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甘辛酸苦咸五味入口,專補虧欠

甘辛酸苦咸五味入口,專補虧欠

一年四季中,五臟各有其旺盛的季節,那是不是在這個季節就應該多吃跟它同一五行屬性的味道才對身體好呢?

恰恰相反,一個季節什麼臟腑最旺,就要少吃跟它同樣屬性的東西。

為什麼?因為,五味入五臟,起到的是」泄」的作用。這裡所說的」泄」,是與」補」相對而言的。」補」是補這個臟腑之所長,也就是加強它的特性;而」泄」是指補這個臟腑之所缺,也就是抑制它的特性,保持陰陽的平衡。

五味養生之道,第一是適度。不管再好的東西,都不能過量,否則就會打破人體陰陽的平衡。

第二是全面。我們都知道,生活的精彩就在於五味俱全。為什麼泡在蜜罐里長大的年輕人會因為一點小事輕生,而歷經戰亂的老人卻能樂觀地活下來?只有品嘗過痛苦的滋味,才能體會出幸福的甘甜。

春吃甘,脾平安

甘味屬土,土地養育萬物,甘味的食物是我們主要的營養來源。如果你覺得身體虛弱需要補,不要急於去買補藥,首先看看一日三餐,甘味的食品吃得夠不夠,最重要的是,有沒有吃足夠的主食。

甘味不單指甜味,也包括淡味,就是沒什麼味道的東西,比如說米、面這些主食。甘入脾胃,甘味的食物有補中益氣、調和脾胃的作用,米、面、糖類、各種淡水魚蝦、牛肉、玉米、白薯等都是甘味食品。

甘味能緩和藥物的毒性。為什麼說喝中藥不能放糖,就是怕解了藥性。而藥方中,如果有些藥物比較峻烈,就得放一點甘草進去調和一下。

甘味中的甜味能緩解疼痛和痙攣,虛寒腹痛、胃痛、頭痛還有抽筋的時候,喝點糖水就會感覺好些。甘味中的淡味能利尿滲濕,比如說薏米,眼泡腫或是小腿浮腫的人就可以多吃一些。

土生金,肺屬金。所以甘味的東西對肺特別好,能潤肺、補肺氣、滋肺陰。肺是統管人一身之氣的。氣虛的人,中氣不足、氣短懶言、愛出汗、愛疲勞,吃點甘味的東西就有補益的作用。

甘為土,土應四季之氣。所以,無論哪個季節,都要以吃甘味食物為主。特別是春天,更要多吃。原因有二:春天是生髮的季節,生長需要能量,甘味食品最能補氣血;春天肝氣旺,木克土,容易傷脾,甘味是脾的正味,能補脾。

甘味中,淡味或是微甜的食物是我們應該常吃的。適當的甘味補脾,但過甜則太膩,反而阻滯脾的功能。孩子脾比較弱,需要吃甘味的東西補一下,但千萬不能多吃甜食,吃多了,反而傷脾。孩子應該多吃米飯、麵條、粗糧,這些才是真正養脾,養身體的。

過甜除了傷脾之外,還會傷腎。為什麼?因為土克水,腎為水臟。吃甜食太多,會使人腎虛,容易得腰椎病和頸椎病。一般小時候特別愛吃甜的人,長大反而吃得少了。這是人的本能選擇,因為人小的時候脾弱,需要吃甜的;成人後,脾功能成熟了,腎卻開始衰老。

純粹的甘味是中性略微偏陰的。但你別忘了,甘屬土,是女性的象徵,甘味跟別的味道搭配,就會隨之而變換陰陽屬性,有點」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意思。甘味與酸味在一起,就轉化為陰性,有滋陰的作用;甘味與辛味在一起,就轉化為陽性,有助陽的作用。甘味又是以柔克剛的。它會緩和酸味、辛味的偏性,而助長它們補益的作用。

甘屬土,土的性格是厚德載物,它是最能包容的。甘味也是如此,它可以調和一切味道。不管是酸的,還是苦的、辣的,放些糖進去,口感就會好許多。做菜的時候,只要放很少一點點糖,出來的味道就會不一樣,而吃的人根本品不出甜味,只覺得好吃,這就是烹調的最高境界。

