或吸入含鼠疫桿菌的飛沫感染。根據感染途徑不同,鼠疫可分為三種:腺型、敗血型和肺型。肺鼠疫屬於最致命的鼠疫,它可以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和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引起嚴重的流行。潛伏期很短,一般不超過24小時。在通常情況下,晚期腺鼠疫擴展到肺可以導致肺鼠疫。不過,患有繼發性肺鼠疫的病人可能會形成霧狀感染飛沫,通過飛沫就可以把疫情傳播給他人。未經治療的肺鼠疫通常是致命的。

本公告自發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3個月。

質檢總局

2017年10月9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病毒學界 的精彩文章:

諾貝爾獎的「風向標」——2017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發布:KSHV發現者Patrick S.Moore獲獎
百米深海釣上來了一個恐怖生物,嚇得大家都不敢亂動
二聯苯亞胺衍生物抑制痘病毒基因的表達和基因組複製
Elsevier發布病毒學期刊2016年影響因子評價新指標
CRISPER 激活篩選系統鑒定出流感病毒廣譜抗病毒宿主因子

TAG:病毒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