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效法董小宛,來嘗一嘗這古法手工製作的唇間美色

效法董小宛,來嘗一嘗這古法手工製作的唇間美色


文|美物計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里來。



廣寒一點香,吹得滿山開。




一提到桂花,

彷彿空氣里滿是誘人的甜香。它就是秋天這個季節,該有的味道。




有詩讚曰: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它的風流蘊藉,絲絲縷縷,直入心底。







桂花開得這樣好,

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




採摘下來,以糖為友,

可以保存花香,暫留顏色。

桂花茶、桂花酒,

桂花糕、桂花糖……秋日的芬芳和色澤,都在舌尖上再次綻放。







所以食用桂花,

不僅是一件雅事,也是一種養生。




其中一種美味,

便是桂花糖露。

手工製作人若谷,

便是從董小宛的手制花露中,領悟出古時細膩優雅的日常滋味——

桂花糖露







桂花自古深受喜愛,

清可絕塵,濃能遠溢,香氣馥郁,如醺如醉。




而桂花中所含的芳香物質,

具有化痰止咳、暖胃散寒,祛除口中異味的作用。桂花的辛香,也具有行氣止痛、散血消淤的功效。








清代《影梅庵憶語》里,

曾提及董小宛製作的一種鮮花糖露:




「釀飴為露,和以鹽梅,凡有色香花蕊,皆於初放時采漬之,經年香味、顏色不變,紅鮮如摘。而花汁融液露中,入口噴鼻,奇香異艷,非復恆有。」







一瓶桂花糖露


至少要花上一年的時間





桂花糖露,

從《影梅庵憶語》重新還原,是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




首先要製作桂花醬,

從頭年的四、五月份採摘青梅,去核搗碎腌製做成「梅子醬」開始,到入秋桂花滿開,清洗腌制,前前後後至少要花上一年的時間。





晚銀桂








這些極其花時間、耗人力的事,

若谷卻有著出奇的耐心和堅持,連小小的細節也精益求精。







純手工,古法製作


青梅作醬,銀桂為料




新鮮採摘下來的桂花要及時處理,

要經過簡單的挑揀,揀去雜質,再用梅鹵淘洗。 









淘洗後的桂花晾乾後一層一層的鋪在大缸中,

撒上海鹽,加入適量的梅鹵,蓋上塑料布用大石塊進行腌制。




用海鹽對桂花進行第一道的處理是為了去掉桂花中的丹寧,

去除桂花本身的苦澀感,保留原有的香氣。








腌制半個月後,取掉壓制的石塊。此時,桂花含有的水分已經被腌制出來,需要對桂花再次淘洗。




淘洗過程中,用自製的篩網把漂浮在表面的樹葉樹枝撩起,把桂花撩起後放入另一個大缸過濾。








濾干後的桂花採用人工挑揀,除去雜質,挑好後的桂花放入梅子醬中混合攪拌。




置於室外,需要每天翻缸攪拌,腌制的時間越久越好,出缸時混入適量的梅鹵封存。








青梅的酸,鹽滷的咸


砂糖的甜,桂花的香






用時間沉澱,讓味道醇厚。




青梅的酸,鹽滷的咸,

砂糖的甜,桂花的香,

都在桂花糖露那小小的玻璃瓶中,

等待綻放。








最後完成的桂花糖露,

會被一枚硃紅色的封臘封存在玻璃瓶中。說明書,用活字印刷方式製作。









若谷只在秋天製作桂花糖露,

效仿董小宛古法手工製作

沒辦法量產,

但其實這也正是它美好的地方。




它本身應該是時令性的東西,

有等待、有念想,才會有珍惜。









古法手工製作


桂花糖露


唇間的美色


為你留住秋天的味道


· 美物計嚴選 ·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商城,立即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物計 的精彩文章:

物語 | 如果他真的想你了
林徽因:若有智慧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全世界最不孤獨的圖書館:我無權拒絕他們來讀書,但您有權離開
物語 | 愛對了人是什麼體驗?
我的「乾燥皮膚救星」,英國女王都愛用

TAG:美物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