夏吃辛,養肺金

現在愛吃辣的人越來越多,甚至許多人無辣不歡,這跟人們普通體質偏虛、體內濕氣重很有關係。你看小孩就不吃辣的,因為他們自身的陽氣已經很足了。

辛味,實際上包含了好些不同的味道,麻味、辣味、辛香味,都屬於辛味,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氣味濃烈。蔥、姜、蒜、辣椒、各種香料,還有許多氣味獨特的中藥,都帶有辛味。

辛味屬金。五行中金有沉降肅殺的特性,但辛為陽金,反而有上升發散的作用,就像燒紅的鐵鍋,撒點水進去馬上就蒸發了。辛味最突出的就是它的氣味,辛香四溢,它是往外散的,辛味的作用就是行氣、發散、活血、化瘀,能促進氣血流通,也就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凡是需要祛除外感病邪,或是調理氣血瘀滯、虛寒,都會用到辛味的藥物。

辛味入肺和大腸。能宣發肺氣。氣行則血行,氣血瘀滯的人就要用辛味,讓氣血流動起來,一潭死水變成活水,才能有生機。

肺系統的病,最常見的就是感冒,而感冒是必用辛味來治療的。風寒感冒需要辛溫的藥物來發汗,喝點蔥姜水也可以,風熱感冒需要辛涼的藥物來解表,比如銀翹解毒片,吃白蘿蔔也有作用。

注意,辛味屬陽,不補肺陰,所以肺陰虛的人,比如肺結核,就不要多吃辛味。

辛味入大腸有燥的作用。特別是辛溫的食物發汗作用強,吃多了就會耗傷津液。大便乾燥的人不要吃太多麻辣的東西,以免加重腸道缺水的狀況,造成便秘。

辛屬金,金生水,所以辛味能補腎。辛為陽金,補的是腎陽。腎陰虛的人,也就是夜裡盜汗、總覺得手心腳心發熱的人,不要多吃辛味。而腎陽虛的人,也就是體質虛寒,手腳冰涼、特別怕冷的人,可以用辛味來補。

同性相斥,秋天屬金,最不適合多吃辛味。因為辛味能助肺氣,肺氣與秋氣相通,秋天肺氣已經很旺了,再吃辛味,肺氣過於上升,就削弱了其肅降的作用。肺氣上逆,引起咳嗽,而且往往是燥咳,辛味發汗,秋天乾燥,人體發汗過多就缺水,也就是傷陰了。

肺為金,肝為木,金克木,肺氣太旺,對肝不利。愛吃辣的人,秋天一定要剋制一點。所以,古人說,一年之中,秋不食姜。當然,這不是指一點不能吃,而是指不能專門去吃薑,像薑茶、薑糖什麼的,就最好免了。做菜的時候,姜是調料,該放還得放,跟別的食物一搭配就平衡了。

哪個季節最適合吃辛味呢?夏季。一般人認為夏天熱,不能吃辛辣的,其實不然。夏天人體毛孔張開,最容易感受外邪,辛味是發散的,能幫助我們祛除表邪,不讓它們停留在體內作怪。夏季熱,人體的陽氣都浮在表面,脾胃相對是寒的,這時候吃點辛辣,開開胃,促進脾胃的功能再好不過。而且辛味有發汗作用,能幫助人體散熱。

從五行生剋來說,夏天屬火,火克金,也就是克肺,肺主皮毛,肺氣受制,就容易外感病邪。辛味入肺,就能助肺氣,發散解表。

辛味的藥物很多,在補藥中,大家最熟悉的補血藥當歸就是辛味的,當歸辛溫,補血作用很強。人人愛喝的*茶也是辛味的,*辛涼,能散風明目。

辛味在三餐中,以調料居多。各種香辣調料像蔥、姜、蒜、花椒、胡椒、辣椒、大料、陳皮,都帶有辛味。

秋吃酸,護肝膽

大多數樹木的果實和種子都帶有酸味或澀味,它們往往是植物最富有營養的部分,所以酸味和澀味有收斂的作用,能幫助人體吸收和儲存營養,保護精氣不外泄,特別適合體質虛弱的人。

酸泛指酸味和澀味,它們對於人體來說,有收斂的作用。

五行中,木有舒展升發的特性,酸屬木,卻主收斂。這矛盾嗎?不矛盾。酸味和澀味是陰性的,它們是陰木,不是陽木。如果把木比作樹木,那麼陽木好比樹木的枝幹,舒展向上,而陰木好比樹木的果實和種子,精華內斂。

