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狂熱追星背後的實質是什麼?

孩子狂熱追星背後的實質是什麼?

這幾天, 大家可能都被某當紅流量小生公布戀情的新聞刷屏了,一時間,社交平台上好不熱鬧,有傷心欲絕的,有鬧著要脫粉的,有說他不尊重粉絲的,有為他的勇氣叫好的,有幸災樂禍的,還有各種陰謀論的,這些都無可厚非,明星嘛,站在最光亮之處,自然就是讓人來評說的,他既然能公布,就會有接受這一切的心理準備,所以圍觀群眾既不用落井下石,也不用玻璃心,平常看待即可。

我曾經和好多群里的中小學女生聊過天,問她們最喜歡哪位明星,大多數選的都是鹿晗。雖然我還get不到他的魅力點,但是對這種追星的心態卻是非常理解的,而且對她們五年夢碎的傷痛之情感同身受。有時很為這些孩子心疼,她們的付出絕不是普通人能夠想像的。

她們花了銀子,花了時間和精力,難道連發泄一下的權利都沒有嗎?只是,發泄過後,生活還是要繼續,時間是治療傷口的唯一良藥,其實大多數粉絲還是很理性的,過於狂熱的只是少數,相信她們會慢慢恢復平靜,重新做出自己的選擇。

追星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這就是個圈子。圈子裡面的人樂在其中,樂此不疲,而圈子外的人非常不理解,甚至簡單用一個「腦殘粉」的標籤就一棒子打死了。其實追星是社會穩定繁榮之後必然會出現的一種現象,從古到今,都是如此。

看過電影《霸王別姬》的人想必對程蝶衣那種爆紅的場面記憶猶新,「座是汪洋汪海,一個個都伸長了脖子等著瞻仰您二位風采呢」。而追星到極致的袁四爺,不僅一擲千金,更是連每段唱腔,每句台詞都分析得絲絲入扣,可謂追出了一個新高度。那現在的孩子喜歡明星,也是一樣的性質啊,這和你愛跳舞,愛打牌,愛閱讀,甚至是愛寵物,都沒什麼本質的區別。當你用這種心態去看待的話,也許會少一點偏見。

雖說追星是一個愛好,但是可以選擇的愛好那麼多,孩子為什麼偏偏要追星?而且還越來越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這個問題勢必要分析一下,我想大概是出於這三點原因:

首先是榜樣的作用。每個孩子都會有想要追尋的夢想,而現在由於是全民娛樂時代,資訊過於向明星傾斜,所以孩子們極易受到影響。現實生活往往是平淡甚至是灰暗的,可明星的生活卻是光鮮亮麗,很羨慕他們,想接近他們,希望成為他們那樣的人,這都是正常的想法。追星的本質是通過明星的成功來得到自我的滿足。所以功成名就的大明星一般沒有太多狂熱的粉絲,反而是流量明星受到的追捧比較多。

如果你當時喜歡這個愛豆的時候,他只是不起眼的醜小鴨,慢慢地在粉絲助力下得到越來越多的資源,越來越受到大眾的認可,蛻變成白天鵝,這份成就感是非常強烈的,這就是所謂的「養成系明星」,粉絲們會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覺得自己眼光好,付出得到了回報。

從另一個角度看,孩子喜歡哪個明星,其實也代表了她自己的個性、審美和價值觀,往往是被明星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觸動到,覺得明星和自己有相似的地方,從而去關注和追逐。明星的成功,彷彿也代表了自己的成功,人會不自覺地陷到這種代入情緒中去。

其次是情感的歸屬。每個人都需要社交圈,需要有情感的交流,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社交網路的發達就是我們被再度部落化的過程。以前的交際關係都是受地域、血緣,人脈的影響,能夠自主選擇的概率很小。但現在的人需要更加私密化、小眾化的情感歸屬,所以追星就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媒介。

去年底王菲開過一場演唱會,購票去現場的大部分是年近不惑的老粉,其實那次她唱得真不好,可粉絲已經不在乎 ,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在那個場合,重新回味過去的歲月。那時候不一定有多好,可那時候我還很年輕,這就是演唱會的意義所在。

孩子同樣需要這樣的歸屬感。雖然現在信息如此發達,可是想要在現實中找到有相同趣味的小夥伴,還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網路會輕易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都喜歡同一個明星, 我們一起為他打榜,為他拉票,分享明星的最新動態,跟競爭對手的粉絲做鬥爭。

有負面新聞出現,我們抱頭痛哭,互相安慰,有了好消息,我們歡呼雀躍。甚至還有一起去接機的,一起探班的,線上線下,緊密結合,彷彿是同一個戰壕里的戰友,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這種情感的連接也是狂熱追星的一個催化劑。

最後是信息技術的繁榮。以前不是缺少腦殘粉,而是因為技術不發達,想追星也沒什麼渠道,頂多追個劇,買點雜誌和唱片。而現在不同了,如果你對某個明星產生興趣,從他出道到現在的所有作品、節目、採訪你都可以輕易免費地獲得,從而加深對他的好感。如果你持續不斷地看下去, 會有兩個結果,一是發現對方和你想像不符,從此不再關注,另一個結果就是越來越痴迷。

