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二世的悲劇人生:死時曾發出恐怖慘叫
愛德華二世的父親愛德華一世在英國歷史上是一位偉大的帝王,而這位偉大的帝王卻沒能生養出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繼承人。愛德華二世一直讓自己的父親十分失望,在繼承英國王位之後,他依然生活荒唐,以至於統治最終被推翻還死於非命。愛德華二世的人生是悲劇的,據說他死的時候曾經發出恐怖的慘叫。
「蘇格蘭之錘」的兒子
好萊塢有一部著名電影,名為《勇敢的心》。在劇中,英國國王一世帶兵對蘇格蘭起義領袖馬索?華萊士發動征戰。但是令他蒙羞的是,他的兒子愛德華二世卻躲在城堡里與自己的男性情人廝混。與此同時,愛德華二世的妻子伊莎貝拉竟悄悄地華萊士演繹出一段曠世戀情。儘管這一切都是藝術作品的改編,與真實的歷史有相當大的出入。但在歷史上,那位同性戀王子愛德華二世及其妻子伊莎貝拉卻是真有其人。而更令人震驚的是,當愛德華二世登上英國王位20年後,王后伊莎貝拉卻與情人從法國帶領大軍前來攻打他。當他們逮捕了愛德華二世後,又在一個深夜殘忍地謀殺了這位懦弱昏庸的國王。
公元13世紀後期,英國歷史上產生了一位偉大的君王,他就是金雀花王朝第五任國王愛德華一世(1239—1307年,1272—1307年在位)。當時,英國的統治範圍還局限於英格蘭地區,而蘇格蘭和威爾士還處於獨立狀態。為了統一英倫三島,歷代英國國王的主要政治任務就不斷對蘇格蘭和威爾士進行征服戰爭。正是在愛德華一世統治時期,英國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愛德華一世是亨利三世的長子,據說他長相非常英俊,從小就喜歡騎馬打仗,又由於他身軀高大,雙腿修長,能緊緊夾住馬鞍,因此當時人送綽號「長腿」。1270年8月,愛德華受邀參加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發起的第8 次十字軍東征。據說他被敵方偽裝議和的使者用毒劍刺傷,醫生為他割肉療傷時,他都不呻吟一聲。但是遠征一路無功,只好返回。在途中得知亨利三世死去,遂加冕為愛德華一世。
即位後不久,愛德華一世首先進軍威爾士,打敗當地統治者路埃林。有趣的是,隨後他答應威爾士貴族必定選一個「出生在威爾士,不會說英語和法語,從未冤枉過任何人」的人為威爾士親王。但另一方面,他卻派人將即將分娩的王后接到威爾士,而剛出生的小王子就成了符合條件的威爾士親王。不過在對蘇格蘭的征服過程中,愛德華一世則幾乎是無功而返。
1290年,蘇格蘭王室絕嗣,愛德華一世以仲裁者的身份指定巴列奧為蘇格蘭國王,實則由自己操縱。但巴列奧和蘇格蘭貴族不甘傀儡的地位,便暗通愛德華一世的夙敵法國,與英格蘭對抗。1296年,愛德華一世率兵攻入蘇格蘭,迫使巴列奧退位,並自任蘇格蘭國王。因此,人們都稱愛德華一世為「蘇格蘭鐵鎚」。但是不久後,由於蘇格蘭人民的大規模反抗,使愛德華一世疲於應付,耗盡了精力。1307年,曾經叱吒風雲的愛德華一世死於征討蘇格蘭的途中,將自己未竟的事業留給了兒子愛德華二世。
遺憾的是,愛德華一世的繼承者卻完全沒有父王的英明神武。而追溯起來,這又與愛德華一世本人有直接的關係。原來早在1254年時,愛德華一世就與西班牙王族艾琳娜結婚。在長達36年的婚姻中,這夫妻二人非常恩愛,而溫柔賢惠的王后也對愛德華一世的性格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此才造就了他前半生的豐功偉績。1290年時,艾琳娜王后不幸於威爾士去世,這使愛德華一世極為悲痛。據說在王后的遺體運回倫敦的路上,愛德華一世在每一個驛站都樹立了一個十字架。至今倫敦還保留著一部分這種十字架,並被稱為「王后十字架」。自從愛人死後愛德華一世始終沒有再娶,但他的性格卻日趨暴戾和殘忍,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到他兒子愛德華二世的成長。