酸屬陰,酸味入肝膽,補的是肝膽之陰。陰代表水液,也就是說,酸味能促進肝血和膽汁的生成。酸味入肝,能平息肝火,有利於疏泄肝膽濕熱;酸味補肝血,所以孕婦喜歡吃酸的,因為肝主生機,肝血是胎兒生長的營養來源;

酸味入膽,促進膽汁分泌,可以解油膩、降血脂。肝陽上亢、高血壓、高血脂、肝炎、性情急躁外向的人可以多吃些酸的,而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憂慮內向的人就不能多吃。

還有什麼人適合吃酸味?是心陰虛的人。如果你手心腳心發熱,心胸煩熱,又常感覺心悸、心煩、失眠、愛做夢,那麼你就可以吃些酸味的東西。

比如說酸棗,就是一味很好的安神養心的葯。因為木生火,心屬火,酸為陰木,可以養心陰,心陰足了,就不怕心火過旺。注意:酸養心陰,不養心陽,心陽不振,感覺心胸憋悶、心悸不寧的人,不要吃太多。

什麼人不能多吃酸味?脾虛的人,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脾虛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大便,如果大便總是比較稀,不成形,這種人一定脾虛。臉色發黃的人也是脾虛。

為什麼脾虛的人不能多吃酸味?因為木克土,而脾胃屬土。酸為陰木,胃為陽土,陰陽互補,對胃來說,有酸味克制是好事,適當的酸味能起到開胃的作用。而脾為陰土,所以脾最怕酸多,酸會抑制脾的功能,影響營養的運化。脾虛的人要少吃酸。正常人只要在春天減少酸味食物就行了,因為這是肝旺脾虛的季節。

春天屬木,肝屬木,酸也屬木。春天為什麼要少吃酸味呢?春天是養肝的季節,但養的是肝陽,肝氣升發,把冬天潛伏在體內的病邪宣洩出去,所以對於一般人而言,反而要少吃些酸的才好,以免收斂過度,把病邪關在了體內。

什麼季節最適合吃酸味的食物?秋天。酸屬木,秋天屬金,金克木,其實就是說秋天肺氣旺,可能克伐肝木,而酸味入肝,是肝的正味,這時候就應該用酸味來養肝。所以秋季是最缺木的季節,可以多吃些酸的東西。

我們吃的東西很少有純粹的酸味,它往往跟澀味或是甜味夾雜在一起。大多數種子比如蓮子、菟絲子、山萸肉、芡實偏於酸澀,大多數水果則偏於酸甜。酸味和澀味都是陰木,二者相合,收斂的作用就加倍了。久病體虛的人,身體不能固攝精氣,出現各種滑脫的癥狀,如長期咳喘,慢性腹瀉、尿頻、遺尿、遺精、崩漏,或是出汗多、各種出血症等,就要用性味酸澀的藥物來調理。雖然酸澀味入葯療效顯著,但收斂性強,平常食用太多有過偏之弊,所以酸澀味的食物,品種不多,這是人類的自我保護功能進行篩選的結果,一般人都不會太愛吃口感酸澀的東西。

酸甜味的東西,愛吃的人就多了。為什麼?酸味屬木,甜味屬土,木和土是相剋關係。酸味和甜味放在一起,能抑制彼此的偏性,比較平和,適宜常吃,所以酸甜口味的食物相對就比較多,酸味生津止渴,又能化解甜味的滋膩;甜味補益中氣,又能緩解酸味的收縮之性。所以凡是酸甜口味的東西,都是滋陰的。你看中餐裡邊,吃油炸的肉或魚,多半要澆上糖醋汁。為什麼?因為油炸的東西很熱性,配上酸甜味的糖醋汁,有滋陰的作用,就不怕熱盛傷津了。

冬吃苦,把腎補

凡是燒得好吃的菜,你細細地去品,多半能品出一絲絲苦味來。一道真正的美食,只有香、辣、甜、酸這些討人喜歡的味道是不夠的,必須要摻雜一點苦味,滋味才會醇厚,才會讓人有餘味綿長的感覺。

五行中,火有溫暖升騰的特性,苦味屬火,但苦味又屬陰,它是陰火,就像爐膛里燒剩下的灰燼,有餘溫的時候有一點烘乾的作用,完全冷卻以後如果不把爐灰掏空,新火就燒不起來。所以,苦味的東西分兩類:一類是苦溫的,例如咖啡、紅茶,祛除濕氣的作用比較強,就是中醫所說的」燥濕」;一類是苦寒的,例如蓮子芯、綠茶,有清熱、瀉下的作用。

