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耿作明:現場勘查、痕迹檢驗的「定心砣」

耿作明:現場勘查、痕迹檢驗的「定心砣」

致力法制宣傳 共建法治遼寧

耿作明,1964年出生,現任朝陽市公安局刑事犯罪案件偵查支隊副政委、物證鑒定高級工程師。從警33年來,他獲獎無數,今年9月22日,他被評為「全國公安百佳刑警」,並受到了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的接見。

朝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政委耿作明

初見耿作明,給採訪團最大的印象就是「閃」,他那滿頭銀髮和胸前許多熠熠生輝的獎章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耿作明從事刑偵工作已經33年了,他承擔或直接參与了4000餘起案件的現場勘查、痕迹檢驗和利用技術手段進行案件串並工作,其中直接認定犯罪嫌疑人或現場勘查分析意見、檢驗鑒定結論在案件偵破和訴訟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案件有1500餘起。特別是近幾年來,他所承擔或參與的700餘起案件的現場勘查、痕迹檢驗中,直接認定犯罪嫌疑人作案或現場勘查、痕迹檢驗鑒定結論在案件偵破和訴訟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案件累計達310餘起。如此卓越的成績讓耿作明有了現場勘查、痕迹檢驗「定心砣」的稱號。

2016年9月28日,一名在北票市周邊鄉鎮走家串戶推銷中藥的浙江籍女子失蹤。今年5月23日,其屍體在北票市蒙古營鎮的一口水井中被發現。耿作明與大夥在重點嫌疑人員的家中進行勘查。案件發生已經近8個月了,想要獲取與案件相關的物證的難度極大。但他和同志們一寸一寸地搜索,終於在廚房通往卧室的門框後發現了3處直徑不足1毫米的血跡,與拋屍現場物證一併作為定案依據,為案件的成功偵破提供了直接證據。

耿作明承擔的痕迹檢驗,大多是縣(市)區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送檢的具有一定難度的,但他迎難而上,注重被檢物證的全部利用價值,科學應用痕迹檢驗技術,使一起起疑難大案水落石出,使得全市現場勘驗和痕迹檢驗工作屢上台階。

他從痕迹檢驗入手,改變了一枚變形鞋印檢驗的認定結論,用不容辯駁的證據,將拒不供認犯罪事實而被釋放的犯罪嫌疑人重新歸案;他輾轉吉林省4城市,行程1萬多公里,通過案件串並和指紋檢驗直接認定發生在朝陽市區的系列使用奶頭錘搶劫殺人案的犯罪嫌疑人,從而使系列案件一舉告破;他利用遺留在鑄鐵掛鎖商標上僅有0.8×3.21毫米的痕迹,使一個幾乎逃脫法律制裁的智能型大盜落入法網……

在33年的現場勘查工作中,耿作明從未因為個人原因延誤過一次現場勘查和檢驗鑒定。即使在患病期間,他也堅持在工作崗位,從未休過公務員年假,累計加班近2000個工作日。

如今,他雖然已經走上了領導崗位,但依然發揮專業特長,承擔了重大案件現場勘查、疑難痕迹物證檢驗等專業工作。

採訪過程中,耿作明給記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每一次勘察現場都像是面臨一次『大考』。」他說:「不管案子發生在什麼時間,發生在什麼地方,接報案後,我們都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開展現場勘查。在這個『大考』當中,應該說考驗的不單單是對現場的認識,也是對工作責任心、事業心的考驗。」

記者:白國軍 黃碩 石健 董楠 孫程超/文 孫程超/攝

點贊是美德精彩不容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遼寧法制報 的精彩文章:

TAG:遼寧法制報 |