愛德華二世,1284年出生於威爾士,是愛德華一世的長子。由於父親常年在外征戰,他從小跟媽媽以及姐妹生活在一起,再加上沒有兄弟,這使得他的性格當中存在很多缺陷。更不幸的是,當他的母親去世後,脾氣日益暴躁的父,經常很粗暴地對待他。在這種缺乏父愛的環境下,愛德華二世形成了懦弱害羞,毫無男子氣概的性格,並習慣與朋友聚成一團。或許最令愛德華一世失望的是,他的兒子、王位的繼承人,竟然是一個同性戀者。
或許最令愛德華一世失望的是,他的兒子、王位的繼承人,竟然是一個同性戀者。
國王竟是同性戀
據歷史記載,愛德華二世可謂儀錶堂堂,他體格高大強壯,長著一頭濃密的金髮,絲毫不亞於任何一位中世紀君王。然而,令人失望的是,雖然愛德華一世戎馬一生,戰功顯赫,而他的兒子卻對打仗毫無興趣。由於性格差異太大,愛德華一世絲毫不喜歡這個兒子,反而認為他百無一用。再加上愛德華一世常年在外征戰,所以很少對兒子管教,更談不上向他傳授自己的治國之道。
就這樣,當愛德華一世於1307年死後,懵懂無知的愛德華二世匆忙即位。但是,這個懦弱的新國王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治理國家。更糟糕的是,他並沒有求助於父親給他留下的那些大臣,而是將一切都託付給自己最親密朋友和情人皮爾斯·加維斯頓。
懦弱的新國王愛德華二世即位後並沒有求助於父親給他留下的那些大臣,而是將一切都託付給自己最親密朋友和情人皮爾斯·加維斯頓。
卻說這加維斯頓,原本是一位法國人,出身平民家庭。他來到英國後,靠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當時還是王子的愛德華二世,不料立即得到後者的喜愛。從此備受寵幸,平步青雲。愛德華一世還在世時,聽說自己的兒子成天跟這樣一個男人混在一起,勃然大怒,立即將加維斯頓驅逐出境,而愛德華二世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待到愛德華二世即位後,終於可以為所欲為的他立即將加維斯頓召到自己身邊。現有歷史資料證明,愛德華二世的確是一個同性戀者。為了取悅於自己的這位男性情人,他幾乎是不惜一切代價。即便面臨大臣們的強烈反對和百姓的恥笑,愛德華二世仍強行頒布命令,賜給加維斯頓大量的土地和顯貴的爵位,甚至任命其為英國的攝政王。問題是,這個加維斯頓並不是什麼治國能臣,結果把國家弄得烏煙瘴氣。終於,英國貴族對愛德華二世越來越不滿了,他們要求國王放逐加維斯頓,但遭到了拒絕。於是貴族們便拿起自己最後的武器,他們多次召開議會,接二連三地做出決議,逼迫愛德華二世驅逐他的男寵。
非常可笑的是,在議會的壓力下,愛德華二世往往先是表面上接受決議,讓加維斯頓去國外休假。但是一旦風頭過去,他又悄悄將加維斯頓接回來,一切照舊。這樣的把戲玩弄了多次後,憤怒的議會貴族們於是不再顧及國王的面子。1312年,他們派兵逮捕了加維斯頓,並不顧國王的威脅,最終在布萊克洛山處死了加維斯頓。
聽到這一噩耗後,悲痛的愛德華二世從此對貴族們深懷憤恨,而這種與貴族們對立的選擇,又將給他帶來更大的悲劇。
眾叛親離
愛德華二世為了他的男寵,幾乎與貴族們鬥爭了一輩子。想當初,當他即位之初召回被父王驅逐的加維斯頓時,就與大臣蘭卡斯特公爵、瓦維克伯爵、莫蒂默、潘柏克等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當加維斯頓一回國,愛德華二世就一意孤行地封其為內廷大臣等數個頭銜。甚至當卡文特力主教晉見時,愛德華二世竟將其尊號剝奪,轉而賜給加維斯頓。於是,英國宗教界的許多人士便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帶領下對抗國王。
愛德華二世為了他的男寵,幾乎與貴族們鬥爭了一輩子。