苦味入心和小腸,能瀉心火和小腸火。凡是清熱瀉火的葯,都有苦味。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苦瓜和黃連,專門解決口舌生瘡、心煩失眠這類心火上炎的問題。小腸火其實也是心火,心火下注到小腸,傳到膀胱,導致小便黃、疼痛,這種情況小孩比較常見,也要用苦味的葯來治,比如黃連。

火生土。苦味屬火,而脾胃屬土。苦為陰火,脾為陰土,所以苦味對脾有好處。尤其是苦溫的食物。脾怕濕,苦溫的東西正好可以燥濕。用火燒過的食物就會變苦,而且是苦溫的,這種食物就能健脾消積食。

有一個著名藥方叫做焦三仙,是把山楂、麥芽、神曲這三味葯炒焦後製成,治療積食特別靈驗。還有焙過的雞內金、烤饅頭片、鍋巴,這些用火烤過的東西,都是苦味的,都有健脾助消化的作用。

什麼人不能多吃苦味?胃液不足的人,比如萎縮性胃炎患者。沒有胃病的人,大吐大泄之後,或者吃了過多的辛辣食物,也有可能胃液不足。於是胃部虛火,使人感到胃裡隱約有火燒一樣的痛感,這種人常口乾舌燥,愛喝涼水。

胃液不足的人,要少吃苦味,因為苦為陰火,胃為陽土,苦味會抑制胃液的分泌,而胃喜潤惡燥,所以苦味的東西吃太多會敗胃口,傷胃津,甚至引起胃痛。如果遇到這樣的急性胃痛,馬上喝點糖水就能緩解。長期胃液不足的人,吃微甜味的食物就可以滋養胃液,比如銀耳羹或者麥冬粥,都是很好的選擇。

火克金,肺和大腸屬金。苦味入肺和大腸,起到瀉的作用,清熱降火。如果肺熱咳嗽,苦味可以止咳平喘,比如百合和苦杏仁等。苦味入大腸,能瀉大腸濕熱,緩解便秘,比如大黃。

夏天屬火,人的心火也旺。這個季節是不是應該多吃苦味的東西呢?不是的。除了長夏之外,夏天反而不要多吃苦味,除非你確實出現了心火上炎的癥狀。

為什麼?夏季心火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夏天是生長的季節,心火就是要燒得旺一點,給身體多提供一些動力,才能促進新陳代謝。

苦味是瀉的,通過瀉下的作用來降心火的,相當於釜底抽薪。正常的心火,就是心陽,是人體最寶貴的熱能來源,豈能隨便瀉?

夏天如果害怕心火過盛,不要吃苦味,而是要吃一點酸味。為什麼?酸味平心火,不是靠瀉,而是靠補,補的是肝陰,肝陰足了,心陰就足,就不怕心火燒過頭,這相當於在鍋里多加點水,這樣下面的火再大也不會燒乾了。

什麼季節最適合吃苦味呢?是冬季。因為水克火,冬季屬水,是最缺火的季節。冬天當養腎,吃點苦溫的東西,苦溫主堅,燥濕利水,有強壯腎臟的作用,比如羊肉就是苦溫的。苦溫又是陰火,不會灼傷腎陰。就像把捏好的泥人放在燒過的爐膛里慢慢地烘乾,既不會燒焦,又能把泥人燒硬,更不會變形。

良藥苦口利於病。但日常飲食中,苦味太重的東西,不可多吃。事實上我們每天所吃的食物,單純苦味的也極少。也許只有咖啡和茶是個例外。咖啡、茶,也不是純粹苦味的,只是苦味相對比較重。為什麼可以天天喝呢?因為咖啡和茶是必須要衝泡的,用的量很少,喝的時候還加了大量的熱水。苦有燥濕的作用,加水一起喝就能避免傷津。苦還有清熱的作用,用熱水沖泡就減少了寒涼。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掌握了喝咖啡和茶的學問。如果你陰虛火旺,體內缺水,就要少喝咖啡,更不要喝濃咖啡。如果你體質虛寒,就要少喝綠茶,更不要喝冰綠茶。

單純苦味的東西不多,但我們每天吃的苦味可不少,大多數食物都帶有一點苦味。苦味最適合與別的味道摻和在一起,發揮協同作用。這不僅增強養生的功效,有了苦味打底,還更能凸現其他味道的香濃。