現在的愛豆即使沒有作品,也會不間斷地拋出各種路透,花絮,訪談,綜藝等來增加曝光率,可供粉絲談論的話題非常豐富,基本上會把你所有的空餘時間都佔據。所以,現在的粉絲在某個階段一般只會粉一個或一對明星,因為那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同時喜歡好幾個明星的那不叫忠實的粉絲,所以在一個明星的周圍就會形成龐大的社交體系,這種鎖定能力也是非常強大的。

如果你家有孩子追星,也沒必要過份指責,理解是溝通的第一步。你甚至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喜歡的偶像,也可以講講自己小時候追星的故事,獲得和孩子的共鳴。我也有喜歡的明星,也會牽掛他們的一舉一動。追他們的劇,聽他們的歌,關注他們的微博,一個不拉。

他們打動我的是出色的人品和優秀的作品,他們對藝術精益求精的態度,他們奮發向上的堅韌品格。我也會和兒子聊這些話題,甚至在孩子遇到一些困惑時,我會用偶像的故事來開解和影響他,這些都是追星的積極意義。

很不贊成某些人由於不了解就用「腦殘粉」來諷刺她們,我在網上見到太多單純可愛的妹子,對自己的愛豆執著地喜歡,默默地付出。她們能搜集龐大的素材庫,混剪數十集的宏篇大戲,讓人嘆為觀止;她們能夠因為喜歡一部影視劇而重新走一遍拍攝地,跑了幾十個場景,並製作出今夕對比回憶錄。她們能持續更新幾十萬字的同人文,她們能夠不眠不休地為愛豆打榜、掄數據。更不要說那些辛苦奮戰在機場、片場和活動現場的前線粉。

如果不是出於熱愛,是絕不可能做到這樣子的。這種熱愛,你可以說是腦殘,但同樣也是一份動力。她們真的可以為了自己的愛豆上天入地,所向披靡,無所不能。

當然,很多人會說,追星不當吃,不當喝的,他們能幫你考上好大學嗎,能幫你找到好工作嗎,追到最後,人家賺得盆滿缽滿,你得到的卻是偶像公開戀情後的傷心痛楚。這些話誰都會說,難道,這些真相粉絲心裡不清楚嗎?她們比任何人都清楚。可是,為什麼人類在吃飽穿暖後還需要詩歌、音樂、藝術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呢?就是因為除了生活之外,我們還需要有心靈的寄託,需要有支撐自己前行的勇氣,需要有心靈的歸屬和情感的訴求。

我不是鼓勵孩子追星,也不是為所謂的「腦殘粉」辯護,我只是想說,不要輕易地用「腦殘粉」這幾個字來把這些孩子們標籤化了。他們中有才華橫溢的,有洞察力敏銳的,有思維慎密的,有吃苦耐勞的。也許會有人沉迷追星,荒廢學業,但這種現象在別的領域也會有。更多的人會汲取偶像的力量,讓自己變得更好,才配得上和偶像比肩。

我聽過一個粉絲講的故事,她喜歡超女中的劉惜君,八年來不間斷地關注和支持愛豆,也會經常去追惜君的活動,因為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她就努力學習,終於在高考中超常發揮,考取了自己嚮往的播音系,最後還獲得了一次與偶像同台做節目的機會。

當她終於能單獨見到偶像時,沒想到劉惜君還記得她,說了一句「你的頭髮怎麼剪短了?」那一刻,她禁不住淚如泉湧,覺得自己八年時間是粉對了人。當然,這樣傳奇的經歷大部人是不可能擁有的,那我們可以把這個當成青春的一個美好回憶,如果多年之後想起來,為當初傻傻的自己會心一笑,那就足夠了。

那天,我聽了高曉松和馬未都的對談,高曉松問馬先生:」在那個文化貧瘠的年代,你為什麼就能喜歡上收藏呢?「馬先生說了句特別讓人感慨的話:」真正能做成一件事情的,都會有個上癮的過程。我就是看到那些文物古董愛不釋手,心心念念,而你就是對音樂著了迷一樣,痴心不改,所以咱倆是一樣的。「

是啊,如果一個人,永遠是那麼理性,永遠那麼會權衡利弊,那樣的人生,也是很無趣吧。曉松在講到三體時曾說,人類一直是兩條腿走路。一條是科學,一條是藝術。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可是藝術形式儘管多變,但主題卻是永恆的,那就是嚮往真摯美好的情感,修鍊富有魅力的人格,追求身體和心靈的最大自由。

追星也是一個修鍊自己的過程,既要入世,也要出世。如果只是沉迷於幻境中,那對於自己是個毀滅。更多的人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自然而然就不會那麼狂熱了。這幾天韓庚和金在中十年分別後的重逢,炸出了一堆80後的老粉,紛紛出來回憶往事,感慨萬千。

一個偶像能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歡,自然有他的與眾不同之處。但同時他也只是個人,不是神。粉絲和愛豆,更多的是相互成就,相互尊重的關係。願每個粉絲在追星的過程中感受到的是美好而不是暴戾,也但願,追星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鈴草親子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風鈴草親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