1309年,以愛德華二世的侄子蘭卡斯特公爵托馬斯為首,貴族們結成同盟反對國王。1310年,該貴族集團成功迫使愛德華二世成立一個改革委員會。委員會擬出一套限制國王權力的條例,並為議會所通過。一時之間,國王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境地,只有他的同父異母兄弟肯特伯爵艾德蒙還勉強地支持他。
不久,貴族莫蒂默在與蘇格蘭的戰爭中被俘,而當他的侄子小莫蒂默請求國王出錢將他叔父贖回時,卻遭到愛德華二世的拒絕。於是小莫蒂默與另一名貴族蘭卡斯特聯合起來向愛德華二世宣戰。更不利的是,原本支持的國王的肯特伯爵也投向了貴族一方。當貴族們發動進攻時,他們宣稱只殺加維斯頓,而會放過國王。最終的結果就是加維斯頓被逮捕,隨後被另一名貴族瓦維克伯爵趁看守人不備時殺死。
當愛德華二世得知加維斯頓的死訊後,他發誓為其報仇,隨即與貴族們開戰。這次鬥爭的結果是貴族一方落敗,肯特伯爵被流放,瓦維克和蘭卡斯特被殺,小莫蒂默則被囚禁於倫敦塔。不過很快,小莫蒂默成功地逃了出來,並與流放的肯特會合到一起。歷史證明,這些人將來將直接決定愛德華二世的命運。
在打敗了國內反對勢力後,躊躇滿志的愛德華二世又企圖繼承父親留下的事業,向不甘屈服的蘇格蘭人發動戰爭,以向臣民們顯示自己的能力。於是在1314年,他徵集了一支大軍越過英蘇邊境,討伐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企圖再度將北方鄰國置於英格蘭統治之下。但在班諾克本戰役中,由於愛德華二世的指揮無方加上他的臨陣脫逃,使英軍遭受了對外戰爭中自諾曼征服以來從未有過的慘敗。班諾克本戰役中,一天之中,居然有超過三萬英格蘭人被殺或被俘。經過這一戰,愛德華二世的聲望更加下降,而他在貴族面前再也抬不起頭了。
此後,意志消沉的愛德華二世又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對迪斯潘塞爾父子的寵愛中。自從加維斯頓死後,迪斯潘塞爾父子迅速成為了愛德華二世新的寵臣。他們憑藉國王的恩寵,非法獲取了許多封地,甚至還掌握了國家大權。殊不知,就在他們飛揚跋扈之際,更可怕的危險卻在悄然逼近,而這種危險,將使國王愛德華二世也無法幸免於難。這一切的根源,便是王后伊莎貝拉的仇恨。
憤怒的伊莎貝拉王后
就常理而言,任何一位妻子,在面對身為同性戀丈夫時,都會心存怨恨與憤怒,更何況愛德華二世的王后伊莎貝拉還是一位個性極強的女性。
伊莎貝拉,1292年生於法國,是法王腓力四世的獨生女,另有三位兄弟,其母親喬安娜公主是納瓦爾王國最後一位公主和女王。儘管身為女性,但年輕時的伊莎貝拉就顯露出不凡的才華。曾經有人評價說,在腓力四世四個孩子中,最適合做國王的,就是這位伊莎貝拉公主了。她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個性堅毅果敢,是個相當有魄力的女性,以至於晚年她被稱為「法蘭西母狼」。而在西方歷史上,伊莎貝拉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王后,她的事迹曾屢屢改編成各種文學作品。
伊莎貝拉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個性堅毅果敢,富有魄力,晚年她被稱為「法蘭西母狼」。
當時,英、法兩國因領土爭端長期不和。到愛德華一世時,這種矛盾更加激化,雙方各自心懷鬼胎,一心要吞併對方的領土。有趣的是,當時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在英國大主教的鼓動下,極力撮合兩國王室的政治聯姻。幾經討價還價,才決定了伊薩貝拉和愛德華二世的婚姻。