少吃咸,能延年

鹹味是至陰之味,越是鹹的東西,陰性越強。而養生講究的是陰陽平衡,所以鹹味宜少不宜多,是五味中最應當謹慎食用的一味。

五味中的鹹味實際上是指鹹味和鮮味兩種味道,所以鹹味食品不一定都是口感鹹的,也包括所有鮮味的東西。像黑豆、黃豆、豬肉、螃蟹並不咸,也歸屬於鹹味食品一類。味精、雞精也是鹹味食品。

海產品大多都是鹹味食物,如紫菜、海帶、海參、海蜇、蛤蜊、墨魚等。

血是鹹味的,凡是動物的血都是鹹味食品,比如豬血,雞血、鴨血、鹿血等。

咸屬水,水為至陰之物,咸也是至陰之味,所以它與水的陰氣相通,可以滋養人體的水液,通泄大小便,還能軟堅散結,也就是軟化和消散體內的結節和腫塊。

五臟六腑中腎和膀胱屬水,所以咸為腎和膀胱之正味。

咸入腎,其中鮮味重的食物補腎陰,鹹味重的食物耗腎精。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區別呢?

鮮味重的東西,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這些營養是人體血液和體液的來源,所以鮮味能養血養陰。陰虛的人,體內虛火旺,常感覺手心腳心發熱、心煩、口乾,就可以吃些海產品例如墨魚乾、海蜇來補一補,*足了,就不會產生虛火。

而鹹味重的東西,含有大量的鹽分。鹽是一把雙刃劍,凡是有生命的物體,都離不開鹽。

生命的活動,全賴精氣維持,人體的精氣藏於腎中,必須要鹽來把它調動出來,才能轉化為生命的動力。

凡是入腎臟的葯,古代都講究要用淡鹽水送服,引葯入經才能提高療效。比如著名的中成藥六味地黃丸,不用淡鹽水來送服,效果就大打折扣。

人每天都需要一點鹽,才能保證能量來源。越是強體力的活動,越需要調動腎精。你看農村的壯勞力,他們吃得就很咸,不吃鹹的就會覺得渾身沒勁。可是如果吃鹽太多,調動的腎精過多,等於寅吃卯糧,提前透支人體的元氣,人就會早衰,甚至得慢性病。現在許多老年人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跟他們年輕時候營養不良、又吃得過咸都有關係。

咸入膀胱,膀胱屬陽,而鹹味屬陰,陰陽相反,起瀉的作用。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鹹味能軟堅散結,實際上就是排毒。一般治療腫瘤,會用鹹味的藥物來軟化硬塊。

鹹味能瀉下通便,還有排毒的作用。有的人腸道積熱,大便堅硬幹燥得如同石頭,幾天解不出來,十分痛苦。中醫在藥方里加上鹹味的芒硝,一劑就能見效。如果是小孩,癥狀比較輕的,喝些鹽水也管用。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吃了不潔之物,可以用大約15克鹽,兩杯溫水,攪拌兩分鐘等鹽充分溶解以後,一次喝下,讓鹽水清洗腸胃,通過大便把毒素排出體外。對於產生噁心癥狀的人,鹽水還有催吐的作用。

鹹味屬水,苦味屬火,按五行生剋來說,鹹味可以剋制苦味。涼拌苦瓜用鹽先腌一下,就不太苦了。

水克火,心屬火。鹹味吃多了對心臟特別不好,容易得心血管疾病,老年人一定不要多吃咸。心與大腦相通,所以鹹味吃多了影響智力、記憶力,小孩子大腦正在發育中,更要吃得淡一些才好。

一年四季都不能多吃鹹的。冬季屬水,水克火,人的心氣最弱。這個季節尤其要少吃鹹味,才能保護心臟功能。

鹹味食品中,特別要注意鹽和味精,陰中之陰。現在人普遍陽虛,能少吃一點鹽和味精就少吃一點。鮮味的食物,相對陰性要弱一些,有滋陰補血的作用,像一些海產品,可以適當地吃一些,但也絕不能常年吃,否則容易得痛風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直通車606 的精彩文章:

中老年膝關節骨刺如何保養
為什麼不建議輕易去吃藥、打針、輸液了!
中老年人骨關節病的預防和調理
老年人補鈣真的能治癒骨質疏鬆嗎?
骨關節,最怕五個「敵人」,你知道嗎?

TAG:健康直通車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