1308年,當愛德華一世去世一年後,16歲的伊薩貝拉遠嫁英國,成為這個國家的王后。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丈夫竟是個同性戀者。儘管他們在1312年還有了一個兒子——後來的愛德華三世,但愛德華二世更多的時間是和他的男寵加維斯頓以及後來的迪斯潘塞爾父子呆在一起,而將如花似玉的王后冷落一旁,這使她大敢羞辱。
更讓伊薩貝拉憤怒的是,當愛德華二世到蘇格蘭作戰時,竟在男寵迪斯潘塞爾的慫恿下,棄伊薩貝拉於不顧,而自己則臨陣脫逃。結果伊薩貝拉在蘇格蘭人的炮火下喬裝打扮,帶著幾個宮廷保鏢和侍從官狼狽地逃回英國。而此時她卻發現,愛德華二世居然在王宮裡與迪斯潘塞爾等人狂歡。被激怒的伊薩貝拉於是強烈要求丈夫驅逐迪斯潘塞爾,但沒過幾天,愛德華二世又悄悄將其接回。當她為此與愛德華二世爭吵時,沒想到後者竟一怒之下沒收了她的財產,每天只給她一個英鎊。至此,伊薩貝拉對愛德華二世徹底絕望了。
國王恐怖的慘叫
1325年,已對愛德華二世忍無可忍的伊莎貝拉帶著兒子回到自己的娘家法國,以躲避丈夫的冷落和侮辱。巧合的是,她在法國遇到了愛德華二世的死對頭——莫蒂默。後者在反對愛德華二世的鬥爭中失敗,並被囚禁在倫敦塔,不過他在1324年成功逃脫,也來到了法國。這二人相遇後,很快就擦出了火花,成為了情人。
不久,王后與人偷情的事傳回了英國。儘管愛德華二世並不喜歡妻子,但同樣不能容忍她與自己的對手暗渡陳倉。於是憤怒的他向法國國王——伊莎貝拉的兄弟查理四世寫了一封措辭強烈的信,要求他將伊莎貝拉遣返回英國,並對莫蒂默予以嚴懲。不料一向看不慣他的查理四世立即不客氣地回信稱,伊莎貝拉是自己的姐姐,只要她不主動走,他就不會驅逐她。更何況,查理四世還試圖藉助姐姐的號召力收復歷史上被英國佔領的土地。
再到後來,伊莎貝拉決定主動離開法國,自己組建一支軍隊打回英國去。臨走之前,查理四世資助了她一大筆金錢。隨後,伊莎貝拉來到荷蘭的表妹家,她的表妹夫是荷蘭國王威廉三世。在那裡,她以自己兒子愛德華三世和威廉女兒菲爾帕聯姻的形式,獲得了一支戰鬥精良的僱傭軍。
1326年9月,伊莎貝拉與他的情人莫蒂默一起,並攜帶著兒子愛德華三世,在英格蘭東部薩福克郡登陸。聽到這一消息,國內支持她的貴族們裡應外合,紛紛起兵支持,結果伊莎貝拉軍隊幾乎沒有遭到抵抗就開進了倫敦。面對背叛自己的王后,愛德華二世和自己的男寵迪斯潘塞爾趕緊發兵抵抗,並懸賞伊薩貝拉的人頭,但他們畢竟已是眾叛親離,最終不得不節節敗退。1327年,陷入重重包圍的國王和他的情人雙雙就擒。
接下來,伊莎貝拉以勝利者的姿態,開始對她的敵人進行處置了。由於深恨迪斯潘塞爾父子,她下令對二人施以各種可怕的酷刑,然後將他們處死,連他們的整個家族都無一倖免。
伊莎貝拉以勝利者的姿態,對她的敵人使用了各種可怕的酷刑。據說在行刑時,愛德華二世國王撕心裂肺的慘叫聲傳遍了監獄城堡內外,久久回蕩在田野的上空,使聞者無不毛骨悚然。
至於愛德華二世,先是被監禁起來。沒多久,伊莎貝拉召集了愛德華二世時代最後一次議會,並逼迫愛德華二世參加。據說在議會上,這位性格懦弱的國王竟泣不成聲地宣布退位,將王位傳給只有14歲的兒子愛德華三世。由於過分傷感,他幾乎當場暈倒,然後便被關進伯克利城堡的地牢里。
但故事並沒有到此為止,愛德華二世的悲劇似乎才剛剛開始。
在愛德華三世即位後,英國的朝政自然掌握在了伊薩貝拉和她的情人莫蒂默手中。或許是對自己的同性戀丈夫太過憤恨,或許是出於某種不可告人的政治圖謀,伊薩貝拉並不滿足於僅僅囚禁愛德華二世,而是決定斬草除根。
1327年9月,即政變發生幾個月後的一個深夜,正當孤苦伶仃的愛德華二世在監牢中唉聲嘆氣時,突然有幾名獄卒悄無聲息地走了進來。他們面無表情地打量著曾經的國王,然後從身後拿出一根燒得通紅的長長的鐵叉。看到此情景,愛德華二世似乎意識到了什麼,他驚恐地睜大眼睛,對獄卒們大喊道:「你們要幹什麼?」話音未落,他就被死死按住。然後,令人恐怖的一幕發生了。只見獄卒們將那根燒紅的鐵叉,居然狠狠地插進愛德華二世的肛門中,使其腹腔燒焦、洞穿而斃命。而由於表面上並沒有傷痕,所以死者好象是自然死亡的樣子。據說在行刑時,愛德華二世國王撕心裂肺的慘叫聲傳遍了監獄城堡內外,久久回蕩在田野的上空,使聞者無不毛骨悚然。一代君王,就以這樣一種極為恐怖的方式被謀殺了。
當然,以上關於愛德華二世死亡過程的描述,也只是民間的一種傳聞,許多歷史學家對此是深表懷疑的。但不管怎麼說,愛德華二世之死,幾百年來依然是歐洲歷史上最令人震驚的事件之一。
愛德華三世的復仇
愛德華二世死亡之後,伊莎貝拉便掌握了英國大權。但她可能也不會想到,自己對丈夫的殘忍對待將在某一天遭到報應。而這種報應,正是來自她的兒子愛德華三世。
伊莎貝拉可能不會想到,自己對丈夫的殘忍對待將在某一天遭到報應。而這種報應,正是來自她的兒子愛德華三世。
在早年,由於得不到父愛,又經常跟隨母親四處奔波,所以愛德華三世對伊莎貝拉幾乎是言聽計從。在從法國打回英國時,他也是義無返顧地支持母親反對父王。但是在自己登上國王的寶座後,看到父親的慘死,再看到母后及其情人莫蒂默大權獨攬,愛德華三世的態度迅速變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儘管愛德華二世一生窩囊懦弱,但他的兒子卻與其截然不同。這位年輕的國王倒有點像他的祖父愛德華一世,可謂精明幹練。
1328年一天深夜,愛德華三世率領親信向母后及其情人發動了突然襲擊。經過一番激戰,他逮捕了莫蒂默,將母親也關押起來。雖然伊薩貝拉曾絕望地向兒子求情以保住自己情人的性命,但莫蒂默還是被以判國罪處斬了。至於伊莎貝拉,則被關押長達三十年之久,直到鬱鬱寡歡地死去。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愛德華三世畢竟還是深愛自己的母親,也經常定期去看望她,使其尚能以英國王后的高貴身份安享晚年。
從歷史長遠影響來看,愛德華三世的即位,還導致了一件重大事件的發生,這就是英法之間的百年戰爭開始拉開了序幕。
就在1328年,法國國王查理四世去世,加佩王朝絕嗣。這時,愛德華三世便提出,自己作為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孫,有權繼承法國王位。但是法國人本來就對英國充滿戒心,自然不會接受這一建議。經過一番商議,法國人最終選舉瓦盧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繼任,從而開創了瓦盧瓦王朝。這一事件,也就為雙方的衝突埋下了伏筆。
又過了幾年,英法兩國又圍繞著領土糾紛展開了紛爭。原來早在1259年,雙方曾締結《巴黎條約》,規定英王可作為法王的封臣領有阿奎丹。但在此後,英國人認為阿奎丹是從先祖繼承的財產,而法王則希望從加強集權的角度,將這塊封地收歸法蘭西。到伊莎貝拉遠嫁英國時,法王又被迫將諾曼底和安茹作為陪嫁,使英王的地盤進一步擴大。當愛德華親政後,仍以其母親健在為由將這些領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1337年,法王腓力六世決心對這些地區實行完全的司法權。為此,他寫信給愛德華三世,希望他主動交還諾曼底、安茹以及阿奎丹,但是強硬的愛德華三世卻自己諾曼底公爵繼承人的身份和自己母親的陪嫁為理由,斷然拒絕了法王的請求,並在回信中向法國宣戰。於是,一場將持續上百年的戰爭就此打響了。而後來的歷史證明,英法百年戰爭,不僅對交戰兩國產生了一系列後果,即使對整個西歐的政治、軍事、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愛德華三世在外交上的強硬態勢拉開了英法百年戰爭的序幕。關鍵詞:愛德華二世
※日本遣明使團的組成和規模 明朝政府如何招待遣明使團
※室町幕府的興衰 應仁之亂的爆發及影響
※北洋軍閥形成原因有哪些 北洋軍閥為何註定會覆滅
※一生當過2次皇帝的6個牛人
TAG:歷史上的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